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課程標準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社會各個層面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加深。當代的人才培養不再僅限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更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對綜合型人才的要求。結合新課程標準的最新要求,初中語文閱讀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也應做出相應的轉變。為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更加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本文將針對語文閱讀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分析,并提出語文閱讀教學時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合理的教學策略,望對廣大初中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學策略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學生的理解能力具有很高的要求,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為社會培養綜合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應不斷完善教學計劃,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及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制訂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應用切實有效的教學策略,以此來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目標。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素材的選取不恰當
在當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閱讀素材選取的兩極化,部分教師所選取的閱讀材料都是教材以外的,與教材脫軌,這種對于閱讀素材的選取是較為片面的。初中語文教材的編寫是按照新課改的最新要求來進行的,完全體現并滿足學生所需要具備的語文科學素養,與課本內容脫軌的閱讀素材是不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而也有部分教師所選取的閱讀素材來自于教材內容,沒有對所選取的素材進行深化,這樣的做法也是較為片面的,缺少現實意義,不能對學生的學習視野起到開闊的作用,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對課本中的知識理論及內容進行更多的研讀,從中找到適合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素材,將閱讀教學中融入進課本知識中,是最能夠提高學生語文整體水平的一種方法,對學生語文閱讀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
(二)教師的教學目的比較片面
縱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來說,教師的最終教學目的僅停留在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成績的層面上,對于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并沒有予以應有的重視。教學目的的片面性也就直接導致了教師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失去了方向,只顧提高學生成績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這是不符合新課改最新要求的做法,傳統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十分不利。教師應注意的是,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而進行的,并不單是要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教學設備不夠先進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網絡和多媒體技術逐漸應用于教育領域,有大批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資源被引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科學技術的應用,使得閱讀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活躍,閱讀素材的選取也更具全面性,便利了教師教學工作的開展,也開闊了學生的眼界,為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就語文閱讀教學現狀而言,許多地區,尤其是農村及偏遠地區,還未能做到教學硬件設備的普及,缺乏有效的教學資源,即使是具有了多媒體資源的地區,也存在著設備老化或沒有及時進行更新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阻礙了閱讀教學的開展。
二、開展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注意事項
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時,要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習發展所需為切入點,找到適合并能夠使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一旦學生對學習有了積極性,就能夠主動去學習知識,完善自身的綜合素養,這是有效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最佳途徑。因此,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閱讀學習需要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自主進行閱讀學習。教師應注重閱讀課程與實際生活的關聯性,閱讀素材都是源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時,必須要切實結合實際生活,既給學生熟悉感,讓學生能夠自主投入到學習中,又能夠使教學更具現實意義,為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提供幫助。部分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始終無法提高與學生的語文功底薄弱有關,這一部分學生大多缺乏對語文學習的信心,教師應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不斷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鼓勵,給予學生學習和閱讀的自信心,在課上時間多與學生進行互動,在課下時間布置相應的作業,都能有效提高學生閱讀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不僅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同時也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進行有效培養的一個過程,閱讀素材大多是為了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存在的,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共情能力,使學生學習作者身上的優良品質,感悟作者所要體現的現實意義,這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的一方面。
三、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
(一)明確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目的
明確的教學目的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關鍵性因素,想要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要從制訂明確的語文閱讀教學目的入手,教師應掌握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制訂最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目的,進而確定教學的重難點,幫助學生全面提高語文閱讀水平,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設計合理的教學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
課堂的互動交流環節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其本質是師生之間進行的溝通與交流,通過這一過程,使學生對閱讀素材有進一步的理解與體會,想要促進互動環節的進行,就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問題,通過問題設置的思路來引導學生的思維步入正軌,同時通過對問題進行適當的拓展,還能夠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例如,在結合《美麗的顏色》這篇文章進行語文閱讀課程時,課文講述的是居里夫婦在進行大量實驗后,最終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和釙的過程,充分體現了居里夫婦那種敢為人先、不畏艱難、勇于探索、舍己為人的優秀精神品質,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合理的問題設置來激發學生發現居里夫婦身上難能可貴的品格,并加以學習和弘揚。教師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先是詢問學生認為最美麗的顏色是什么,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發現課文中美麗的顏色所蘊藏的真實含義,再通過提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居里夫婦身上什么樣的人格魅力,充分培養學生的共情能力,促使學生對居里夫婦所具有的高尚精神品質進行學習,這樣合理有效的問題設計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積極的影響,也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情節展開想象
對閱讀材料中的情節進行合理的假設與想象,對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應用這種方法,可以給沒有結尾的開放性故事設計一個合理的結局,或是給人物進行另一種選擇,并假設該種選擇所導致的最終結果,這種教學策略在閱讀教學中十分常見,尤其是在詩歌小說的學習中應用更為廣泛。例如,在學習《美麗的顏色》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居里夫婦發現鐳和釙之后的情節進行想象,對他們的對話及神情和動作展開豐富的聯想,考驗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而在組織學生進行回答時,也充分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在學習《藤野先生》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藤野先生的外貌特征展開想象,甚至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進行表現,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對文章有進一步的理解。在學習《黃鶴樓》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文章表達的內容,對黃鶴樓的壯觀景象進行描述和想象,體會其磅礴和壯闊,讓學生也能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總的來說,假設與想象是初中閱讀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具有很大幫助。
(四)提倡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面
只有學生的閱讀數量不斷增加,其閱讀的質量與文化素養才能夠得以充分提高,其綜合素養才能不斷地進行完善。因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內閱讀教學的基礎上,積極主動地開展課外閱讀學習,教師可以在學習名人名篇后,為學生推薦該作者的相關經典書籍,讓學生在大量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文章的內容,對情節進行梳理,在通過反復閱讀的過程對其進行深入的理解,賞析其中最為經典的片段,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最重要的是要對優美的文字及段落進行摘抄,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情感表達的方法,能夠運用到學生的日常語文寫作中來,能夠充分地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完善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水平,為學生今后的語文閱讀及語文寫作過程都提供了輔助作用,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本質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及語文綜合能力,為此,教師應做出相應的努力,對自身的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改進與完善,充分結合教材內容,制訂科學教學目標及教學計劃。同時,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假設與想象,通過這些具體措施來對學生的語文閱讀進行正確的引導,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為社會培養綜合型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萍.淺析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6):79.
[2]劉艷麗.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智慧,2020(3):110.
[3]陳淑珍.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中華少年,2019(33):142—143.
[4]蘇秀琴.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家長,2019(24):113+115.
[5]童學國.新課程標準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中學),2019(8):23.
作者:聶紅 單位:山東省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