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天津民歌傳承與發展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天津民歌歷史文化悠久,內涵豐富,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天津民歌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傳承與發展問題。本文就天津民歌的傳承與發展,進行簡要的分析與探討,希望能夠給有關人員挽救天津民歌文化,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建議。
關鍵詞:天津民歌;文化藝術;傳承與發展;民歌文化
一、天津民歌的概述
天津民歌屬于地方民歌中的一種,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津民歌是與眾不同的,它汲取了天津各民族的地方風俗、文化信仰、精神思想,充分表達了整個天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熱愛。天津民歌集百家之長,包容了各種各樣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底蘊,具有天津土生土長的味道,以及天津人獨特思維模式的音樂文化篇章,其中的《畫扇面》《放風箏》《蓮花落》《小倆口》《繡荷包》《十朵花》《探情郎》,都是膾炙人口的佳作。一直以來,天津民歌由于其自身特點,發展十分穩定,從簡單的地方民歌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地方文化。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代城市化的推進,天津民歌失去了內外在的發展環境,從鼎盛逐漸衰敗下來,甚至出現了消亡的危機。
二、天津民歌的發展歷史
(一)天津民歌的由來。天津民歌的形成受地理、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從某種層面上說,天津民歌是一個大染缸,它糅合了諸多地域的文化元素。眾所周知,天津是一個歷史文明古城。隨著北京建都以來,天津迅速崛起,來自五湖四海的人民匯聚于天津,形成了天津大都市。由于天津是中國的港口城市,人員流動量大,文化交流十分頻繁,這就使得天津民歌在形成過程中,吸收了更多的優質文化。在外來因素的影響下,天津民歌不得不將所有文化元素進行包容和融合,最后形成文化特征明顯的新型天津民歌。(二)天津民歌的傳統。眾所周知,關于民間文化的繼承,無非只有“口傳心授”這一種方法。這種繼承方法,從某種角度上看,它具有一定的傳播性和流動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民間音樂文化失去了競爭優勢,在很短的時間內,其生命力就已近枯竭。尤其是具有流動性強,文化傳播速度快的天津,其民歌在其他音樂文化的沖擊下,傳統內涵已被剝離得支離破碎。如果國家有關部門再不給予及時有效地處理,天津民歌將會在不久的明天徹底消失。也使得中國音樂文化失去一件瑰寶。
三、天津民歌所遇到的主要挑戰
(一)城市化制約了天津民歌的發展。縱觀中國近代史不難看出,1860年清朝徹底戰敗,天津成為英國通商口岸時,其城市化進程就已開始了。為了獲得更好的發展與生活,天津當地農民帶著自身的技術和藝術涌入了城市。在城市的快速發展下,新型的城市文化取代了傳統民族文化,大大壓縮了天津民歌的發展空間。由于生活意識、思想方式等發生了變化,傳統的天津民歌被迅速邊緣化。再加上沒有注入足夠的新鮮血液,天津民歌失去競爭優勢,很快就被進一步的城市化所淘汰,最終出現了存亡危機。(二)天津民歌傳承人缺失。傳統的天津民歌,是人們在田間務農時,通過一邊干活一邊歌唱的方式,進行相應的口傳心授來傳承的。隨著現代化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原來農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這就使得農民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生活中,從而忽視了天津民歌的傳承。久而久之,口傳心授的繼承方式,不能滿足人們的實際生活需要,最終造成天津民歌傳承危機。長時間缺少接班人,致使天津民歌隔代相傳變得異常困難,從而導致天津民歌更加難以存活。(三)現代音樂的沖擊影響。現代音樂對天津民歌的沖擊是巨大的。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傳統文化受到了外來文化的侵蝕,遭受了巨大的空間擠壓,更何況是已近末晚的天津民歌。現代流行音樂已成為一種主流的音樂文化,任何民間音樂文化都不能與之相提并論。在現代流行音樂的影響下,人們享受音樂的方式發生了改變,人們對音樂的價值取向發生了變化,就使得傳統的天津民歌成為主流音樂中的拖累,得不到年輕人的廣泛認可。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發展,天津民歌更加難以生存。如果相關部門不制定一些拯救措施,天津民歌文化隨時都有可能走向滅亡。(四)其他民歌的沖擊影響。雖然國家有關部門制定了一些拯救民間傳統音樂文化的措施。但天津民歌文化因其自身特點,在被拯救過程中,仍出現很多困難。由于其他民歌藝術區域性強,個性特征明顯,能夠被一些音樂人進行有效的改變,從而保持住了相應的文化內涵,得以艱險地生存下去。然而天津民歌是一個大染缸,融合的文化相對較多,音樂人不能有效地抓住其靈魂內容,致使很多改編的天津民歌失去原汁原味,從而出現難以駕馭的情況,遏制了天津民歌的傳承與發展。
