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發展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與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深入。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可作為一種輔助教學的工具,其具有較高的便捷性、海量信息等,非常有利于我國現代教學的發展,是教育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文章介紹計算思維,從學生地位、教學速度等方面分析計算思維視域下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根據此類問題提出計算思維視域下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路徑。
關鍵詞:計算思維;信息技術;教育改革;創新
0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化教育的要求。隨著計算思維的發展和應用,在現代化教育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因此,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通過網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鼓勵學生利用網絡查找資源,擴寬知識面。在計算思維視域下,要跟上現代教育發展的步伐,合理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課程的傳授[1]。
1計算思維
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等涵蓋計算機科學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它是一種思維過程,可脫離電腦、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獨立存在,其步驟主要有以下四類:1.1拆解將數據,流程或問題拆解成可管理的大小;
1.2模式識別
尋找問題間的相似處、趨勢或規律;
1.3抽象
只關注重要信息,忽略不相關的細節;
1.4演算法
建立解決問題的流程或規則,同時能解決其它類似的問題。
2注重信息技術理念,培養學生的計算意識的重要性
據調查得知,我國針對學生計算思維培養的過程中,大部分都集中在小學以及初中階段,而小學階段的計算思維培養較少,學生自主計算意識較弱。由于我國科技飛速發展,對我國教育行業的教學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計算思維的出現也促進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的整體發展。現今,我國目前有兩款培養學生計算思維的APP,這兩款軟件都能有效地測出學生的計算能力水平,并為學生制訂出科學、合理的學習計劃。眾多教師都在利用第三方軟件進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但此方法卻遠不夠。為使信息技術教育滿足當下的發展需求,教師應針對信息技術的教育核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并做為學生的引導者,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有所提升[2]。雖說國內眾多院校針對信息技術教育都有著自身的特點以及規律,但仍沒有較為相關的案例。站在客觀的角度看,當前我國的信息技術課程中應適當融入一些計算思維的知識,這樣不僅讓學生對計算思維有點初步的理解,并根據學生對此提出的疑惑進行一一解答,此過程教師一定要重視起來并合理培養。計算思維作為我國九年義務教育中占據格外重要的地位,如何培養學生計算思維并讓學生學會自主計算,是目前每個教師需解決的難題。計算機思維覆蓋整個計算機科學中的思維活動,孩子們作為祖國的花朵,必須讓學生意識到其實生活與計算思維兩者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只有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的計算思維能力,才能讓學生體會到信息技術課堂的整體魅力。
3計算思維視域下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3.1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現狀
大學期間學生自身的素養水平的提升與計算機基礎教學有直接關系。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促使現代高科技企業也得以迅速發展。大學計算機課程從最開始的基礎教學,到現在的規范化發展,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大幅度的提升。雖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但還是存在一些問題,該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3.1.1工具占據主導地位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很多院校設立計算機等級考試。大學期間對計算機課程的教學主要側重于基礎教育。通俗來講就是讓學生將計算機當成一種工具,其課程就是教學生怎樣使用工具,嚴重忽視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非常不利于學生們創新思維能力的提升。現階段,我國已進入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進一步推動學生們應強化自身信息技術水平的掌握[3]。對該技術的提升,不僅要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的專業知識,還要對科學的思維計算模式,都有所了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培養自身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互聯網時代的合格公民;3.1.2專業與內容融合程度低。大學期間信息技術課程實踐操作環選學范圍都是基本的網絡操作,例如:Office、Windows等。其理論知識則是相關教材上的內容。個別的操作比較復雜,專業領域較深的范圍,也只是簡單的要求學生通過等級測試和課程學習。具體專業內容與課堂學習的理論知識間的關聯性不強,如不能加深授課內容和專業知識的融合,很難培養出具有計算思維的學生。以培養獨立計算思維的學生為目標,在大學信息技術課程應將信息化和專業化有效融合,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滲透[4];與此同時,還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情況,設計對應案例,強調大學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3.1.3教學模式單一。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課程是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對學生進行基礎教學,由于學生自身掌握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學生對PC機組部分不夠了解。針對計算機的實踐操作,都是教師在機房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對學生進行授課,比如硬件組裝。學生通過教師的指導對計算機硬件進行組裝,但在操作過程,只有極少部分的學生會對其思考,為什么會這樣裝,其作用和目的是什么。中途如果有問題出現,教師也會在旁糾正,學生隨著教師的指導完成實踐步驟,但不會主動鉆研為什么要這樣[5]。其實很多操作都蘊含著計算思維,比如Excel的函數調用,一旦理解其思維方式,一系列的函數也就都會應用。
