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財務與業務經營管理的一體化關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財務轉型的大背景下,如何理解財務與業務經營和管理的一體化關系值得進行探討,如何將財務與業務和管理的各個流程節點銜接起來,并發揮財務的價值,這是在新型財務管理理念下財務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只有理解財務在各個環節中的作用才能在實際工作中發揮財務應有的價值,本文將從財務與業務、經營、管理的關系中進行闡述。
關鍵詞:財務;業務經營管理
一、財務工作的目的
企業的主要目標是在盈利的狀態下長期持久地活下去,在這一整體的目標下,財務的目標不能僅僅停留在籠統的為股東創造價值,因為企業所有部門必須是能為公司提供更多的價值,并且是基本滿足資本對于價值增值的要求,不是價值消耗,否則就沒有存在的意義。因此,怎樣為公司創造價值,尤其是財務在整個公司的價值創造中的價值環節和主要的功能應該是什么值得研究。因此,回答這樣的問題就應該更加具體的呈現出財務應有的特殊功能和特別的定位,價值鏈上其他各個模塊各自都是有自己專屬的功能,比如研發一定是為創新性和實用過程中的新型產品來服務的,要更多體現出商業的價值;營銷銷售是為了最終賣出產品,能賣到合適的價格,并達到一定規模來服務的,而不是為了方案的高大上服務等。所以,財務的工作也應該有對應的企業商業目標中的核心價值和核心價值的體現。財務的主要工作分成了兩個部分,一個是對內:怎樣做好基本的成本控制、目標管控、資金有序流動、保障業務需求以及對應的戰略落地的規劃和資金資產的保值增值工作;一個是對外:做好資金資產的出與進的工作,稅務籌劃,整體外部風險的評估,以及對應外部變化的主要工作,尤其是在融資的角度考量,要將穩定、低成本、符合企業發展階段的資金引流進來。從邊界上看,財務是一個超過了業務邊界的工作,是在公司中邊界最寬的部門;從社會監督上看,需要承載整個公司合規性要求的管控職能;從參與的作用上看,前臺較小,后臺的作用較大;從創造的價值上看,是一個穩定器的作用,是閉環系統中的反饋系統,不是直接的價值創造,但是是公司組織的價值創造的重要組成。整體來說,企業財務部門工作是定位在為企業大框架下所有的資源、資本、資金、資產為戰略與業務服務的過程中能起到合理、有序、高效、低成本、低風險的流動過程中增值提供服務的工作。當然這里是戰略決策財務的定位,而不僅僅是大部分公司中的賬務核算處理部門,我們的財務人員必須要將自己和公司的命運聯系起來,自己是其中的一個部分,而不是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要能急公司之所急。既然財務需要體現出自己的價值,那么這些價值應該怎樣體現呢?如果采用時間劃分,按照從過去到未來,越是時間靠后的事情,對于企業的發展的影響越大,因為從過去的財務報表,到一般的財務分析,再到股票估值,到最終的企業打包賣出等等來看,都是呈現著資產的邏輯是從過去確定變成當前的不確定,到未來的非常不確定的模式。從價值上講,也是未來的更大,因為從企業發展的正常情況來說,前期資產的積累是非常慢,是可以忍受較低的投資回報,到后期就變得完全不是這個樣子,因為是按照未來的現金流的折現進行計算的。為啥要投資,就是因為未來的收益更有吸引力,但是也更加地考驗人的決策能力,映射到財務的領域就會使得我們在未來不確定的時間點上付出更多應對更多,當然可能收獲也就更多。從財務工作上說應該將這些工作分成主要的四個基本階段,就是面對于過去的,面對現在,面對短期未來,面對于長期性的未來。財務的工作既要能追溯過去,也要能承接未來,還要能在當前的工作中能合理的意識到公司業務不合理的邊界點,并能有效控制,以及不斷評估當前的內外部的風險以及我們面對這些主要風險承接的可能性。
二、財務與業務的關系
任何公司都是先產生業務,沒有業務就沒有財務,業務與財務是皮和毛的關系。只有存在了業務才有財務閉環的產生,從業務的層面來看財務就是起到一個支持的作用,因此財務需要改變以往對業務各項資金費用控制的邏輯習慣。穩定擴張是企業發展的需求,財務需要根據財務狀態和經營需求提出可供決策的依據,要反對超過公司可承受范圍的擴張和盲目無序的擴張方式,財務作為后勤保障型的部門,從財務原本工作性質本身上來說財務很難直接對業務開源增收提供有效的幫助,大部分公司往往只能在預算成本費用等節流方面進行控制,從業財融合的角度來看未來財務需要從節流逐漸向開源擴展,未來對公司各項費用控制職能的基礎上,要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公司業務的支撐和服務上,進而在公司業績增收上提供價值。那如何才能做到對業務的支持和服務實現創收呢?在公司內部很大程度上,財務所能掌握的資源是很多的,比如預算控制、籌資融資、資金調控、流程再造等。資源在公司內部重分配的權限有很大一部分掌握在財務手中,比如有些公司單從業務層面是盈利但卻導致公司整體虧損,實際上就很有可能是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的。因此,我們在這個部分的任務可以被分解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業務貼身的財務服務,比如數據支持等;第二部分是由于業務層面導致的需要全局規劃的財務服務,比如資金的融資,資金資源分配,項目投資決策等等。