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模態下的外語教學模式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多模態已經成為近年來許多學者研究的焦點,并有學者通過多模態視角來探討外語教學。構建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符合現代技術發展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習風格學習者的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要構建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需要以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為理論基礎,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建設立體化多模態外語教學信息,創造接近真實語言語境的多模態外語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模態外語教學;學習風格;學習動機;教學效果
一、引言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外語教學越來越呈多模態化趨勢,教學媒介不僅僅是口語和書面語,還包括教師的手勢、身勢、目光交流、體距、音高、語氣、多媒體課件、音頻、圖片、實物、視頻、物理教學環境等[1]。多模態研究是近20年來發展起來的一個學術研究領域,由于這一領域的研究貼近生活,符合當今的時代特點,所以引起了學者們的廣泛關注。同時,這是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盡管相關的研究日益豐富,但仍然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國內外有些學者把多模態研究與教學相結合,已經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但相關研究還需繼續深入。本文旨在探討構建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的必要性,并就構建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提出幾點思考。
二、構建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1.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現代大學生是在MP3、MP4、游戲機、電視、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伴隨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日常所接受的信息除了文字之外,還有圖片、音頻、視頻等。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多模態話語對于現代大學生的成長起到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同時也影響著他們的學習方式,這無形中使他們在學習中更加傾向于接受來自于文字、色彩、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模態的符號刺激。科技發展的步伐不會停止,人們的學習方式也在不斷地變化,這一趨勢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因此采取多模態教學模式既符合現代大學生的特點,也是現代科技發展的要求。2.學習者不同感知風格的需要不同學習者感知偏好各不相同,有的學生認真聽講,但閱讀時注意力不夠集中;有的學生對視覺圖片和文字更感興趣,在其刺激下學習效率更高;有的學生通過讀和寫能更輕松地掌握所學內容;還有的學生喜歡實際操作,通過觸摸加深感知和理解。因此Reid(1987)把學習者根據其不同的感知偏好分為聽覺型、視覺型、動覺型和觸覺型四種類型[2]。學習者是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學活動必須滿足學習者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如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單模態教學方式,顯然無法滿足不同感知風格學習者的學習需求,無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采取多模態的教學模式,通過視覺、聽覺、動覺和觸覺等多種感官刺激使不同感知風格的學習者都能夠受益。3.提高學習者學習動機的需要動機是一個心理學術語。簡單來說,動機是推動人們進行某種活動的動力,而學習動機是促使人們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習動力的來源不同,因此學習動機可分為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3]。內部動機是來自于學習者內在的動力,如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等;外部動機是推動學習者進行的學習活動的外部因素,如來自于老師和家長的表揚和獎勵,考取證書或文憑的需求,以及其它外部的刺激等。不難看出,內部動機更有利于學習者長時間地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但不得不承認,并非每一個學習者都有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外在動機的作用不容忽視。顯然,在學習者缺乏內在學習動機的情況下,與單調、枯燥的書面文字相比,融合色彩、圖片、音頻、視頻等多模態的教學材料更容易激發并保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同時在教師通過廣博的授課內容、親切的問候、鼓勵的話語和贊賞的目光而營造出來的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者能夠更加輕松愉悅地學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構建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的思考
學者們對教學系統的構成要素持有各自不同的觀點,其中包括由主體因素和客體因素構成的二因素說;由教師、學生和教材構成的三因素說;由教師、學生、教學信息和教學環境構成的四因素說;和多因素說等[4]。本文認為構成現代外語教學的因素有四個:教師、學生、教學信息和教學環境。這四個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一起構成現代外語教學生態系統。因此,在構建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時,需要綜合處理好四者間的關系。1.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1)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中的教師首先,教師授課中主要運用書面或口頭語言模態。教師通過口頭以及書面語言向學習者傳遞信息,使學生獲得必要的輸入,因此教師的語言水平直接影響學生所獲得語言輸入的質量,從而進一步影響學生語言輸出的質量。第二,教師通過衣著談吐、表情動作、手勢、身勢、目光交流等視覺模態,表現出教師所具有的個性特征、人格魅力和教師素養。因此,具有親和力的教師容易獲得學生的喜愛與尊重,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此外,教師授課時的空間模態也不容忽視。傳統的教師站在講臺后面的授課模式自然會加大師生之間的距離感。所以,教師授課時應走到學生中間,這樣既便于學習者清楚地聽到授課內容,也有利于教師近距離掌握學生的上課狀態和學習情況,同時還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建立融洽、和諧的師生關系[5]。(2)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中的學生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不是教師的一言堂,學生也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者。現在新入學的大學生多數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末或21世紀初,他們是伴隨手機、電腦、平板電腦和互聯網長大的一代人,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網絡和現代科技的影響不容忽視。他們每天在圖書館、自主學習中心、宿舍上網瀏覽網頁、查找語言、圖片、音頻、視頻等資料,閱讀電子書和漫畫,收聽音樂及音頻材料,觀看演講、慕課、微課、外語影視劇、國外媒體報刊及音視頻報道等資源。同時,他們還通過QQ、微博、微信、E-mail等社交軟件時時與他人進行文字、圖片、表情、音頻、以及視頻交流。此外,他們在課內外還經常參加展示、演講、辯論、英語角、戲劇表演、模擬聯合國等活動,因此他們學習所用的媒介和資源都被打上了深深的多模態印記。(3)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中的師生關系從教育生態學角度出發,建設外語教學生態系統,首先要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關鍵在于教師,因為在二者關系方面,學生總是處于較為被動的一方。