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下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發展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當今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新媒體產業也在蓬勃發展。新媒體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另外,為了順應新媒體的時代潮流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斷改革創新,并且更加具有當今的時代特色。新媒體儼然已經成為當前高校大學生學習、生活與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基于當前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以及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對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成了人們生活中不可分割且互相依存的一部分,特別是對于年輕的大學生來說,互聯網不僅滲透到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也滲透到青年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娛樂消遣、休閑互助等各個方面。尤其是近些年,出現了以微信、微博、抖音、B站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平臺,這些新媒體平臺的出現,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創新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新媒體儼然已經成了人們學習、娛樂、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因此,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時代條件下,如何運用好新媒體工具、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相結合,如何進一步在新媒體時代下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模式,是接下來我們在高校教育中需要進行進一步探討的重點問題。
1新媒體的概念與特點
1.1新媒體的概念
對于新媒體的概念闡述,學術界并無一個準確界定,對新媒體技術目前的理解是指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網絡,衛星和其他渠道以及計算機來使用數字技術。諸如手機和數字電視之類的終端為用戶提供了一種傳播信息和服務的形式。但從大體上講,新媒體多以以下幾個形式來被大眾理解與接受:微信、微博、QQ、抖音、B站以及知乎、豆瓣等社交平臺。
1.2新媒體的特點
(1)新媒體的載體、傳播內容更加多元。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成長與進步,新媒體不再僅僅以傳統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等為傳播載體,微信、微博、QQ等多種社交平臺在新時代的浪潮下,漸漸地成了傳播的主力軍。傳播載體多元化的同時,傳播內容也日漸豐富起來,媒體傳播的內容不再僅僅是新聞、通告、廣告等傳統內容,微信公眾號、微博以及各種論壇的興起,使得大眾對社會熱點新聞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得到了提升,人民大眾對熱點事件的討論增多,使話題可以得到不斷地衍生,從而使得內容漸漸充實,風格更加多元。(2)新媒體的傳播是充滿互動性的。新媒體自身數字化的特點,導致了信息在新媒體傳播過程中的互動性,當今的社交平臺十分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在表達的過程中用戶可以互相交流對事件的看法與意見,在交流的過程中則能實現信息與內容的迅速傳播,使大眾可以快速獲得信息資源,實現零距離交往互助。(3)新媒體技術下的信息傳遞是即時性的。在科學技術沒有得到普遍應用的年代,人們的信息傳遞都是依靠人力進行的,速度較慢并且對信息的保管也不夠專業。新媒體技術的崛起,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信息交流變得順暢,人們獲取信息通常就在“彈指一揮間”,鼠標輕點就可以獲取即時信息,信息傳遞實現“光速傳遞”。
2當代高校大學生的特點
(1)更加注重自身個性。近些年來中國經濟的迅速成長壯大,物質方面得到了極大地豐富,大學生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所以使得他們更加尋求精神世界的寄托。除了學習也更加注重其他技能的提升,以此達到自身價值的展現。(2)價值觀念更加多元。隨著多樣化價值觀念和文化觀念的輸入以及全球化的日益發展,各種觀念進行了不停地碰撞與交融。在多元文化浪潮的影響下,學生的價值觀念也不盡相同。豐富的價值觀可以促進文化交流,進而促進文化繁榮。青年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時期,觀念的形成容易受到影響,情緒容易波動。難免受到不良文化的負面打擊。(3)較強的學習能力。當今時代的高校大學生自小便接受了良好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大學生的眼界也日漸的開闊,能快速的接受新生事物,并且有自身獨到的見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而當代大學生憑借自身出色的學習能力可以對各種新媒體的更新換代進行快速的接受與包容。
3新媒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1)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廣闊平臺。新媒體的出現和迅速成長,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渠道來獲取豐富的學習資源。電腦和智能手機日漸成了獲取資源的主要渠道,與此同時新媒體也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距離,青年大學生通過新媒體技術,在封閉的校園環境和有限的校園資源中可以獲得更加多元化的知識,使大學生實現了足不出戶就可以踏出校園大門接觸社會群體,加強大學生的社會體驗。(2)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教學效率。在新媒體技術出現以及得到普遍應用之前,教師和學生之間大部分是面對面的溝通,雖然這樣能夠更加準確地捕捉到學生的教育訴求,教師也能更加準確地把握住學生的情感,但面對面溝通并不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的,在無法得到及時交流的情況下就會導致學生的問題不能快速地得到反饋,從而導致老師和學生可能花費過多的精力和時間,進而出現教育教學效率低下,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難以得到快速、深入提升的問題。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出現和普及,教學效率低下的問題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微信、QQ以及多種社交軟件得到快速有效和更加及時的溝通,同時通過網絡文字聊天、語音通話以及視頻聊天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可以在一個更加逍遙自在的氛圍當中和老師進行學習上的討論,教師也可以通過朋友圈、QQ空間、微博等多種社交軟件上準確及時地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以及思想動態,從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取得更加便捷地開展。(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地位受到影響。在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可以自由自主的獲得各種信息資源,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可以根據自身需求獲得相應的網絡資源。但在帶來便利的同時,卻也忽視了教師在傳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地位,忽視了教師在知識體系中的重要作用,使教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4)信息獲取的不確定性增加。互聯網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大學生缺少經驗往往很難對信息做出區分。另外,新媒體技術還不夠成熟,在監管方面存在很多漏洞,導致網絡空間存在一些不良現象,如出現負面情緒、謠言等,進而對高校學術產生消極影響。
