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兒童水墨畫教學滲透現代藝術教學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課題研究的目的是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滲透現代藝術思想,以豐富兒童水墨畫的表現形式、創作手段和創作內容。該文作者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行動研究法、案例教學法等研究方法,探索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同時在兒童水墨畫的表現手法和表現技法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關鍵詞:兒童;水墨畫;現代藝術
一、課題簡介
1.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研究動機:傳統水墨畫講究墨色的運用與線條的表現,初學者必先經過練習、臨摹,才能運用自如。對于小學生而言,采用傳統水墨畫的學習方式,不僅課堂時間不允許,反復練習也枯燥乏味,同時線條皴法控制不易、色彩不如西畫艷麗活潑,不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臨摹式教學方法主要的弊端是過于強調學科中心,過于關注水墨畫專業知識和技能,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特別是學生的身心特征),不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教什么,學生就畫什么,師生之間缺少互動,學生畫出來的水墨畫缺乏個性。故唯有改變教學方式,尋求活潑、有趣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教學的效果。現代藝術主要包括中國現代藝術和西方現代藝術,中國現代的水墨藝術也可以被稱為實驗水墨藝術。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有許多倡導中國現代繪畫運動的人物提出中國現代水墨畫理論,融合中西繪畫之優點,致力于推動藝術文化的傳承。他們不斷研發新技法,改進水墨畫的臨摹練習與傳統皴法的表現方式,應用抽紙筋、拓印等技法,掙脫固有模式的束縛,使水墨產生無窮的變化。這種創新的精神合乎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所強調的“藝術教育已從技術本位及精致藝術的教學模式中脫離,將朝向自主、開放、彈性的全方位藝術學習”。吳冠中、劉國松、林風眠、谷文達、袁金塔、劉子健、石果、陳家泠、張羽的水墨畫融合現代繪畫理念與技法、表現方式,活潑生動,頗為適合兒童學習。因此,將藝術家的現代水墨畫技法運用在兒童水墨教學中,借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意愿,在教學中,以固有的藝術文化為基礎,進而了解其他民族的藝術文化,讓兒童水墨畫既具有民族性,更具有時代性和創造性。西方現代繪畫流派眾多,名家輩出。從19世紀80年代起,現代繪畫經歷了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出現了野獸派、表現主義、立體派、未來主義、抽象派、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等多種藝術流派,涌現出馬蒂斯、畢加索、康定斯基、達利、羅伯特•勞申伯格等一大批各流派的代表人物。現代繪畫的特點是追求節奏美、韻律美、愉悅感和震撼力,并以奇特的形式取勝。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有選擇地了解某些流派的形式特點和創作精神,既有助于學生理解中國現代水墨畫形成的原因,也可以豐富兒童水墨畫的表現形式、創作手段和創作內容。研究目的:課題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討如何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應用現代水墨畫技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融入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的思維,同時希望學生能關心生活環境,以期待兒童水墨畫有更好的創新與發展。研究價值:水墨畫雖是中國獨特的藝術文化,但由于快速變化的社會與多元文化價值觀的影響,水墨畫在當代呈現出一定的弱勢。這項藝術表現受到各種環境因素改變的影響,其創作須在不斷的實驗與肯定中再創新意。相對于傳統水墨畫技法上的諸多要求,現代水墨畫不但以傳統的筆、墨、紙、硯為材料與工具,而且延續中國繪畫精神,吸收西方繪畫理念與技法,構成新的風格。其圖像變化萬千,工具材料更新更自由,色彩的運用亦可隨畫者的喜愛而任意發揮,彌補了傳統水墨畫在色彩上不如西畫活潑的缺憾。透過藝術教育引導兒童水墨藝術積極發展。后現代藝術的潮流不斷地牽引著藝術創作與藝術教育者,教育者希望通過教育的過程達到文化傳承與社會關懷的目的。2.