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藝術類專業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研究以普通高校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與校園文化建設的互動性為研究對象,用案例比較和經驗總結的研究方法,利用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的特點和優勢,提出具有應用性和操作性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包括賽事海報、文化展廊、校園自媒體、學生組織等,從而促進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與共同發展。
關鍵詞: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校園文化
一、學科競賽和校園文化的互動性
學科競賽與校園文化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影響。其中,學科競賽是激活課堂教學的手段,是衡量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標準之一,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支撐。而校園文化是高校辦學精神的體現,是教育成效的具象化展示,校園文化的優劣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校園文化對學科競賽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現階段,在高等教育改革和轉型時期,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比學生校外自主實習更具督導性,比校企合作更具操作性,比實驗室建設及實驗教學更具靈活性和突破性,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類型豐富、形式多樣,并具有較強的商業效益和文化意義,比如,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海報、標志、包裝設計大賽,播音主持專業中的配音、朗誦、主持人競賽,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中的微電影、紀錄片、音樂短片拍攝競賽等。這些既是典型的學科競賽也是常見的校園文化活動,雖然具備一般競賽的專業性和實踐性,但與數學、物理、生物等理科專業不同,藝術類專業的學科競賽屬于藝術創作,其表現形式是可感又直觀、生動又具體的作品呈現,并具備一定的受眾性、娛樂性甚至參與性,這種屬性和特點與校園文化不謀而合,迎合了校園文化的本質。所以,校園文化建設促進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發展是顯而易見的。充分利用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成果能夠提高校園文化的高度,也是毋庸置疑的。
二、基于學科競賽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模式
基于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下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在于如何以學科競賽為契機,通過校園文化的各種形式使應用型教育模式深入人心,讓學生認可、接受學科競賽的實用性、技術性、創造性,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科競賽的開展及組織不僅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要體現學生參與的主體價值。學科競賽下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就是充分發揮藝術類專業的優勢和特點,利用校園文化中的場景設置、網絡媒體(QQ空間、微信公眾號等大眾傳播媒介)、文藝演出、儀式活動等方式同時結合學生組織,引導學科競賽的良性開展。基于學科競賽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賽事海報
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無論層次還是種類都較為豐富,通常以專業為單位精選各類、各級具有代表性的賽事,附加競賽的主辦單位、承辦單位、級別、時間,融合與該專業相呼應的文化元素,設計學科競賽主題標語。比如,以“你參賽了嗎”“誰會獲得下一個金獎”等為標題設計海報、招貼,在主教室、實驗室、教學樓等公共場地進行陳設,以視覺傳達的表現形式引人注目,這不僅迎合學科競賽主題工作,也營造了藝術專業特有的文化氛圍,對體現學科競賽背后校園環境文化和行為文化,以及對強化責任意識,提升師生參賽觀念都有積極的作用。
(二)文化展廊
一個專業的辦學歷程和發展歷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該專業學生及教師在專業領域中的競賽獲獎歷程。所謂文化展廊,就是藝術類專業的辦學成果展示,它的基本功能是更加集中、規范、系統、固定地展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與獲獎相關的圖像和信息。這種展示并非藝術作品,而是學生和教師在重要學科競賽中的基本信息,要具有一定高度,代表專業較高水平,包括獲獎信息、技術成果等。文化展廊甚至可以設置同一地域、同類院校相關的重大獎項信息,以此達到共享、互動的目的。此類內涵式校園文化建設,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在校學生對專業學習的認識,從而對學科競賽更加重視。文化展廊能夠體現專業特色,并逐漸發揮藝術類專業的藝術創新能力和文化傳承功能。
(三)校園自媒體
校園自媒體能夠促進學科競賽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雙重發展。當前,互聯網媒介相較傳統媒介傳播更具自由化和開放性,尤其是自媒體對信息的交換、溝通更加高效和便捷。自媒體貼近生活,注重個性與自我表達,比傳統的校園媒體更具感染力,大學生對自媒體的熱情也日益高漲。當前,QQ空間、微信公眾號等門檻較低、操作簡單的自媒體形式,已成為校園文化的沃土,其超強的交互性、即時性和宣傳性,高度迎合了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中各種以文本、聲音、圖像等多元化的表達形式,不僅拓展了學生個性化自我展示、自我參與的空間,也具有繁榮、服務和刺激校園文化建設的功能。高品質學科競賽中的優秀作品及學生個體,在獲得相應表彰、獎勵的同時,更應成為具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典型。優秀作品是集主動性、創造性、技術性、經驗性于一體的結晶,背后是學生進行藝術創作的心得體會和帶有情感色彩的成長歷程。利用各種形式的校園自媒體平臺展示或報道學科競賽中的典型案例,能夠鼓勵學生注重專業學習,提高學科競賽的參與性。
(四)學生組織
學生組織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學科競賽的主體是學生,所以利用學生會、社團聯合會成立輔助教學,服務以學科競賽為主導的校園文化建設的學生組織是必要的。這種學生組織的工作宗旨在于擴大學科競賽與校園文化的結合點,為學科競賽后續做補充,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深度延伸提供素材,并制定工作職責,量化工作任務。比如,設計、征集賽事海報,協助主管教師更新、完善學科競賽文化展廊,使用校園自媒體宣傳、報道學科競賽中的優秀案例,組織學科競賽經驗交流會等。學生組織的合理參與,使得教師對學科競賽的指導工作和學生獲獎后的教學服務工作有了更好的銜接,既推進了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的可持續發展,又拓展了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
三、基于學科競賽促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于2017年2月啟動了“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項目,對高校學科競賽開展、組織、實施情況進行調研和評估。在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社會背景下,學科競賽作為人才培養的手段逐漸得到重視,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一線實踐都出現“井噴”趨勢。正確認識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能夠在理念上勝人一籌,在行動上快人一步,對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有積極的意義。但很多高校缺乏設計思路和制度建設,疏于對學科競賽成果的整合和優化,缺乏把學科競賽與校園文化深度對接的具體行動。基于藝術類專業學科競賽下的校園文化建設模式,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可控性,能夠發揮藝術專業潛移默化的渲染力和滲透性,促進藝術教育和校園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學校可以把傳統的動員會、抓典型等工作方法利用場景設置、網絡媒體、學生組織等,再配合成熟的管理制度進行規范化、考量化,從而逐漸形成持久性、傳承性的長效機制,以保持旺盛的校園文化生命力,形成校園文化建設與藝術教育、實踐教育共同發展的局面。
參考文獻:
[1]王寧.淺談民辦高校藝術專業學科競賽的制度建設[J].河南教育,2016,(10).
[2]王寧.在美術學、設計學類本科專業評估中展示設施的設計與應用[J].河南教育,2014,(9).
[3]周揮輝.自媒體網絡環境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4,(2).
[4]陸國棟.高校學科競賽評估:思路、方法、探索[J].中國高教研究,2018,(2).
作者:王寧 單位:河南大學民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