4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式
(1)將新舊媒體技術有效結合。雖然新媒體技術在當前的教育中已經占據了相對主要的地位,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不可以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傳統的媒體雖然不及新媒體快捷迅速,但對信息的篩選更為嚴格也更加細致,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不可以完全拋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報紙、雜志等傳統媒體并不可能完全地被剔除,而是要將新舊媒體二者充分有效地進行結合。比如近幾年推出的“學習強國”,此平臺可以為大學生提供便捷的方式獲取新思想、新動態,進而準確、快速的學習新時代思想。同時各個學校也組織學生進行“青年大學習”的培訓與學習,利用網絡平臺每周進行一次熱點問題的學習,通過國內高校教師和黨政工作者的深入講解,讓大學生更加及時地掌握時政新聞,用“春風化雨”的形式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對新時代的思想進行宣傳。(2)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在新媒體技術的深入發展的時代下,教師需要了解并且掌握新媒體技術的某些知識,這也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僅要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還要不斷地學習新媒體的相關知識,對各種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微博、論壇等社交平臺要有一定的了解。學校也要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宣傳和重視,加大對思政課教師隊伍的建設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熟悉基本的文字編輯和處理的前提中,保證能夠積極的對新媒體的技術進行學習,熟練的了解對信息、交流溝通、互動等能力并進行掌握,保證在新媒體和學生之間起到溝通交流樞紐的作用,做到真正的專業化。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完善培訓機制,加強學習機制,同時加強師資隊伍知識和精神建設,培養教師的責任感,是教師增強對新媒體技術的認同感,不斷增加豐富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要不斷學習新媒體技術知識,學習和掌握實時熱點問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課的質量水平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率。(3)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過于單調與枯燥,一些老舊的案例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存在“無聊”“乏味”的印象。因此,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更新教學內容以及創新教學素材是當前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師應該多多關注周邊熱點話題,以此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例如,在當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學生的價值觀受到了多元文化的沖擊,有些大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了很多彎路,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用一種當代青年大學生樂于接受的教學方式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得青年大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堅定自己的思想立場、政治立場,用正確的價值觀武裝自己的頭腦。如果要做到這些,就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斷地關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創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靈活性與延展性,滿足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學習需求。(4)轉變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理念。如今新媒體已成為不可逆轉的發展潮流,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應該抓住機遇,順應時代潮流,轉變教學觀念,主動創新。學校工作者可以不斷地開發網絡平臺,充分利用公眾號與官方網站的優勢,宣傳教育教學最新理念,讓學生樂于接受,化被動為主動,讓自己成為新媒體技術的主導者,而不是被動地接受新媒體技術帶來的教育教學轉變。
5結論
總而言之,新媒體技術的到來給及快速發展給新時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很多的機遇,但是挑戰與機遇共存。在傳統的教與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背景下,怎樣充分利用新媒體渠道改變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率,讓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是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這也對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改善教學模式的同時,同樣也在不斷推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俊潼.探索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式[J].人文天下,2020,(20):127-128.
[2]劉婷.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6).
[3]楊春香.新媒體時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創新應對[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22):187-188.
作者:明月 單位:沈陽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