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校區物業管理面臨問題及對策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改革發展,多校區辦學已成為高校的發展趨勢,多校區開展物業管理面臨諸多問題,如何協調多校區物業管理體制,合理有效的利用各項資源,積極探索多校區運行下高校物業管理的對策已成為開展多校區物業管理的主要課題。文章分析了多校區物業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適合多校區物業管理的對策方法。
關鍵詞:多校區辦學;物業管理體制;多校區物業管理模式
1前言
自1997年我國高校實施擴招以及合并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迎來了改革發展的新時期,為了解決學校辦學規模擴大以及學生人數增多等問題,高校由原來的單一校區變成多校區。目前,從高校實際出發,提高物業管理質量水平、降低運行成本的多校區物業管理模式是一個新的課題。文章針對目前多校區物業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良好的開展高校多校區物業管理工作的策略。
2我國高校多校區物業管理的現狀
(1)校區多、管理區域分散。校區之間在地理位置上相隔一定距離,每個校區的物業都涉及樓宇管理服務、校園植被環境、硬件設備和學生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再加上管理區域的分散化,給物業管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2)新舊管理體制不適應。新建校區設施設備都不完善,一切都處于過渡時期,與運行多年的老校區在管理體制上有很多不同,無法采用同一種管理體制。(3)服務教職工、學生的人數增多、服務的項目增多。由于學校的擴張,服務的對象大幅度增加的同時新建校區大量新設備的投入使用給物業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4)管理團隊水平低下。大部分高校物業管理人都屬于“中途改行”,缺乏專業的、系統的培訓,規章制度不健全,專業技術亟待提高。
3多校區物業管理面臨的挑戰與問題
3.1各校區管理模式不統一、不協調
老校區服務內容比較窄以及側重點與服務定位較高的新校區存在差異,各校區內部設施的先進程度和新舊程度不同,實際管理范圍不同,這就造成各校區的管理步調以及考核要求存在較大差異。
3.2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及市場化意識
高校物業管理部門雖然也有相關制度,但是目前并沒有根據多校區實際情況的制度體系,管理缺乏規范化,執行能力不夠。高校物業管理不同于其他社會上的物業管理,它作為高校工作的一部分,兼顧科研及師生員工生活等多方面的綜合性管理業務,同樣也擔有管理育人的責任和義務。目前的高校物業管理在這方面還有一定的差距。此外,由于學校師生對高校的有償服務這種市場化的消費觀念認知有限,物業管理人員與師生溝通聯系不足,導致廣大師生員工的物業管理市場化意識不夠。
3.3人員素質參差不齊,文化水平整體不高
我國高校多校區物業管理還存在人員結構不合理和缺乏專業人才等問題,主要表現為人員結構老化,缺乏專業的、系統的培訓。加之老齡化現象突出,40歲以下的職員只占了在職員工的20%左右,大部分職員都是50歲以上的高齡人員。除了身體素質差之外,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弱,不能良好的掌握新技能、新設備的使用方法,限制了物業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高。
3.4資金投入不足
高校的教學樓、辦公樓、公寓樓、實驗樓及其他的基本設施設備使用率很高,需要投入較多的人力和財力,從而造成物業管理投入經費不足;高校物業使用的智能化設備和設施趨于現代化,精密化水平高,費用的投入高,用于物業管理支出的經費嚴重不足。
3.5智慧化、信息化創新不夠
目前多校區沒有形成一個系統化的管理模式,物業管理還處于發展時期。各高校應該借著“互聯網+”的春風和智慧校園的浪潮,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線上線下,營造一種智慧化的校園環境,以促進高校物業管理新模式的形成。
4高校多校區物業管理的優化思路與策略
4.1高校多校區物業管理的優化思路
(1)因地制宜原則。該原則要充分考慮高校多校區區域的特點,選擇適合本身校區的物業管理方式。例如對符合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條件的安置校區,可以選聘物業服務企業實行專業化管理。對暫時不具備條件的校區,可以通過后勤管理處、社區居委會等來實施物業管理。(2)以人為本原則。“多校區”高校普遍表現為“人多事多物多”,因為后勤物業管理工作必須堅持以教職工和學生為主的原則,堅持為教學科研工作和廣大師生服務。認真研究后勤社會化改革給學生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的變化。(3)堅持實效原則。多校區管理比單一校區管理復雜得多,因此多校區物業管理要注重和管控實效方面。多校區的物業管理工作,就要以科學的管理理念、專業的技術管理團隊、現代科學的手段等有效方式來提高管理服務的質量。(4)著眼未來原則。物業工作既要解決眼前問題,又要為以后發展著想,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建設等,建立長效機制,形成健全的多校區物業管理機制。(5)智慧監管原則。在大數據時代下,結合云計算及物聯網最新的技術手段,高校物業服務管理實現智能化,對師生教、習生活實現便捷化。