第一部分對業務的財務服務,我們主要解決與預算、稅務、核算等相關的傳統業務,主要是針對內部核算、績效考核、數據支持等,從內部管控上作為業務人員的支持者,業務人員對財務知識相對較為缺乏,需要依賴財務深入業務一線進行數據采集分析,從財務數據中挖掘出有價值的業務信息,為業務提供服務和支持使得業務能更加有效運轉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獲取到業務的認可,才能使得業務發展更加強勁。第二部分全局規劃的財務服務,我們要解決的是雪中送炭的問題,沒有財務支持無法正常開展業務,為戰略目標與業務目標提供資金、決策、布局等全方位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讓財務起到增值的作用,項目初創期在完全缺失的空白中建立起各種資源的連接,在項目穩定期把握好內部控制管理,讓各項資源高效運轉。同時還要在整體上做到控制風險,以配合業務做到業務制勝,不可以是單純的財務結果制勝的觀點,要時刻把握住我們的整體風險和我們風險低洼處,怎樣通過將風險做好均衡進行冒險,尤其是我們業務的發展過程中,我們的風險一定呈現動態水平,怎樣保證我們的風險在各個環節保持可控并且保證一定的自由度是考驗我們的財務負責人的重要指標。從整體上,要保證業務和財務兩條線冒險的時間點一定要考慮好,否則到時候在同一個時間點上出現業務與財務的雙重危機,雙線作戰就會出現極大的被動局面。總而言之,財務都是為業務服務的,只有業務發展好了,財務才能有實現創收的的價值,公司是一個整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只有通過對其他部門的支持,財務才能實現財務的價值創造,同時公司各個部門各個模塊之間也都是互激發,相互進步和完善的過程,業務是在接受到財務支持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財務的規則,了解做為商業閉環的財務是怎樣來呈現業務的,業務就可以開始進一步去挖掘對于公司更好的業務方式,而不是挑戰財務規則。
三、財務與經營的關系
在經營中,財務的活動并不能完全獨立于經營,而是經營的一個環節,而且從系統論的角度看就是一個閉環反饋的環節。因此,怎樣通過閉環完成一個經營活動的糾偏需要在整個經營中進行考量。商業經營需要有目標,有了目標才可能通過整合資源、通過經營務來實現利潤,達到商業目的,而這個商業目標并不是一個部門可以完成的。所以怎樣制定合理有效的目標,配合我們資產的配置,完成最終的銷售達成和回款完成,成為了財務體系需要重點思考的。商業需要合理利潤,怎樣的資源做怎樣的事情也是財務部分需要配置妥當,否則就會是一個不達標的商業行為,到時候導致的撤股,提前要求還款,使得我們的大后方財務狀況無法穩定,最后導致前方的業務也變得岌岌可危。從經營和財務的兩條線看,至少要做到兩條線中一條線受到了較大的挑戰時,另外一條線必須保持穩定,因此,經營中的任務,除了各項指標定量考核外,還要考量到風險這一環,如果業務風險過大,一定要將財務風險盡量降低,使整體風險水平保持在一定的可承受的風險水平上,進而穩定支撐整個企業的發展。經營風險的考量。從目前的幾個明星獨角獸企業的困境和解散來看,就可以知道這個是重點考量的,比如ofo,無論是運營管理,還是內控問題,還是融資節奏,還有就是長時間無法做到盈利,而投入一直在增加;再比如愛屋吉屋,因為手里有錢,在沒有房源的基礎上急劇擴大規模,商業模式無論如何都形不成;還有比特大陸在2017年的時候非常有市場,賺了上百億,但是比特大陸在很長時間都沒有辦法找到下一個盈利點,已經沒辦法找到礦機那樣的生意了,尤其是在生意的持續性上。業務不一是因為規模大了就一定能將成本降下來,即使能降下來,但是我們的投資回報率是股東不能承受的,這個商業模式意味著要換股東才可以。所以,什么樣的投資人,什么樣的業務投資回報率,什么結構導致的投資回報率都是要做進一步的權衡。財務風險的考量。一句話就是盡可能做到有效投資,亂花錢的結果就是投資低效會導致流動性收緊,流動性收緊會招致下一步考量時會采用低回報率來進行資產配置,最終會導致大規模低效資產的產生。而且由于部分不易出售的資產在手中,導致本不緊張的現金流會更加緊張,這時候很可能就會產生高息借貸。這其實就是為了短期的效益而做出的高風險低收益的事。在風險考量時,一定要將流動性風險放在首要位置。
四、財務與管理的關系
什么是管理?就是將一個事情從前到后捋順,在整個事情上不要多一塊,少一塊,能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最終達到原定目標。從財務的三大報表的角度看,就是資源不閑置,效率不低下,通過表格化與系統的管理,全周期預測管理,責任制管理,通過對管理流程負責,通過啟用經驗足的人負責,通過小步快跑迭代后定型,來實現所有節點的人、財、物等等都能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不產生不應該產生的浪費。財務在日常管理中的最大作用是創造出可以量化可以衡量的標準,以及詳細確切的差異數據,進而為后續的改進提出新的方向和指標。因此,財務的管理會變得有很大的可實現性。因此,管理不看指標,不看財務數據,是無法提供完整的閉環。綜上所述,財務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未來的財務想要在經營、業務、管理上發揮更大的價值創造,就必須要改變以往的慣性思維邏輯,要能夠深入了解和參與經營業務,深入了解商業運作模式、經營模式和業務管理模式等等,這對財務人員是一種新的挑戰,但同時也為財務人員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
作者:艾麗燕 單位:福建實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