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心理刺激在外語教學下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學習者從來不是被動地接受刺激,他們的心理狀態反過來也會影響刺激的效果,教師不僅要設計刺激的手段,還要思考它們發揮作用時的環境條件和對象條件。
1.1把握心理刺激的環境條件
教學主體、學習主體、教學設施及其存在空間等四者共同構成了心理刺激的基本環境。心理刺激當然要研究“課堂”這個特定場所的特殊效果,充分發揮出集體學習的優勢。例如,在外語教學中,可針對學習者的從眾心理,設計“集體回答”、“小組競賽”等形式,營造熱烈、活躍的課堂氣氛,讓所有學習者都能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在最大限度發揮他們潛能的同時,又能充分暴露存在的問題,從而為反饋信息、改進教學做好準備。
1.2把握心理刺激的對象條件
也就是在選擇“刺激”手段時應符合當下外語學習者的普遍心理。依據學生對信息技術、體育運動、流行歌曲等反應敏感的實際,如果課堂教學的內容能夠緊跟時代風尚,就會拉近教師與學習者的心理距離,形成師生之間在心理上相互溝通、在氣氛上共同融洽、在感情上彼此共鳴的課堂氛圍;針對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如果能創設寬松的課堂環境,給學習者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同時注意發揮“異性效應”,如采用“男女生對問”、“男女生競賽”等方式,就會增強學習者的學習自律性,激發其深入探究的自覺性;依據學生自我意識開始萌發的實際,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如果教師能在人格上平等相待,不鄙視、侮辱學習者,并注意態度和方法,通過眼神、動作來巧妙地向學習者傳達信息、表明態度,學習者一般都會迅速而愉快地接受,從而避免對正常教學的干擾;針對學生“愛美之心”強烈的特點,如果教師能充分展現課堂教學特有的美感,通過莊重大方的儀表、抑揚頓挫的語言、包容智慧的內容、新穎活潑的形式、風趣幽默的表情、動靜交替的活動、起伏有致的過程、疏密相間的信息,給學習者帶來美的享受,使原本枯燥的課堂忽然充滿無窮的魅力,則定會對促進學習者的學習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遵循教學的一般原則和基本要求
刺激手段的運用,對優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確實大有裨益。但心理刺激終究只是輔助和推動外語教學的一種手段,無論刺激所采用的形式,還是刺激所包含的內容,最后都必須服從教學的一般原則和基本要求。啟發式教學與個性化教學就是反映教學要素間本質性和必然性聯系的兩項基本原則,如何把心理刺激手段有機滲透到為啟發式教學與個性化教學的過程,是一個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
2.1從貫徹啟發式教學來看,要掌握刺激的“火候”
教師可根據學習者思想狀況、知識程度、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實際,提出他們普遍關注而又認識不清的問題,再逐步引導、層層推進;當學習者進入學習的“糾結”狀態時,再加以點拔傳授,從而完成“啟”與“發”的教學教程。此時,如果能把現代教育技術滲透進來,則會形成更佳的教學效果。例如:為了和學習者的思維過程協調、合拍,先把要求學習者掌握的觀點、結論用電腦特技隱含起來,在經過教師啟發、學習者思考之后,仍舊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時候,再點擊鼠標,讓答案或者從外部緩緩移動過來,或者從背景中突然出現,或者從模糊的溶解狀態變化成清晰狀態,等等。這種教學方式,使學習者在絲毫沒感覺到枯燥、乏味的同時獲得了知識。
2.2從落實因材施教來看,要注意刺激的針對性
首先,可根據學習者氣質特征的差異,因勢利導。以課堂提問為例,我們知道內向型的學生不善言辭且比較謹慎,他們在聽說方面劣勢明顯,但在寫作方面卻優勢突出;而外向型的學生一般口語較好,但語法的準確性較差。所以,對前者在課堂提問時注意語言簡明扼要,有時還可以布置他們提前準備,并及時當眾表揚,從而使他們在逐漸獲得自信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相反,對那些性格外向、活潑好動、反應敏捷而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習者,可采取多問、快問的方式,不斷向他們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其次,可根據學習者情緒、智力波動周期的差異,選擇有針對性的刺激方式。仍以課堂提問為例:對那些學習狀態良好的學習者,可抓住時機向他們提出有一定難度、需要艱苦努力才能回答的問題,從而有效挖掘其學習潛能并及時提高其學習能力;對那些學習狀態欠佳的學習者,則只提一些難度較小容易回答的問題,幫助他們鞏固知識并度過學習難關。
3總結
對外語教學工作者而言,深刻領會心理刺激的運行的基本機制,熟練掌握心理的應用策略,不僅是適應教學對象、轉變教學理念的當前需要,更是順應教學規律、提升教學水平的長遠要求。
作者:夏田禾 單位:四川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