4.2高校多校區物業管理的優化策略
(1)科學考量、統籌規劃,優化多校區物業管理的策劃。首先,多校區物業管理的工作要加以科學考量,與高校相關部門和諧發展,并且要體現在后勤管理工作的總體規劃中。其次,多校區物業管理很難實現物業管理的組織架構及分配制度的平衡從而造成人才流失,削弱了其他校區的技術和管理水平,這需要后勤相關部門合理平衡各方面利益,對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進行綜合考慮,統籌兼顧確定適合多校區物業管理的模式。(2)建立健全的創新管理制度,實現多校區物業服務的市場化。遵循市場經濟發展規律,變革和創新管理體制是解決物業社會化的根本方法。首先,更新傳統的管理機制,按照合同及規范制度,將高校內部分物業通過招標外包給社會優秀的物業企業,形成競爭。在招標資格審核中應要求物業服務企業具有較強的本地化服務能力和高校服務經驗,在投標方案中重點審核投標方案與采購需求的吻合度,針對服務項目的特點提出專業化的管理模式、服務目標,并制定各類崗位、各區域人員設置以及內部管理制度和質量控制標準等。其次,如果多校區物業管理和社會企業處于同一起跑線,必須要適度放開市場。實踐證明,只有實行起步階段有保護性的競爭,才能保證多校區物業管理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3)以學校后勤牽頭,聯合物業公司,打造精干高效的管理服務團隊。首先,在管理人才上積極引進年輕的管理人員,包括公開招聘和從校內其他管理崗位調入,形成新的領導班子。另外加強對物業管理人才的系統性培養培訓,全面普及物業管理和服務知識,提高團隊的專業水平和處理問題及突發事件的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工會和基層黨組織等陣地,做好物業管理團隊的思想政治工作,促使其在理想信念的引導下,始終以“服務”為宗旨做好物業管理工作,完善用人制度,構建人才流動機制,建立公平、公正、科學客觀的聘用制度,強化崗位管理。(4)有效控制成本,實行物業監管的長效機制。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招標的形式節約成本、效益最大化原則不斷的探索和研究物業相關制度和規范。首先,管理人員要變“單一化”為綜合素質高的“復合型”,尤其是規模較小的校區。其次,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減少人工的勞動強度。最后,要完善對外聘專業技術人才的用人制度,公平公正、人性化、科學化管理來減少專業技術人才的流動,盡量避免“跳槽”現象的出現。高校需按照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的服務合同及相關物業考核辦法的規定,通過監管部門日常檢查、學校的各職能部門投票及師生的反饋意見等方式對物業企業服務情況進行評價,根據考核結果予以獎罰,制訂明確的監管標準確保服務質量。同時建立信息化網絡平臺,以西安石油大學為例,在后勤維修平臺及學校公眾號上增設“后勤物業服務”模塊,將物業服務項目的內容及服務范圍公布于上,師生可以反映各種問題、提出工作建議以及監督管理,化解矛盾并達到有效監管的目的。(5)實現高校智慧化物業管理。高等學校后勤服務工作的改革與發展已經駛入快車道。但是在改革的過程中仍存在層層阻力和障礙,在智慧校園理念深入推廣、科學技術不斷成熟、配套設施逐步完善,高校智慧校園對校園后勤社會化的必然趨勢。高校智慧物業通過“互聯網+”的模式對教室、教學科研用房、公共設施及公寓樓、食堂等校內主要場所進行專業化、系統化、規范化、智能化、社會化的高效智能服務;同時對于師生提供新時代新服務,高校智慧物業緊密聯系師生生活,除了基本的生活性服務,還提供國家社會企業發展、個人職業生涯規劃、高校資源共享、教學信息、師生休閑娛樂方向、實習兼職等特約服務。
5結論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的高速發展,多校區物業管理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創新發展高校物業管理是高校后勤社會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關鍵。基于每個學校的校況的不同以及管理體制的差異,因此,保證高校有效進行多校區物業管理必須堅持“因校制宜”的原則,科學地對物業服務工作進行規劃化管理,合理制定適合本校發展的物業管理制度,妥善穩步推動多校區物業管理工作的社會化進程。
參考文獻:
[1]龔水平,譚小軍.淺談高校后勤物業管理的特性[J].高校后勤研究,2019(1).
[2]欒國良,冷旭東,蘇貴章.“多校區”高校后勤管理面臨問題及工作優化淺析[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3):45-46.
[3]朱翔宇.多校區物業管理現狀分析及探討[J].硅谷,2011(1).
[4]韓晚晚,張朝輝,李越,等.淺析智慧校園下高校物業管理新模式[J].住宅產業,2018,211(6):75-76.
[5]李倩.多校區運行下高校物業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出路[J].才智,2016(10).
[6]黃華琴,郭夢珂,羅木蘭,等.“互聯網+”時代的高校智慧物業初探[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5).
作者:劉春燕 任廣峰 單位:西安石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