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藝術設計中傳統元素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現階段全球化的趨勢使得世界各地區的經濟文化快速交流,我國設計師的設計作品中越來越多地體現出西方的設計思想,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出現也使設計作品呈現出千篇一律的現代工業設計風格。部分中國設計變得缺乏特色,難以傳達中華民族獨特的民族精神,而要想有獨特的風格,必須有鮮明的特色。藝術設計作品是藝術家和設計師主觀情感的體現,是審美情趣、文化背景、思維觀念、生活習俗等各方面的物化表達,好的作品不僅僅需要高超的設計技巧,更需要與設計師自身文化結構相結合。這種文化蘊含在民族精神中,傳統文化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設計思路。沒有傳統文化作為基礎,中國設計藝術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繼承與發展。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民族特色突出,文化內涵深厚,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匯聚了先人的智慧結晶和藝術才能。傳統文化經過時間的洗禮,流傳下來的大部分符合我國人民的審美和情感寄托,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包含的技藝、文化底蘊、民族元素和祖先對于藝術的理解,都和現代藝術設計有密切聯系。如果不把這些具有特色的傳統元素在現代設計中展示出來,將會是一大損失。
二、傳統元素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應用
1.傳統元素在建筑中的應用
中國的建筑設計師從剛開始簡單地模仿西方建筑風格到探索中國本土設計風格的過程中,意識到傳統元素的重要性,并大膽嘗試把傳統元素應用于現代建筑設計,從視覺上為人們傳達出中國的審美和文化。如,在建筑墻面或柱子上描繪具有吉祥寓意的傳統紋樣,如“福壽雙全”“龍鳳呈祥”“龜鶴長壽”等,用吉祥紋樣寄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或者使用石雕、磚雕、木雕作為屏風、門頭等的裝飾,雕刻大多選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典故和神話傳說作為題材,是具有代表性的東方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是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藝術設計相結合的典范,體現了中國獨特的文化魅力。他的設計結合了傳統蘇州建筑風格和中國古代園林的布局理念,并在此基礎上加入個人的現代建筑設計風格。建筑的外觀造型使用了他最常用的幾何形,但顏色上還是保持了江南獨特的白墻灰瓦特點,從外觀上看是江南古典建筑的視覺感受,但在空間分割和材料運用上是現代的手法。這種設計方式使其與周圍建筑和環境相協調,但同時又有獨特之處,是把傳統的設計理念融合在現代設計中的設計創新。
2.傳統元素在現代工藝美術中的應用
工藝品與傳統元素的聯系最為緊密,從開始制作到最后出產,每一個環節都是民間手工藝者日常生活中積累的藝術表現,涉及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表演文化等各個方面,表現了特定地域的風土人情和文化背景。每位手工藝者都有自己獨特的制作方法,表現的是被挖掘出來的最深處的藝術精神和最正宗的藝術傳統,工藝品在這個層面上與現代藝術設計結合,即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新工藝的結合,是繼承創新后的有中國特色民族元素的藝術設計作品。每個時代的工藝品都是那個時代最先進技術的體現,工藝品的久盛不衰也是因為創作者的不斷創新、與時俱進。而最受消費者青睞的也是具有傳統文化韻味的工藝品,它是一個地區文化和風俗的表現,所以工藝品與現代設計結合的發展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文化傳播上來看都有很大的價值。我們應當從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汲取精華,并理解、吸收、轉化成自己的特色,再結合隨著時展起來的現代藝術設計,形成中國獨特的設計風格。這樣才能設計出真正受人們歡迎的作品。但是這種借鑒不是簡單的照抄模仿,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汲取其真正精華的東西,并用現代的眼光對傳統元素進行創新,用新思維、新形式展示出來,呈現出具有傳統民族文化底蘊和新時代精神的藝術設計形式。中國傳統元素是無數前輩大師用自己的經驗、思維、視角總結出來的寶貴財富,經過一代代的傳承和時間的考驗,留下來的最精華的東西。我們要珍惜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予以應用和發展,傳播中國的優秀藝術設計作品與文化,這是歷史交給我們的任務與責任。結語中國設計師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設計和文化的影響,但我國傳統民族文化元素的影響力仍然存在。中西方設計之間的比較不僅是科學技術與技藝水平方面的比較,更重要的是文化和思維方式上的比較。發展現代藝術設計和在設計中融入傳統元素并不沖突,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社會在不斷發展,我們不能固守傳統,把傳統元素和現代藝術設計完美結合才是發展中國設計的正確出路,因為真正受人喜愛的設計一定融合了本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底蘊。
作者:王大凱 宋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