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鄉村振興中新鄉賢的作用機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鄉賢在鄉村振興中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通過新鄉賢的重要作用機制發揮可以有效促進鄉村經濟振興、組織振興、文化振興等多方振興力量。新鄉賢作用有效發揮面臨自上而下推動,陷入組織機構不健全,規則章程不完善,文化宣傳引導不足等障礙因素。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鄉賢作用有效發揮必須嚴格地以鄉村整體合力為基礎,明確村民自治,深化村民實踐,增強鄉村整體的內生動力,完善鄉村振興的體制機制。
[關鍵詞]鄉村振興;新鄉賢;作用機制
黨的報告首次在文件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的目標關鍵在于“人才”。鄉賢是鄉村中有能力、有聲望的長者、賢人,鄉賢治村融合了自治、法治、德治,在鄉村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時代下,成長于鄉土、奉獻于鄉里的農村優秀基層干部、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正日益成為新鄉賢的重要主體。他們不僅具有傳統鄉紳的禮儀文化、素質涵養,還具有現代化的科學知識、精湛技能和廣闊視野,在政策宣傳、輿論引導、糾紛調解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更是推進鄉村“治理有效”、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1新鄉賢在鄉村振興中的價值與功用
新鄉賢,是指當下鄉村社會中有一定的知識、能力、技術等資源并能夠為鄉村的經濟、政治、生態、文化等發展作出一定貢獻的人才。通過查閱文獻,新鄉賢與傳統鄉賢不同,他在定義和范圍上都有了一定的擴展和延伸,這是時代變遷和轉型的結果,傳統鄉賢是鄉紳,他們扎根于家長的傳統文化,新鄉賢則分為“在場型鄉賢”即傳統平民型鄉賢,“不在場型鄉賢”即精英型的鄉賢,他們是返哺桑梓的業界精英。不同分類和角色也影響著他們在鄉村發揮的作用。“道義共同體”是新鄉賢參與鄉村振興強大的運轉邏輯。近些年來,地緣和血緣的認同天然的成為連接新鄉賢與鄉土的強大精神紐帶,以此為動力,新鄉賢的觸角慢慢延伸至地方政策、文化、經濟等各個層面,某種程度上代表著地方利益,其作用的發揮不僅連接了國家與社會、農村與城市,更粘合了鄉村內部千千萬萬的農民,關系著黨和人民的黏合程度,關乎和諧黨群關系。新鄉賢的核心要素在于“智”與“志”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方面新鄉賢在“智”資源上走在前列,他們有新知識、新技術、新思路,在鄉村發展建設的過程中能夠為家鄉的某一領域作出突出貢獻,會靈活運用有效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出創新舉措;另一方面,“志”資源使得新鄉賢帶來的知識、智慧的同時,還能夠體現出他們熱心公益、勇于犧牲、樂于奉獻、鍥而不舍等精神。
1.1顏值:助力鄉村生態宜居
在鄉村振興建設中,生態宜居乃民心所盼,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最大的優勢和寶貴的財富。但在實際工作推進中,“干部干、群眾看”的現象屢見不鮮,如何調動群眾的參與熱情,新鄉賢代表給了答案。水庫村新鄉賢代表,積極向村民宣傳垃圾分類相關政策和知識,引導村民自覺參與到美化鄉村環境當中,目的就是給村民提供河道清理、綠化養護、籬笆扎建、水電維修等公益崗位,讓村民融入到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各個環節,美化村莊、提升顏值。
1.2產值:從“三產融合”中來
發展鄉村經濟是鄉村振興的首要命題,新鄉賢群體能夠為農業農村人口提供穩定的、可持續的就業崗位和就業機會,帶動產業興旺。如黃家浜村“姐妹創業園”,通過勞務專業合作社,帶動富余勞動力就業,通過聯戶聯銷,發展蘑菇基地、蘆筍基地和糧食基地,助力黃家浜村“一家一品”建設,拉動經濟增長。東云村引進人才方騰,創立笠歌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專門從事新品種植物的馴化、培育、研發,他發揮工作及專業優勢,幫助東云村完善并打造了“云端花事”項目。