3.2計算思維視域下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計算思維視域下,傳統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已無法滿足時代的需要,使得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下圖1所示[6]:3.2.1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計算思維視域下信息技術教學主要依靠課本,但并非所有的理論知識都來源于課本,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展現出計算機信息技術實踐教學的能力和魅力。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按照課本按部就班,缺乏創意,教學內容較為單一。因此,導致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就是簡單的灌輸課本知識,使教學內容無法與計算思維視域模式下的計算機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同時,部分教師會進行淺層次的多媒體來進行教學,但是教學依然沿用傳統模式,使得學生不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而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隨著計算思維視域的發展,教師雖應用的多媒體手段越來越多,但學生的學習效率卻在逐漸降低;3.2.2相關專業與內容結合程度不深。計算機技術的課程主要可分為實際操作和理論兩部分。在大學里對計算機的操作部分,只是簡單講解對辦公軟件的基礎操作,稍微高深一點的操作跟教材中一樣,講解的案例也相同。而該課程的考核內容除理論知識外,還有等級考試。因課堂的專業知識與實際操作存在一定差距,所以大部分畢業生的專業能力需求也不太相匹配,例如:金融和會計、行政和新聞等。大學階段為了有限提升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教師應將專業內容與信息技術進行結合,并以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為基礎,因材施教,充分體現信息技術的重要性;3.2.3教學速度快。在計算思維視域下的信息技術教學帶來豐富的信息知識,因此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但由于時間緊迫,就會造成教師備課不充分,課上教學內容(展示課件)速度較快,學生接收知識的效率降低。該視域下的信息技術教學,不僅沒做到重點知識記錄,還會帶來大量的、難以記憶的數據知識信息。該問題是計算思維視域下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存在非常嚴重的教學技術問題[7];3.2.4教學定位不夠準確。計算思維視域下,計算機信息技術可作為教學中的輔助工具。目的是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該方式可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但它無法取代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實踐教學活動。隨著計算思維視域的發展,許多教師對多媒體的依賴越來越大,在課堂上不使用多媒體就無法上課的現象很多,這種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不符合現代教育的發展規律。多媒體教學可作為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輔助工具和手段,它可以為原本的教學內容增加精彩,而不是其本身具有精彩之處。在計算思維視域下,信息技術作為一個輔助教學工具,要在教學方式、內容和質量等方面展現其不同之處,它不只能發揮多媒體課件的作用,還有許多其它的作用,教師要把握好信息技術的定位進行教學。
4計算思維視域下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改革路徑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思維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需作出系列的改革探索如圖2所示:
4.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計算思維視域下,在日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合理設計課件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作出改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在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自我思考和動手能力為目的,幫助學生突破思維極限,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4.2高效融合相關專業和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導致傳統教學模式與信息發展出現了脫節現象,加之課堂的時長限制,使兩者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鑒于該情況的出現,教師應將學生計算思維能力作為主要內容,并對其本質和計算規律進行全面掌握,從實際出發,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相對應的教學方案;同時,在傳授過程中還要選取合適的教學案例,增強兩者間的兼容性,從而有效減少該矛盾的產生;
4.3優化教學速度
教學活動中的信息技術上的發展特征,可將教師及大學生間的觀念思維相互融合,在接受大學生反饋信息的同時,根據教師所輸出的信息進行及時調整,改變教學節奏和教學內容的難度,提升大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讓教師更加明確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教學狀態。實現師生間的高效互動,促進師生間交流的高效融合,不僅一味地進行大量的知識點灌輸。以大學生為主,慢下來進行實踐操作教學,讓大學生能在知識點和動手實踐操作間形成良好的學習轉換狀態,讓大學生能自主學習,帶動學習效率的提升;
4.4精準定位教學應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強行控制整個教學的整體過程,明確地帶動大學生的自主學習生活,引導大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對大學生進行核心的技術方法指導,開展小組合作,讓大學生間相互評價,從而提升大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自己獨立在大學生外,也不能將大學生獨立在課堂教學之外[8]。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不斷提升個人教學技術素養,在鍛煉信息技術掌握能力的基礎上,良好地帶到信息技術教學課堂中,在掌握大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適度地調整教學狀態,對大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及時的干預和力度的調整。通過現代化教學模式設計,將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結合起來,指導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實踐動手操作理念,讓大學生遵循科學學習的教學模式,建立新興發展教育狀態,計算機不僅是促進現代教學的輔助工具,同時也是提升大學生學習能力的輔助工具,不僅帶動大學生認識更多的事物,還要帶動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
5結語
隨著科技飛速的發展,信息技術已成為高職院校的基礎科目。它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應用能力、高計算思維能力人才的基礎,肩負著培養計算機人才的重要任務[9]。計算思維培養是一個漫長的、循序漸進的過程,需在教師的引導下,將計算思維引入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和改進思考問題的模式。
作者:宋穎 單位:湖南勞動人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