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小學體育分層教學的目標與方法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將體育項目的具體運動方式教會給學生,學生學習掌握了運動的方式方法后加以訓練,形成對體育項目的運動認知。隨著學段的提高,學生所學習到的體育項目會有變化和增加,這是一種橫向的教學發展,其好處在于教學涉獵面廣,學生掌握技能多。但其不足之處在于學生很可能會“淺嘗輒止”,只學習到皮毛,只了解到形式,無法觸及到體育項目內在的知識,無法掌握到體育項目的高水平技能。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深度學習成為了新的教學思考與教學方向,很多體育教師都在摸索嘗試基于深度學習視角的不同觸角,本文聚焦分層教學這一教學方法,探索如何基于深度學習視角來開展小學體育分層教學。
關鍵詞:深度學習分層教學目標方法
一、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體育分層教學目標
(一)體育知識技能的深度解讀
體育知識技能是一切體育教學項目開展的核心所在。即各個體育項目的內容傳授,從項目的基本形式到項目的運動規則,從訓練的方法技巧到參加比賽的注意事項等等,如果將教學活動視作一個圓形,那么體育知識技能就是圓形的圓點。在深度學習的小學課堂中,體育知識技能需要被教師與學生進行深度的解讀。以田徑項目中的跑步項目為例,在起跑動作中,分別有站立式起跑、半蹲式起跑和蹲踞式起跑這三種,學生除了掌握這三種起跑動作的要領、規則要求以外,還要從更深的層次去剖析。比如,這三種起跑方式的動作過程是怎樣的,它與人體的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有著怎樣的聯系,這種聯系將決定和影響著不同年齡層次,不同學習程度所適配的學習方法,這就是分層教學的表現。比如,小學生作為跑步項目的初學者,對跑步的動作要領掌握得還比較少,且作為少年兒童身體的骨骼等還在發育,因此,更適合于站立式起跑。隨著學生掌握的跑步技能越來越多,升入高年級學習跑步時,就可以嘗試半蹲式起跑。可以看出,即使同樣是起跑動作,分層教學就可以提醒教師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從而選擇適配的教學內容。而這些選擇的背后,就離不開對體育知識技能的深度解讀。
(二)體育思維方法的培養錘煉
在體育核心素養中,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其培養過程是循序漸進,由淺至深,由單一到多元,由個性到共性的。因此,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需要對學生的體育思維方法進行培養和錘煉,使其能夠以螺旋上升的軌跡來發展。以田徑項目中的跳遠為例,它可以分為跳遠和三級跳遠,教師需要啟發學生們在學習時從以下幾個角度思考:其一,運動軌跡的差別。在深度學習的課堂上,教師可以適當地采用跨學科教學法,將簡單物理學和數學巧妙地引入到課堂中,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和深入淺出的方式來指導學生觀察動作背后的軌跡原理。其二,能力突破的關鍵點。任何一項運動在進行到一定程度時都會迎來瓶頸期,突破瓶頸期的關鍵就是學生需要去摸索查找的地方。在分層教學中,不同學生的瓶頸期不同,當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時,學生突破瓶頸期的幾率就會更高,時間就會更短。其三,訓練的著力點。兩種跳遠方式在發力點,受力點,突破點的位置,其實各有差異,在分層教學中,假如學生能夠找到各自的著力點,就相當于找到了提高跳遠水平的鑰匙和密碼。可以發現,與淺層學習只關注于運動方式相比較而言,深度學習還深入到運動邏輯層面,而這一層面又離不開體育思維的思考,這也是分層教學其中一個比較顯著的價值。
(三)體育知識體系的構造搭建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與淺層學習相比較而言,深度學習的觸及面更廣,深入程度更深,而且也非常關注運動過程中各種關鍵點彼此之間的聯系,隨著學生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思維到達一定水平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們嘗試著構造和搭建體育知識體系,從而將深度解讀過的體育知識與技能以及培養錘煉后的體育思考緊緊地依附在體育知識體系中,讓其成為自己體育運動的一個“智庫”。比如學生學習了跑步、跳高、跳遠、投擲實心球、投擲鉛球等項目后,就可以搭建起田徑系的知識網絡。在這個網絡中,同屬于田徑系的不同項目之間,都會有一定的關聯度,這些關聯度會表現在體育技能的遷移與運用。比如跳遠項目的助力跑,這個過程就是與田徑系中的跑步項目有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將自己在跑步中學習到的技能遷移到跳遠中,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助跑水平,最終提高跳遠能力。而在分層教學中,隨著內容被區分與細化,這些技能又可以被教師以對應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訓練,學生在進行能力遷移時就能夠更加精準對焦,基于此所建立起來的體育知識體系,無疑緊密度更高,這是基于深度學習下的分層教學所凸顯的教學價值。
