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知識導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激發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在我國小學英語教學中,許多教師把教學重點放在英語的聽說讀寫譯的幾項技能上,使英語脫離了生活實際。語言文化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教師利用文化的豐富多彩,運用合理有趣的教學方法、新奇的教學內容、形式多樣的導入方法使學生感到新鮮甚至刺激,容易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主動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設置故事、歌曲、游戲等導入中西文化,使學生了解英漢文化與語言上的異同,從而使整個英語教學顯得生動活潑,興趣盎然。
2.深化學生對文化的理解
由于語言中的文化差異,學生容易受原來的思維定勢的影響,在語言交際中容易出現忽視文化差異的現象,這樣就可能發生判斷上的失誤及語言運用中的文化誤解,從而導致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誤會。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語感后,有一定的英語理解及交際能力后,學習英語的主要障礙就在于“文化感”———對英語國家社會文化知識的了解程度和對其文化與交流模式的適應性。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益于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英語,有益于培養學生的世界意識,有益于學生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二、導入西方文化知識的理論依據及原則
1.導入的理論依據
(1)語言與文化的關聯西方文化發源于古希臘和羅馬文化,又接受了基督教的重大影響,在長期演進和現代化進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淵源和軌跡。西方文化是一個極為寬泛的概念,幾乎包括了歐美等西方國家從古迄今全部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思想文化的內容。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從不同的研究領域來研究西方文化,其中社會語言學家在努力尋找語言和文化的對應關系,試圖從文化中尋找對某些語言現象甚至語言結構進行解釋的線索。從語言和文化的關聯入手,我國的專家學者的許多論述,都強調語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底座或環境。理解語言必須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須了解語言,某種特定的語言總是和使用這種語言的民族或國家以及其歷史文化、社會背景等因素息息相關,任何一種語言交際的要旨或終極目標都是用以傳遞文化信息的。沒有文化要素的語言交際實際上是不存在的,學習語言時不可忽視語言所承載的文化。
(2)文化教學中的文化導入研究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亦即文化個性,不同的文化之間自然會呈現不同的文化形態,這種文化形態在語言上表現為語言差異。目前,國內外語言學界對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問題已經有比較一致的認識。但語言教學中如何進行文化教學的問題上存在較大的分歧:1989年趙賢洲先生提出“文化導入”說,他從文化差異的角度,論證了語言教學進行文化導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后來又在《語言教學與研究》上對文化導入問題提出了文化導入的原則等重要思想。李潤新先生認為導入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進行文化知識的同步導入。趙愛國、姜雅明在《應用語言文化學概論》中提出“文化移入”,認為提出文化移入有兩點理由:一是較之其他提法更加國際化,二是從約定俗成角度考慮新的提法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解。同時還指出結合我國外語教學的實際及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特點,在外語教學中進行所學語言國家文化知識的文化移入有四個要點:一是移入文化內容主要源于所學外語本身,二是移入的文化內容要與語言教學同步進行,三是移入的內容重點是交際文化知識與文化關聯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化規約,四是文化移入的目的是培養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以上的文化教學及文化導入理論,為筆者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西方文化導入研究提供了理論支持。
2.導入的原則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生理特點,要讓學生初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就必須遵照“相關、實用”等幾項原則。
(1)相關性原則即導入的文化內容應該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經驗水平。小學生的知識范圍和生活經驗有限,諸如政治、經濟、宗教等較高層次的抽象而復雜的文化項目超出其知識水平和理解范圍,因而不適合作為小學生進行文化導入教學的內容。導入的文化內容要與教材的內容有關聯,選擇一些簡單有趣的風土人情、人際交往、體育休閑娛樂等內容的文化知識,讓學生對西方文化有一個粗略的了解。文化內容要與小學生的生活相結合,最好是能尋找到一個將西方文化導入與日常生活相連的銜接點來滲透文化意識,增加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功體驗,更深刻地感受融入到文化氛圍之中,增強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
(2)實用性原則文化教育的內容包羅萬象,豐富多彩,但就小學生而言,導入的內容應該與小學生所學的教材內容、與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所涉及到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讓學生有親切感并且樂于接受,如此才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此同時,學生可以很快地在日常生活中認識和運用這些文化知識,學生在學以致用中有了成功感,便能激發進一步學習英語、學好英語的信心和動機。對小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傳授不宜采取文化專題課的形式,這種形式會使學生覺得乏味。只有結合語言教學講授文化知識,并且能讓學生在實際中運用的教學,才能使學生切身體會到語言的社會文化功能之所在,切實培養起學生“根據場合說話”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從而真正學好英語。
三、結論
文化教學是外語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小學階段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只是一個啟蒙階段,在英語教學中滲透一些有趣的跨國文化、風土人情,最為小學生所容易接受,由此而獲得的認知、情感必將遷移到以后的英語學習中去,這將產生不可低估的作用。另外與成年人相比,小學生被母語文化束縛的程度低,他們在社會文化方面更有伸縮性,能夠更快地從一個階段過渡到另一個階段,進而更為迅速地習得第二語言,達到正確運用語言的能力。根據教育部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把“文化”作為英語課程內容與目標,現今小學英語教材是依據“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理論編寫的,含有極其豐富的文化內容。其鮮明特點就是內容貼切生活,要求小學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地滲透西方文化知識教育,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精心選擇文化內容,選擇合適有效的課堂導入方法,根據不同的授課類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不斷地探索文化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既掌握語言知識,了解外國的風俗、習慣、民情,又讓學生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真正靈活、準確、得體地運用英語知識,提高跨文化的交流能力,真正學好英語,為將來走向社會、面向國際做好準備。
作者:錢奕君 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塘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