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國現代文學副文本價值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品中正文本之旁的副文本,是用以輔助理解內容的相關文本。這類文本既是正文本的映襯文本,也是整個作品的組成部分。我國現代文學占據著不可替代的文學地位,本文對現代文學作品副文本當中蘊含的史料內容進行解析,繼而探究副文本在現代文學中的重要作用與影響。
關鍵詞:現代文學;副文本;價值;影響
一、現代文學副文本由來
在我國文學史上,純文學作品歷來備受矚目,其也是文學研究的重點內容。但從史料內容看,文學史料的來源非常廣泛,除純文本以外還涉及到文學作品中的副文本,例如,日記文本、書信文字及年鑒或年譜等[1]。此外,現代文學有別于古典文學,二者史料內容也不相同。現代文學比古典文學多加入了新元素,包括扉頁引言、文本封面、廣告文本等,此類元素出現后,文學文本逐步被劃分成正、副文本,其中,正文本表明作品的本質特征,而副文本用以表明輔助信息,帶有歷史特征。鑒于此,副文本能夠用于探究多方面的歷史性問題,其史料內蘊相當豐富。
二、現代文學副文本的內含史料
1.序跋
一般而言,正文本附近位置穿插或環繞著副文本,這類副文本的用途是向讀者交代、闡明相關信息,因此,借助副文本能夠獲取當中的史料。不過,多數副文本并不具備信息凸顯性,人們需要參照正文本及相關資料才可辨析出史料內容。副文本中的“序跋”囊括了大量的史料內容。現代文學的諸多作品中包含了序跋,其中通常闡述文學史、作品、作家等各方面的內容,可為后世提供有關的史料內容。例如,《<吶喊>自序》敘述了魯迅本人所經歷的轉折事件,《無妻之累》序跋交代了當時滬杭兇殺案件的相關情況。此外,序跋是作品和序跋撰寫者之間的聯系紐帶,例如,周作人為所教學生的作品撰寫序跋;魯迅常給左翼派作家書寫序跋。從序跋中可看出作品構思、作家思想等內容,借助序跋表達這些內容,可以映射出創作背景、出版過程、傳播情況等信息。
2.扉頁、題辭、引語
現代文學出現了題辭、扉頁及引語,這類文本短于廣告,其短小精悍,蘊藏多種史料信息。扉頁、引語多來自經典詩詞、中外名著等的部分內容,寫法接近于“用典”,把經典的中外文句引入現代文本中,既可幻化出新鮮的情境語言,也可體現中、外史料內容。例如,《采石磯》是郁達夫所著作品,當中引用詩句“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天末懷李白》杜甫)[2],用以表達作者自己對胡適的激憤之感。《走到出版界》的扉頁卷語借用《莊子•秋水》中惠子和莊子交往故事,用以暗喻魯迅和作者(高長虹)的關系。這類文本本身兼有史料性質,促使其成為古今、中外史料的“融合劑”。作者自寫題辭中可見更多的史料信息,例如,《綠頁》為蘇雪林作品,當中的扉頁題辭寫道“給建中--我們結婚的紀念”,由此看出,在結婚之初時,蘇雪林的婚姻生活十分甜蜜。此外,引語、題辭僅出現在某個版本里,其余版本則被刪去,這一般是為了辨別版本所作的標記,憑借版本標記也可得到作品的版本史料。
3.注釋
少量文本中的注釋是由作家本人所標,多數是后人按照文本內容添加的注解,因此,注釋可視為后生、外生類副文本,這些內容需要放到正文本中才能獲得合理解釋。從用途看,注釋可對文本的細節內容作進一步解釋、說明,通過查看注釋,讀者可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深層含義及內蘊意義。注釋內容揭示出作家、作品的多方知識,讓讀者能夠更為系統地研讀作品。可以說,注釋的廣泛度超出序跋范圍。文本注釋有文內注、分題注兩種,其中,分題注囊括了版本變化、發表出處、作品背景、標題變動等情況內容;文內注包含的信息量更廣、更多。
4.圖像
