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信息技術下的構建高校智慧教學新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通過運用信息和多媒體技術與高校現代化教學相結合,實現兩者間的深度融合作為核心理念。圍繞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所面臨的一系列難點問題,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以信息技術為導向,對教育教學提供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并通過實現教育理念的改革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從而建立嶄新的智慧教學新模式。最終實現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教育改革和教學發展中所起到的支撐和主導作用。
關鍵詞:三通兩平臺;教育信息化;智慧教學環境;創新教學模式
1信息技術在高校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關于印發《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明確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破解制約教育發展的難題,促進教育的創新與變革,是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邁進的重大戰略抉擇。高校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全面更新,是以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信息技術不斷的進步為依托,并最終形成改革課堂授課模式,提高授課質量的有效手段。全方位多維度的智慧教室環境的構建,是為教授不同課程的老師提供不同專業內容且獨享的教學環境。通過可視化操作的智能管控平臺,提供互動研討教學、教學督導、教學質量大數據分析,為課堂授課提供了豐富的軟硬件和數據支持,滿足師生課前數據共享(預習)、課中教學互動(學習)、課后教學分析(評估)的需要,實現教學環境、智慧教學模式、智能教學評估三維度一體化智慧教學環境的構建。(見圖1)
高校智慧教室建設是促進高校逐步提升教育教學信息化水平的集中表現,是以智能教學終端、教學資源服務平臺和可視化集中管控平臺為基礎,通過系統應用及軟硬件工具實現整個校園在互動教學、微課制作、資源共享等教學應用領域的信息化改革,使得“以學生為主體”的互動研討型課堂授課成為現實。包含三大平臺:智慧教學綜合服務平臺、智慧教室綜合管控平臺、智慧教室數據治理平臺。
2.1智慧教學服務平臺
制定符合教學活動需要的教學環節及流程與課程資源中心(MOOC,SPOC)相對接,并關聯教務系統,統一排課排考。在后臺對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的數據解析,并將結果提交給任課教師和各級教學管理、教學督導,以便后期做出行之有效的教改方案。其中,應包括教師的備課流程和學生課前預習內容;課上互動研討式教學(分組討論、課堂試卷、問題匯總分析);課后對學生作業問題的統計匯總;以及課堂學情匯總分析等相關子模塊。
2.2智慧教學管控平臺
基于網絡實現針對智慧教室內各個子系統設備的整體融合統一管理,包括:錄像錄播系統、教學設備控制系統、數據采集分析系統等。運用線上虛擬教室,部署于阿里云、騰訊云等大型云計算平臺,支持服務器集群化部署,可實現業務的彈性擴容,支持萬次以上的并發呼叫,具有互動教學、雙師課堂、錄播課堂、課件分享、互動白板、在線巡課等功能的統一管理,實現異地跨區域的互動教學和資源共享。
2.3智慧教學數據平臺
數據平臺是以用戶為中心,利用元數據貫穿整個數據共享交換和管理的流程,形成了一套從源端到數據中心再到應用端的全過程管理。以元數據為基礎,貫穿數據采集、數據標準、數據質量、數據管理和數據共享。使用戶便捷、靈活、準確地獲得大數據資源的能力。平臺通過對環境數據、能耗數據、AI課堂等信息的采集,作為學生評價、教學評價、成果評價的依據,從學校實際教學和教學管理出發,根據審核評估、院系評估、專業評估、課程評估的要求對課程做出相應調整,并結合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的實際需要,提出教改方案,運用教學評估指標設定預警信息,生成教學指標分析報告并隨時查看數據對比分析,通過動態數據監測鏈條,實時查看評估及審核進度。運用采集到的數據,通過信息匯總和高性能、跨平臺、可擴展的數據信息交換,實現各應用系統之間的數據雙向交換,一方面幫助學校通過數據驅動業務增長,另一方面幫助學校數據中心提高數據質量,實現數據資源的良性生態循環。
3結語
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以信息技術為導向構建智慧教學,建立起新型教學組織形式和授課方式,激勵學生自我認知能力和開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依托大數據分析,改變過去以“結果”為導向的“單一”評價體系為“綜合、過程”型的“多維度”評價體系,更加精準的評估“教與學”的實際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越,許珊珊,黎陽,等.微課教學模式對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影響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78-79.
[2]周孔標.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的重要性[J].企業科技與發展,2008,(16):187-188.
[3]楊建新,孫宏斌,李雙壽,等.美國高校創新教育實驗室和社會創客空間考察[J].現代教育技術,2015.
[4]邢根生.對現代教育技術與高校創新教育的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8(03).
[5]李陽,于海燕.基于現代教育技術下高校創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J].農業網絡信息,2018.5.
[6]陳影,張爽,張偉宏,等.MOOC+雨課堂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以護理解剖學教學為例[J].解剖學研究,2019,41(4):332-334.
[7]蔣春林.遠程教育資源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4(12):63.
作者:魯立軍 高江江 單位:北京聯合大學教務處現代教學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