因此,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他們的角色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而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是學生學習中的引導者,良好學習氛圍的創造者。教師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間,用自己的言談舉止、表情動作感染學生,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愿意接近他們,與他們做朋友,聆聽他們的聲音和想法,從而建立起平等和諧、相互尊重的師生關系。第二,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提高語言輸出質量,控制輸出時間,平衡教師與學生輸出的比例,從而使學生既能獲得高質量的語言輸入,同時也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教師或同學互動,構建語言意義,確保學生為教學活動中心的地位,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三,教師是學生的激勵者和引導者,其主要作用除了引導學生獲取知識和技能外,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具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學習者。2.建設立體化多模態教學信息這里所說的教學信息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不僅僅是指教材,而且還包括其它用于教學目的的材料等。首先,要改革現有教材,建設多模態教材體系。誠然,傳統教材在我國過去的外語教學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單一紙質模態的傳統教材不能滿足現在教學的需要。陳堅林(2011:122)論述了“現代信息技術在現代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意義”,提出了建設“第五代立體式大學英語教材”的構想,以先進的教學理論為依據,以注重操作的整體教與學方法為基礎,建設包括紙質課本、多媒體光盤與網絡學習平臺為一體的多模態外語教學系統,旨在于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6]。除了上面提到的立體式多模態教材外,教學信息還包括多媒體課件、音頻視頻材料、紙質和電子圖書、期刊、報紙、廣播影視節目、微課、慕課、網絡自主學習中心、語料庫、虛擬圖書館等教學資源(黃晶偉,董志友:2015)[7]。在教學中綜合利用多模態教學信息,一方面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有效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種現代技術手段來獲取知識,更好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適應當前科技的發展和現代教學的需要,教學信息必須要打破原有單模態紙質教材一統天下的局面,建設立體化多模態的外語教學信息體系。以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為基礎,一切教學材料都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建構意義。建設立體化多模態教學信息,首先要設計符合先進教學理念的紙質教材,教材中除文字資料外,還應該充分利用色彩、圖片、空間布局等手段豐富教材內容,并配備光盤,內附相關的音頻和視頻資料,使學生在多種模態共同作用下建構意義,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提高教學效果。第二,要把教學信息電子化,使教學信息可以在計算機、平板電腦、手機等終端上閱讀,便于學生攜帶和學習,從而體現泛在學習和移動學習的教學理念。第三,教材中不僅要設計豐富多樣的課內活動,便于教師在現代教學理念下開展課堂教學,還應該設計針對性強的課前預習、課后鞏固、以及課外拔高的活動,使學生課內外學習系統化。第四,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把多模態教學信息網絡化,使學生可以在線學習,人機互動,在互動中建構意義。因此,應該建設紙質材料與電子材料相結合,文字與圖片、音頻和視頻相結合,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結合,線下學習與在線學習相結合的立體化多模態教學信息體系。3.創造多模態教學環境根據不同的標準,教學環境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式(董志友:2016)[8]。本文主要從多模態視角出發,重點探討教學的物理環境。就空間模態而言,教室內桌椅的擺放方式不同,所體現的教學理念也不相同。課桌椅面向黑板一排一排地擺放,限制教師和學生的活動范圍,在這種情況下,一般教師主要站在講臺處,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可以把桌椅按照環形或U形排列,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這樣既縮小師生之間的空間距離,也可以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同時還方便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做到以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中心。教學的物理環境還包括電腦、音響設施和投影儀等多媒體教學設備。充分利用好這些設施,有利于通過多模態資源來構建意義,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強化記憶,提高教學效果。要想創造多模態教學環境,首先,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教師要把以學生為中心的人本主義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設計中,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來把這一教學理念付諸實踐,使其為教學服務。同時,教師要不斷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和教育技術素養,熟練地運用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充分發揮這些設備的作用,實現不同教學模態合理配置,創造接近真實語境的多模態教學環境。此外,還要重分利用互聯網、QQ和微信等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多模態教學信息,便于學生利用零散的、碎片化的時間來學習,并拓寬與學生互動的渠道,作為課堂教學環境的延伸,創造范圍更廣的多模態教學環境。
四、結語
構建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符合當今的時代特點,能夠充分體現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的教學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多模態教學能夠滿足不同學習風格學生的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要構建多模態外語教學模式,就需要利用多模態資源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建設立體化多模態外語教學信息,創造接近真實語言語境的多模態外語教學環境,使學生更多地參與教學活動,積極構建意義,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張德祿,李玉香.多模態課堂話語的模態配合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2(1).
[2]Reid,J.M.TheLearningStylePreferencesofESLStudents[J].TesolQuarterly,1987(1).
[3]Deci,E.L.&Ryan,R.M.IntrinsicMotivationandSelf-DeterminationinHumanBehavior[M].NewYork:PrenticeHall,1994.
[4]劉貴華,楊清.從標簽式趨同到內涵式多樣[J].教育研究,2011(12).
[5]劉秀麗,張德祿,張宜波.外語教師多模態話語與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系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3(5).
[6]陳堅林.計算機網絡與外語教學整合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1.
[7]黃晶偉,董志友.外語學習者的學習風格與教師的外語教學[J].教育探索,2015(4).
[8]董志友.生態視域的大學英語教學[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7).
作者:黃晶偉 董志友 單位:黑龍江財經學院人文科學系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英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