作品中的圖像有插圖、封面畫、相關照片等。插圖、封面畫可傳達正文本的相關內容,其作為直觀內容具有很強的視覺性、功能性,用以圖證文學的史料價值。例如,《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圖志》等。部分現代期刊也有圖文類作品。如,半月刊《戈壁》由葉靈鳳主辦,當中“魯迅先生”系列漫畫描繪出葉靈鳳和魯迅間的“文化恩怨”故事。此外,正文本出版之初已經附有的封面畫、圖像等,同樣富含各種史料。例如,《墳》一文扉頁穿插著翅收于胸、一眼睜一眼閉的貓頭鷹就是作者魯迅的現狀投影和真實寫照,《生死場》封面圖是由作者蕭紅所畫,展現出東三省處于不斷淪陷的真實境遇。
三、副文本在現代文學相關研究中的作用及影響
1.副文本為后世探索現代文學提供史料
文學作品當中的副文本可向人們展現多種類型的研究史料,這些史料主要是:①歷史遺物,諸如文人故物、故居及手稿等,此類史料可作為刊登原版文物時所用。②歷史文本,大致有年鑒、年譜、方志、著述、家譜等;③文學純文本,包含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④部分文本介于文學、歷史兩種學科之間,此種文本亦稱作“亞文本”或者“副文學”,主要有人物傳記、信件、個人日記、游記、書話、回憶錄等。此外,副文本的形式多樣,一些類似宣傳、傳播的文本也可歸到其中,好比作品序跋、出版詞、刊登語、廣告策案等[3]。往深處看,還有一些常被忽略不計的“碎片文本”,包括作品中的筆名、引語、扉頁語段、題辭、圖像文字、注釋等。其實,這些容易被人們忽略的副文本中,蘊含著非常之多的史料,研究學者應當重視這些內容的信息研究。同時,作品文本和碎片文本間存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對其中一項內容進行探討時,應當緊密聯系另一文本內容,這樣才可全面地看待文學作品,副文本的運用價值也才得以充分發揮。
2.副文本是現代文學史學中的構成部分
現代文學中出現的副文本,其形式、內容都有豐富的史學資源,研究副文本相似于探究歷史本相,在副文本里可以探析出現代文學之原有面貌。例如,《地泉》中的會集序言、良友叢書的刊發廣告等。除了史實價值外,副文本還是人們理解正文本的重要信息,通過了解副文本,讀者能發現更多的情景語言及相關信息。作品敘述一個具體背景時,往往需要副文本加以深度刻畫,將作者成長經歷、閱歷情況介紹給讀者,讓人們全方位認識文本的敘寫內容。從大局看,副文本貫穿在現代文學的發展全程中,其參與到文學史論、思潮運動、社團運動、文類動態史的演變發展中。此外,還可編制關于現代文學廣告、序跋的史志。
四、結束語
自現代文學中形成副文本及其相關文本后,文學作品得以深度細化。對副文本展開研究,應當注重其史料信息的多方挖掘,以嚴謹的治學態度看待副文本的價值探究,從文本注解、內容闡述、史料內涵等多個方面進行解讀,鑒品副文本中蘊藏的人文價值。在解讀文本時,研究者要秉持“從細節入手、立足于邊緣”的原則,力求“復原”作品中的原有史貌,并以創新眼光審視文本的價值元素,開發其中的信息研究資源,運用辯證思維考慮文本史料的研究意義。副文本在現代文學中占有不容忽視的地位,人們對文學文本進行研讀時,應當用聯系、全局的視角看問題,不能將正、副文本進行孤立,而要整合副文本的諸多信息,綜合探討現代文學眾多作品,以彰顯文學的特殊魅力。
參考文獻:
[1]王云霈,劉進才.現代文學研究的新拓展——評金宏宇《文本周邊——中國現代文學副文本研究》[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28):72-74.
[2]張虹倩.二十世紀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之敘事嬗變及修辭策略問題——基于副文本目錄的考察[J].當代修辭學,2015,11(2):76-82.
[3]張元珂.論中國新文學文本改寫的向度、難度和限度[J].東岳論叢,2014,35(9):131-139.
作者:馬卓昊 單位:商丘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