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第一,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滲透現代藝術理念,使兒童水墨畫的教學呈現多元化的格局。在以傳統水墨畫教學模式為主的今天,將現代藝術理念引入兒童水墨畫教學,能夠使兒童水墨畫教學呈現多元化的格局,促進兒童水墨畫教學健康地發展。第二,探索中西方藝術融合之路。吳冠中、劉國松、林風眠、谷文達、袁金塔、劉子健、石果、陳家泠、張羽等藝術家積極探索中西方藝術的融合。這說明兩點:一是中西方藝術可以融合;二是中西方藝術融合可以開出璀璨的藝術之花。將現代藝術的理念和技法引入兒童水墨畫,既開拓了水墨畫教學的新方法、新領域,也是促進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一種有益探索。第三,通過研究兒童水墨畫,確立兒童水墨畫教學的目標體系,建構一套符合兒童年齡特點的水墨畫教材,探索有利于兒童學習水墨畫的教學方法、形式和手段。第四,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滲透現代藝術精神,使兒童的水墨畫創作思路更加靈活、創作內容更加豐富、創作手法更加多樣。3.課題界定現代藝術:現代藝術包括中國現代藝術和西方的現代藝術。中國的現代藝術中,中國現代的水墨藝術也可以被稱為實驗水墨藝術;而西方的現代藝術主要是指西方的現代主義藝術和后現代主義藝術。西方的現代主義藝術包含超現實主義與抽象繪畫,及其后所衍生出的各種藝術風格與面向,在此特指抽象繪畫的類型。內容上表現出多元性,有反映時代精神、反諷社會、關懷生態、個人省思、心靈造境、寫生描繪等層面的創作,與傳統自然、人物等的描繪不同,大體說來多為表現自我觀點與反映社會現實之作。西方后現代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西方出現的具有反西方近現代哲學體系傾向的思潮。特別是在藝術方面,大抵有去中心與反主體、拼湊意象與多元復合、游戲態度與挪用權充等特質。表現在藝術創作上,則可采用復合媒材的廣泛使用、拼接式的圖像構成、復制圖像的形態等創作手法,呈現出對社會或地方性議題的討論與反映。課題研究的主要是中國的現代水墨藝術和西方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某些流派。傳統水墨畫與現代水墨畫:中國繪畫自唐代王維開始,提倡“水墨為上”,宋代以后的文人畫更重視筆墨表現。這些現象在元代表現得更為廣泛,也開始制約中國水墨畫形質。元初趙孟頫就以“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于八法通”的理論,把水墨畫與書法筆墨結合。中國繪畫是以水墨之濃淡為主,而產生純墨色技法的發展。當前,水墨畫可以說是中國繪畫的代名詞,毛筆、水墨和宣紙是水墨畫創作的主要媒材。所謂的現代水墨畫,是將素材、工具、畫法加以改進,配合創作的需要而靈活應用與表現,創造新畫風的創新作品,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與色彩。由此可見,當今的水墨畫可概分為傳統水墨畫與現代水墨畫。兩種水墨畫在材料、工具上雖大同小異,其表現的形式卻迥然不同。傳統水墨畫有特殊的構圖形式,講究筆法、墨法、設色,線條、皴法也有一定的規律,教學中多采師徒制,初學者通常以臨摹為主。現代水墨畫則是延續傳統的筆、墨、紙、硯工具,并吸收西方的理念與技法所形成的一種新創作形式。其相對于傳統水墨畫主要的不同在于圖像創新、繪畫語言改變、工具材料更新更自由,體現出中西兼顧、現代與傳統并存的新風格。兒童水墨畫:兒童水墨畫是兒童畫的一種,因此并不過于講究筆法、線條與氣韻等,強調立意,特別是涂鴉式的表現,只要配合兒童的繪畫發展,注意墨色的表現,教學指導與一般兒童畫沒有太大差異。使用的工具材料包括毛筆、墨、宣紙和棉紙,色彩表現則可以水彩代替國畫顏料,著色時色與墨先后不拘。實驗水墨:其既受到西方現代主義的影響,又不是西方的;既植根于傳統文化,又不是傳統的一種水墨形式。它是當代社會國人特殊感受、感覺狀態和精神狀態的創造性表達。這種水墨形式在兒童水墨畫教學中并不多見,在成人作品中嘗試較多。文章主要吸收實驗水墨的創作思想,并非將其照搬到兒童水墨畫教學中。4.課題研究的目標第一,探索新的兒童水墨畫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第二,學生借鑒西方藝術大師名作中的創作思路、畫面構成、表現手法等,運用到水墨畫中,創作出具有一定特色的兒童水墨作品。第三,欣賞西方藝術大師富有創意的名作,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藝術創造力。5.研究內容第一,現代水墨畫的價值與特色。第二,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部分流派的藝術特色。第三,應用現代水墨畫技法于兒童水墨畫的課程設計與實施方法。6.研究方法第一,文獻資料法:學習兒童美術教育方面的理論,了解兒童繪畫活動心理規律,更新教育觀念;研究有關兒童水墨畫教學的理論知識,分析、研究動態,從而提高課題研究的科學性、有效性;了解西方現代主義特別是后現代主義流派的特點和風格;了解現代水墨畫家的創作技法。第二,行動研究法:在兒童水墨畫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反思、調節,提出改進措施,修正研究方案并付諸行動。第三,案例教學法:創設良好、寬松的教學實踐情境,把真實的典型問題展現在學生面前,讓他們設身處地地思考、分析、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題研究情況
