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勞資關系與工會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工會是企業工人利益的維權組織,是為了防止企業出現勞資失信情況而設立的組織,它為勞動者的權益提供了保障,平衡了企業管理中的勞資關系。企業內部往往會因為勞資問題產生矛盾,而工會恰恰可以從內部解決這一矛盾。文章從工會的職能入手,對工會存在的意義進行闡述,從而讓工會更好地對勞動者的權益進行保障。
【關鍵詞】勞資關系;工會;意義
0引言
現代企業管理包括勞資關系管理,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離不開勞資關系管理,勞資關系管理旨在解決因勞動關系產生的沖突,實現雙方和諧合作的目標。工會最大的作用是讓雙方進行合理談判,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企業工人與用人單位發生沖突時,工會就會出面協調,維護勞動者的權益。
1工會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職能分析
1.1政治職能
工會是一個由群眾組成的機構,屬于工人階級的組織。工會因為自身性質決定了其擁有的政治職能,在現有的市場經濟下,工會將它的政治職能發揮到極致,很好地維護了工人的權益。工會在履行政治職能過程中發揮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從內部解決矛盾,使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穩定;另一方面,工會的作用群眾都看在眼里,讓群眾對工會更有信心,并且想加入工會,這在一定程度上穩固了黨的階級地位,促進社會主義發展。工會發揮這兩方面的作用,實現了工會利益和國家利益的統一。工會在黨和群眾的聯系中擔當著橋梁的責任。總體來說,工會的政治職能是維護工人利益,讓矛盾雙方通過談判的方式解決矛盾。
1.2經濟職能
在現代企業管理過程中,怎樣合理招聘并分配薪酬是關鍵。人才是企業的核心,如果企業在人才方面出現問題,那么企業難以長久發展。因此,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工會充當著經濟職能。工會使企業工人在付出勞動的情況下,獲取經濟利益最大化,使工人的收入得到保障,從而保證企業工人的穩定性。這里的穩定性是指企業員工在企業中找到歸屬感,增強企業認同感。工會的經濟職能還表現在讓企業員工獲得公平待遇,主要表現在工作負擔方面、晉升空間方面及公司裁員方面。在工作負擔方面,工人的收入與其所承受的工作負擔成正比;在晉升空間方面,工人面對相同崗位的工人有同樣的晉升空間;在公司裁員方面,工人會受到平等待遇,不會因為某些不合理的理由而被公司裁掉。
1.3文化職能
工會在現代企業管理中還擔負著文化職能。企業文化需要每個員工熟知,企業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建設的關注度應相應提高,一方面可以使企業的生產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可以讓企業工人的歸屬感增強。企業文化面向外部市場時,反映著企業的發展情況和整體面貌。企業內部也需要宣傳企業文化,工會將企業文化作為與企業各部門之間溝通的橋梁,促進與各部門之間的感情,使今后的溝通更方便。工會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收集各部門的需求,通過舉辦相應的活動增進感情。工會適當加大企業文化宣傳力度,讓企業員工能更加認可公司,努力為企業奉獻,讓企業發展得更好。工會可以通過開展演講比賽、知識競答、辯論賽等活動宣傳公司文化建設。
我國基本經濟制度是將公有制作為主體,讓其他所有制經濟與公有制經濟一起發展,為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完善我國當前的基本經濟制度。在國有制改革過程中不斷探索,完善相關治理結構,努力推行公有制多種形式。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許多企業想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會使用各種手段和方法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的,而最快、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減少勞動力成本的投入,不斷降低勞動者的工資和福利。此時,工會作為維護勞動者權益而存在就顯得非常有意義,工會讓工人和用人單位之間采用談判的方式來處理彼此的矛盾,通過談判讓企業將勞動者的工資恢復到合理水平,既能提高企業和員工的積極性,又能從內部緩解企業與員工雙方的矛盾,從而使社會變得更加穩定。企業拖欠勞動者工資的情況時常出現在非公有制經濟中,一些私營企業無故扣除員工工資現象嚴重,導致勞動者與企業之間矛盾頻發,勞資矛盾沒有及時解決只會使矛盾不斷激化,最后不得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但是這樣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工會可以防止這類問題被激化,在此類事件出現時及時維護勞動者的權益。不僅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出現拖欠工資現象,國有企業也時常出現工資和福利被侵權的現象。一些國有企業為了在年底提高企業的總體利潤,不顧侵權行為,降低勞動者的工資或者扣除員工應有福利。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勞動力豐富,但是質量普遍不高。面對龐大的人口基數,我國的就業問題變得越來越嚴峻,失業人口數量一直在上升。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情況下,許多勞動者面對侵權現象,維權意識不強,因此,工會作為勞動者維權組織能為他們提供相應保障。
3正確認知勞資關系,為工會提供維權基礎
3.1正確理解勞動問題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工會組織肩負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艱巨使命。勞動問題不容小覷,一份針對國家制度改革滿意度和同意度的調查結果顯示,該次滿意度和同意度比上一次調查結果下降了很多,可見我國相關制度改革未達到預期效果。就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言,許多群眾沒有任何反應,有的甚至認為與己無關。以上問題的出現歸根結底是勞動問題,群眾的心理變化是被動的,因此,要讓群眾正確認識到勞動問題是改革的重點,普及勞動法律知識,提高民眾的維權意識。
3.2用辯證思維對待勞動問題
面對勞動問題,需要用辯證思維處理,在改革過程中必然會產生相應的勞動問題,而解決勞動問題需要付出相應代價。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才能進一步理解代價的本質,從而理性地看待代價,明白代價和發展是互補關系。以上辯證思維告訴人們,犧牲和付出都是有效的,會推動個人的發展,鼓勵他們為社會奉獻,讓人們知道所謂的犧牲并不會導致自身喪失某種價值。在改革過程中,如果改革成果被社會吸納,那么將與社會發展形成互補,社會將有望長期穩定地發展,但是如果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民眾可能會產生消極情緒,不穩定因素出現的頻率將大大提升。因此,工會作為連接黨和人民群眾的紐帶,更應該在關鍵時刻發揮應有作用。在企業各部門對社會發展付出努力時,應及時引導與監督,減少人們產生消極情緒的概率。工會應該切實保證企業工人的利益,從而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使社會能更穩定地發展。
3.3把握好付出代價的度
社會發展必然伴隨著某種代價的付出,但是付出過程要把握好度。社會在發展中往往會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對社會的付出代價太大,導致社會發展的有效成果被掩蓋;另一種是對社會的付出代價過小,看不到積極的產物,也會產生不穩定性因素。所以,對于社會發展所付出的代價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在付出代價過程中需要遵循兩種原則:一種是總體受益原則,另一種是總體承受能力原則。在付出代價過程中,要與社會總體承受能力相結合、所有的發展必然伴隨著代價的付出,但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是有意義的。現階段,我國勞動問題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企業要正確認識勞動問題產生的根源,才能有效解決所在問題。
4結語
工會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勞資問題,工會可以從內部化解矛盾,切實維護勞動者的權益,因此,工會作用不容小覷。
參考文獻
[1]劉漢棠.淺析工會組織如何推動企業文化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6(1):98.
[2]王佐君.創新開展企業政工工作促進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J].長江叢刊,2016(33):156.
[3]何玉長.勞管沖突:勞資關系的新現象[J].工會理論研究(上海工會管理職業學院學報),2016(5):18-21,26.
[4]楊陽陽,程麗麗.勞動關系領域企業工會代表權弱化探討[J].現代企業,2016(9):42-43.
作者:張文嬌 單位:廣東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