二、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體育分層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分層方法,指的是教師可以根據深度學習的教學要求,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來進行不同的教學目標分層。比如上面舉例到的田徑項目的跳遠和跑步,雖然這是兩個不同的體育項目,但是在體育技能上是有一定的互通點和共同處,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可以由淺至深設計三層:第一層,基于項目本身的技能傳授。即跳遠技能和跑步技能的動作要領傳授。第二層,基于不同項目關聯度的鎖定。即通過比較教學法,啟發學生關注跳遠和跑步中的相同之處。第三層,基于項目關聯度的技能遷移。即指導學生將跑步中的技能遷移運用到跳遠項目中。這三層教學目標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以串聯的方式來進行。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進度來設計三層的具體教學內容,從而讓學生可以深度學習體育項目。
(二)受眾群體分層方法
受眾群體分層方法,指的是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接受程度來設計對應的教學內容。仍以田徑項目中的跑步項目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初學者、中級者、高階者。這三種所對應的學習內容各有重點,其中,初學者的重點在于熟悉和掌握跑步中的各個環節與步驟,包括擺臂的姿勢,雙腿的姿勢,呼吸節奏的調整等,教學內容以拆分式為主,務必讓學生掌握每一個步驟的動作要領。中級者以動作連貫性為主,將初級階段所掌握的各個步驟都串聯起來,一氣呵成,保證動作的連貫性。高階者以提高速度為主,在中級階段連貫性的基礎上,通過對跑步技能的深度解讀以及運用體育思維來找到自我突破的關鍵點,讓自己的跑步速度能夠越來越快。通過受眾群體的分層策略,層級與層級之間達到了連貫性,學生可以逐級地進行能力的提升,在過程中有目標有方向。與此同時,層級與層級之間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也更有針對性。
(三)項目內容分層方法
項目內容分層方法,指的是教師可以根據一個項目的不同難度指數來進行分層教學。以田徑項目中的跳高項目為例,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高度設置來設計不同的學習內容。比如,在要求最低的高度時,項目內容主要集中在熟悉跳高的基本動作,熟悉跳高的規則上。當高度逐級遞增時,項目內容的重點就會慢慢地由項目本身深入到學生的肢體動作上。比如腰部力量,如何借助腰部力量來實現跳高時的向上跳躍。比如雙腿力量,如何借助雙腿向上蹬來實現跳高時的向上躍。比如手臂力量,如何借助手臂的擺動力量帶動來幫助自己更好的跳高等等。采用項目內容分層方法時,不同的項目層級會對應不同的訓練難度和訓練時間,越是高難度的動作訓練所對應的技巧就會越多,學生往往會有眼前一亮、豁然開朗、完全不同等新鮮的感覺,這其實也是伴隨著深度學習過程中對體育技能的深度解讀。
(四)評價體系分層方法
評價體系分層方法,指的是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生來設計不同的評價指標。這一策略往往與其他策略配合使用。比如處在初級階段的學生,評價的關鍵點多在動作的規范性,動作的熟練度,規則的熟練度等非常基礎的層面,這些層面的評價往往具有統一的指標和具體的數據作為參考。而當到達了高級階段的學生,評價的關鍵點多在學生可待開發挖掘的潛力上。比如部分學生有身高的優勢,而這種優勢又可以再細分成很多種,有的學生是雙臂特別長,有的是雙腿特別長等,不同的優勢所對應的潛力開發各有差別。因此所適配的評價也各有差別,這些評價是因人而異的,根據每位學生的特點來量身定做的,其目的就在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揚長避短,發揮優勢。部分潛力非常好的學生,往往可以在分層評價中凸顯出體育特長生的發展趨勢。
(五)能力拓展分層方法
能力拓展分層方法,指的是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運動潛能來進行課外項目的拓展。比如,有的學生身體靈敏度非常高,在小范圍內的動作切換頻率可以非常快,那么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們在課外訓練時多考慮跳繩運動。在單位時間內不斷地去提高跳繩的頻率,以達到訓練學生速度與動作切換靈敏性的目的。比如,有的學生肢體非常有力量,那么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在課外訓練時多考慮啞鈴運動,通過適當的啞鈴舉重來提高肢體的力量。通過能力拓展分層方法,學生可以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擴展自己的訓練觸角,讓自己得到更加全面立體的體育發展。實際上,每一位學生,以及每一位教師,都是存在明顯的個體差別。同樣一個體育項目,不同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會有不同,這是施教的差異化。不同學生在同一教師的教學中會有不同的收獲,這是受教的差異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假如能夠采用更具有差別化的教學方式,無疑能夠讓每位教師都有機會釋放自己的教學智慧,讓每位學生都能夠揚長避短取得最佳的發展,這也是分層教學被越來越多教師和學生所采納的原因。在深度學習的小學體育課堂中,教師應緊扣住體育知識技能、體育思維方法、體育知識體系這三個維度,通過教學目標、受眾群體、項目內容、評價體系以及能力拓展這幾個切入口來實施分層教學,幫助學生在更適合自己的教學環境下實現更好的進步,提升自己的體育素養和綜合體育能力。
參考文獻:
[1]賀妍穎.基于深度學習視角的小學體育課堂分層教學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0(44):43-44.
[2]呂園欣.體育動態分層教學從“一刀切”到“重個別”的應用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6(33):119-121.
作者:姜聰敏 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包場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