1.確定研究對象西方藝術流派眾多,將各類藝術形式的作品都作為研究的對象難以實現。受師生能力、中國畫表現材料所限,課題組鎖定的藝術流派主要是中國的現代水墨藝術和西方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的某些流派。中國現代水墨藝術畫家主要有吳冠中、劉國松、林風眠、谷文達、袁金塔、劉子健、石果、陳家泠、張羽等,西方現代主義和后現代主義主要包括野獸派、表現主義、立體派、未來主義、抽象派、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波普藝術等藝術流派。確定這些作為研究對象。2.理論研究第一,深入了解西方藝術大師的藝術特色。教師通過購買畫冊和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充分了解某位畫家的藝術特色,包括畫家的藝術歷程,藝術風格的形成期、穩定期,以及他本人或外人對他作品的深度解讀,搞清楚作者的創作思路和作品形成的原始靈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了解作品所表達的含義。第二,學習前輩的融合理論。徐悲鴻、林風眠、吳冠中等老一輩藝術家都積極探索中西方藝術的融合,學生應學習他們的理論,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第三,捕捉專業領域中的藝術火花。閱讀一些專業美術刊物,捕捉一些同領域的藝術火花,這些火花是零星的,但對學生的啟發是很大的。
三、研究成果
1.確定了“自我探究—知識反饋—教師引導—生實踐”的教學模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腦的普及,通過上網獲取信息對于絕大多數學生而言不是難事。在上新課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發一張“單元活動學習單”,學生必須通過互聯網了解某位畫家的基本信息,完成學習單上的內容;同時通過百度圖片了解這位畫家的作品,并能油畫棒或水彩筆臨摹一幅自己喜歡的作品。通過這一系列自我探究的學習過程,學生對這位畫家的情況有了一定的了解。課堂上,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對自學情況進行反饋,看看學生掌握的情況和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示范,最后讓學生動手實踐,學生會感到比較輕松。2.兒童水墨畫的表現手法有新的突破除繪畫形式外,嘗試運用綜合材料,如拼貼等形式,豐富兒童水墨畫的表現形式,增強水墨畫的趣味性和視覺沖擊力。第一,拼貼。將造型元素或圖像拼合剪貼成為作品的方式稱為拼貼。其源于立體派,將非藝術的現成物質納入畫作。其表現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實物拼湊粘貼的方式,常用在平面、立體雕塑和裝置等方面;二是將圖案意象拼接交錯于畫面中。兩種方式可交叉使用。拼貼手法以其多元復合的特性,成為后現代藝術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第二,復數形式。工業革命帶來的改變象征復制時代的來臨,而在已進入“后工業時期”的后現代社會中,信息發達的程度令人難以想象。數字時代的來臨開闊了創作者的視野,反映在藝術表現上就是復數形式的出現,指以重復主題元素的方式作為表現手法,如安迪•沃霍爾的《瑪麗蓮•夢露》。3.兒童水墨畫的表現內容有新的突破兒童水墨畫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等。在現代多元化的理念下,藝術家創作、關懷的面向明顯增加,于是“議題中心”的思維方式成為主流之一。藝術家既對本土文化有深刻、濃厚的情感,又對政經情勢、社會現象等議題加以發揮。如,以藝術家洪根深的《人性系列》為例,探究畫家對“人性”議題的發揮。學生可以生態、環保、母愛、誠信等為議題進行創作。4.兒童水墨畫的創作精神有新的突破學生學習現代藝術創作的精神,運用挪用等表現手法,可以天馬行空,發揮自己的想象創作出具有抽象意味、超現實主義等特點的水墨畫作品。挪用作為后現代的藝術表現手法之一,并非到后現代時期才出現。它指那些引用現成、特定或古典的圖像、意義或題名,加諸自我的創作,并賦予其對原作反諷或完全不同的意義。如,馬格利特創作《這不是一只煙斗》,就挪用了煙斗的形象,借以表達自己對“圖像的背叛”的想法。3.兒童水墨畫創作技法有新的突破學生在水墨畫創作中大膽嘗試運用水粉顏料、丙烯顏料代替中國畫顏料,使作品既有水墨韻味,又有艷麗的色彩。
參考文獻:
[1]朱樸.現代美術家畫論•作品•生平:林風眠.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
[2](美)艾爾•赫維茨,(美)邁克爾•戴.兒童與藝術.郭敏,譯.湖南美術出版社,2008.
[3]楊景芝.中國當代兒童繪畫解析與教程.科學普及出版社,1996.
作者:王勇軍 單位:合肥師范附屬小學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