1.3氣質:激活“鄉村文化之魂”
新鄉賢通過發揮其親緣、人緣、地緣優勢,加強思想引領,弘揚傳統文化,充分發揮文化名人效應,以生動活潑的形式,潛移默化地將核心價值觀扎根在村民心中,有效促進鄉風文明建設。吳房村鄉賢代表吳群,作為國家一級越劇演員,心系家鄉,在吳房村設立工作室,每逢節日或村里重大活動,回鄉義務演出,并免費給村民教學。村民越劇愛好者自發組建越劇演出隊,將村規民約、美麗鄉村建設口號等,編為朗朗上口的戲曲進行傳唱,受到廣大村民的熱烈歡迎。
2新鄉賢作用有效發揮的障礙因素
2.1組織機構不健全,資源挖掘利用不夠
金山區村級層面成立新鄉賢組織的還不多,總體不到10%。已成立的新鄉賢組織在功能定位方面還不明確,沒有具體的議事章程。在新鄉賢推薦選拔方面,沒有規范的認定標準。目前,金山區新鄉賢組織及新鄉賢個體,作用發揮更多是體現在政策宣講、矛盾化解、村務治理等方面,在產業帶動方面明顯不足,尤其是對生在本村身在外地的“不在場”新鄉賢和“外來”新鄉賢挖掘利用不夠。
2.2運行保障機制不健全,參與動力不足
目前,在村級層面普遍沒有建立聯絡聯誼、參與鄉村重大事務、活動經費保障、精神獎勵與物質獎勵、監督評價等新鄉賢組織的配套保障機制。受傳統觀念影響,鄉村中年齡結構失衡,在40歲以下的僅占19.4%,60歲以上的新鄉賢占42.0%,年長的傳統鄉賢們年事已高,威望尊嚴、感召力號召力還在,但是往往對于新鮮事物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缺乏長期的關注和解讀,往往不敏感、不敏銳。
2.3文化宣傳引導不夠,認同歸屬感不強
近年來,大量的農村精英流入城市,由于時間流逝以及鄉村文化之間逐漸斷裂導致鄉村價值的認同感下降。同時鄉村能夠傳承優良文化的人員減少,剩余村民參與文化建設意識薄弱,熱情度不高,導致村落整體文化氛圍的缺失,在本次調研中,有51.25%的村民表示新鄉賢文化宣傳氛圍還不濃厚。此外還有少數村民持有陳舊觀念,把優秀商人視為暴發戶,對其成為新鄉賢的轉變不能接受,新鄉賢正面模范形象的樹立愈顯關鍵。
3新鄉賢作用有效發揮的對策建議
3.1明確功能定位,健全政策支持體系
培養造就一批扎根農村的新農人、土專家、田秀才和職業經理人,積極帶動村民發展生產、建設家園,大力推動農業農村發展。有條件的村、鎮,成立新鄉賢組織,區級層面建議由民政部門牽頭,鎮級層面建議由社事辦牽頭,加強對新鄉賢組織的聯動管理。以章程制度形式明確這類組織在助推經濟發展、參與公共事務管理等活動。
3.2帶動產業發展,鼓勵招商引資
建立動態管理數據庫。根據界定的范圍標準,對本區域新鄉賢數量、分布、結構及聯系方式等情況進行摸底調查,由專人負責,建立新鄉賢動態管理數據庫,按照類別建檔,實行動態管理。為項目提供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對重大項目可實行“一事一議”,探索“鄉賢+”的混合投資模式,帶動產業發展,帶領鄉親共同富裕。
3.3保障工作落實,健全運行機制
在新鄉賢組織建立的基礎上,為進一步調動新鄉賢組織和新鄉賢個體參與鄉村振興的動力,建議建立三個方面的配套保障機制:即建立聯絡聯誼機制、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建立監督評價機制。只有三方合力,建立綠色賬戶,設立部分獎勵資金,對無法正常履職、履職不到位、群眾滿意度低、涉嫌違紀違法的,由新鄉賢組織勸辭或取消其相關資格。
[參考文獻]
[1]付翠蓮.我國鄉村治理模式的變遷、困境與內生權威嵌入的新鄉賢治理[J].地方治理研究,2016(01).
[2]王文峰.“新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作用、困境及對策研究[J].未來與發展,2016(08).
[3]張頤武.重視現代鄉賢[N].人民日報,2015-09-30.
[4]張靜,王澤應.鄉賢文化的理論內涵及其傳承與創新[J].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05).
作者:唐珂 單位:中共上海市金山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