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自媒體環境下高校校園文化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綜合辦學能力和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是高校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內在要求,而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思想保證,是提升學校層級和學校文化品位的關鍵所在,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博、博客、微信等網絡社區迅速崛起,自媒體時代應運而生,高校校園文化經歷了長期的沉淀,它在整合學校歷史文化發展的基礎上,呈現出了嶄新的發展態勢。
一、自媒體的基本概念
“自媒體”一詞最早由美國硅谷著名IT專欄作家丹吉爾默在2002年底提出。次年,謝因波曼與克里斯威理斯聯合撰寫的WEMEDIA研究報告中指出:“自媒體為普通大眾提供、分享他們真實想法、自身新聞的途徑”?,F階段,自媒體包括博客、微博、空間、微信、BBS等,具有開放性、互動性、交互性、即時性和海量性,它與其他媒體的不同點在于自媒體的傳播方式不再是點對面進行傳播,而是由普通大眾主導,自主實現信息的交互傳播。
二、自媒體新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的新發展
(一)校園文化逐漸向虛擬文化空間拓展
現階段,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校園現實空間,而是把校園文化延伸至網絡虛擬空間。交互發展的自媒體載體不斷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維觀念、思維方式、審美觀念、道德理念、行為方式、心理特征和價值取向,使得校園內部所營造的網絡人文環境,乃至校園實體人文氛圍得到充實發展。大學中具有虛擬校園特色的人際關系、交流方式、生活形態以及由大學生參與評論、分享的校園文化,對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育“四有”新人,培養良好的學風、校風、校紀,提高師生員工凝聚力,樹立大學生對高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充盈校園人文氣息和文化底蘊,促進校園文化穩步向前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二)校園文化的自主能動性增強
隨著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的到來,人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任何社會組織都應該把人作為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如何激發人的創造性、積極性,如何把存在于人個體中的知識顯性化為組織的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任何組織人力資源開發無可回避的重要事情。團中央書記處陸昊通知在全國學聯第二十四屆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閉幕式暨中國大學生骨干培養學校第三期開班式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指出“學聯章程指出,學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同學的橋梁和紐帶,要在維護國家和全國人民整體利益的同時,表達和維護同學的具體利益;要倡導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媒體環境下,形成一股自主創立、自主管理、自主教育、自主服務、自主監督的校園文化。高校大學生運用新媒介對社會各類熱點問題進行討論分析,自發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突出個人特色,在自媒體環境下與人交友,共同進步。
(三)校園文化進入交互式的雙向傳播模式
自媒體是一個極大的新聞中心和信息交流平臺。一方面,高校大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同時,又可以隨時對所接收到的各種信息做出評論和反饋。在搜索信息、發出教育、引導信息時,可以及時地獲取大量的正能量信息,為有效地調整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價值取向的引導方向提供了條件,從而激發高校大學生熱愛國家、熱愛社會、熱愛學校、熱愛生活的理想道德情操,引導樹立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弘揚校園文化的主旋律,促進校園文化兼容并蓄發展。
三、結語
總之,校園文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它具有多側面、多角度、多層次的特點,應在各大高校中積極培養創新型人才、著力實施高等教育質量工程,精心構建素質教育體系,不斷與時俱進,緊握時代的脈搏,跟隨時展的方向,以堅持服務學生成長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調動廣大大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創新校園文化的形式,科學地規劃校園文化互動活動,推進校園文化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
作者:陳藝文 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