四、天津民歌的傳承與發展策略
(一)引入大學課程,推廣給學生。天津音樂學院、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作為高等音樂教育的發展源地,必須要本著救亡復興民間音樂文化的態度,拯救天津民歌文化。因此,音樂院系的教師必須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教育作用,將天津民歌的演唱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天津音樂文化。另外,音樂院系的教師還需要讓學生意識到民族文化發展的重要性,通過鼓勵學生學習天津民歌,讓學生能夠在未來能夠發揮傳承人的作用,將天津民歌世代地傳承下去,從而點燃天津民歌發展的希望。例如,在實際民歌教學中,教師在教《畫扇面》時,可以向學生展示畫扇面的歌詞內容,給學生營造一個故事情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藝術想象力。通過將每一個音節、音符演奏給學生,讓學生能夠領悟到民歌的內涵,掌握學習民歌的精髓。(二)舉辦民間大賽等活動,探討天津民歌。為了弘揚天津文化,發展天津民歌,要本著救亡復興民間文化的態度,積極舉辦天津民歌文化大賽。通過號召民間表演藝術家參賽表演,將天津民歌文化重新打入人們的眼球。為了使大賽得到廣泛的重視,大力宣傳天津民歌文化,從而使拉近天津民歌文化與祖國各地人民的距離。(三)手機平臺與網絡傳播發展。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已日漸成熟。為了推廣天津民歌文化,有關部門應建立相應的網絡平臺,在這個網絡平臺中,讓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經常性的歌唱交流。通過匯聚天津民歌、陜北民歌、內蒙古民歌等專欄,將更多的優秀的民間歌唱家的作品展示給觀眾。總之,有關部門應依據手機平臺與網絡傳播的方式,快速發展天津民歌的影響力,從而使更多的人們能夠明白國家的用意,積極投入到天津民歌演唱中,進而保證天津民歌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四)成立民間團體,選拔天津民歌明星。成立民間藝術團體,也是挽救天津民歌文化的重要手段。為了使天津文化得到實質性的繼承與發展,有關人員需要依托團體,選拔優秀的天津民歌明星。通過將民間藝術團體市場化,不斷拓寬天津民歌的發展路線,不斷將天津民歌打造成一種音樂產業,從而帶動更多的人學習天津民歌文化。例如,廣西民歌產業化就是一個典型的范例。天津民歌的發展也需要走民歌產業的發展路線,從而在繼承文化的同時,發展文化,進而依托各路明星,將天津民歌打造一種品牌。(五)強化宣傳,與城市文化相結合。強化天津民歌的宣傳力度,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為了使天津民歌獲得良好的發展,天津政府應在最大限度內,幫助天津民歌建立相應的市場機制,實現天津民歌市場運作化、發展化,從而使天津民歌文化產業能夠吸引更多的外來資金,形成具有天津文化標志性的民歌產業。另外,政府應加大宣傳力度,不斷將天津民歌傳頌開來,使其成為國家和社會扶持的文化項目,從而使天津民歌走向良性的、健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六)帶領民歌明星,開啟全國表演。在產業初步形成時,有關人員需要號召民歌明星一起參與大型演藝事業。通過帶領民歌明星開展全國巡演,不斷提升天津民歌的知名度,從而使天津民歌擺脫傳承與發展困境,成為良好的音樂寶藏。另外,在實際巡演中,有關明星必須要明確自身的使命,通過提高自身的表演水平,不斷提升天津民歌的魅力,使天津民歌和自己都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
總之,天津民歌的繼承與發展,不僅僅是拯救一個地方民族的文化藝術,也是拯救一個民族的靈魂。五、結語綜上所述,天津民歌已處于生死存亡的危機時刻,有關人員必須要制定相應的策略,拯救天津民歌文化,從而使天津民歌文化能夠擺脫困境,重新回歸到人們的視野,得到人們的認可,進而獲得更加美好的發展前途。
參考文獻:
[1]吳書婭.從地域版塊淺析漢民族及少數民族民歌的風格特點[J].藝術評鑒,2017,(05):29-32.
[2]張存信.天津小站稻撓秧勞動號子[J].古今農業,2016,(02):110-114.
作者:董雷 單位:天津師范大學音樂與影視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