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事業單位財政撥款收入會計核算問題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介紹了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收入的核算內容,在此基礎上又明確了在三種支付方式下該收入的具體核算,并通過實例進行說明,最后指出現行政府會計制度下財政撥款收入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建議,以期提高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對財政撥款收入的認識,并進一步推進政府會計制度的完善。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收入;賬務處理
1引言
為了全面反映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財務情況和預算執行情況,順應政府部門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的呼聲,我國于2017年制定了新《政府會計制度》。該制度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分為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兩部分,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另有規定除外。文章從財務會計的角度,對財政撥款收入的確認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
2行政單位事業財政撥款收入的核算內容
財政撥款收入是指各級各類別的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從同級財政部門收到的財政資金,如某市質監局從該市財政局取得的財政資金,或某省教育廳從該省財政廳取得的財政資金。
3財政撥款收入的核算
按照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在從同級財政部門取得財政撥款時和年末存在尚未支付或尚未下達的財政預算指標數時確認財政撥款收入。財政撥款收入的確認因財政資金支付方式的不同而不同,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收入的支付方式可分為國庫集中支付和其他支付方式,而國庫集中支付按照不同的支付主體又分為財政直接支付和財政授權支付。由于國庫集中支付和其他支付方式所涉及的支付流程存在差異,所以導致不同方式下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財政撥款收入的賬務處理也就不同。
3.1財政直接支付方式下財政撥款收入的確認及賬務處理行政事業單位的工資福利支出、日常公用活動支出和大額的購買支出等一般采用財政直接支付方式。當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發生上述支出后,該單位會根據本年度所制訂的部門預算和資金使用計劃,向和行政事業單位處于同一級別的財政部門提出資金支付申請,財政部門審核通過后,通過國庫支付執行機構委托銀行將資金支付給供應商或收款單位。行政事業單位根據委托銀行轉交來的“財政直接支付入賬通知書”及相關原始憑證確認相應的財政撥款收入。同時,單位根據資金是用于購買庫存物品、固定資產等資產還是購買服務業務借記“庫存物品”“固定資產”或“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財政撥款收入”。如:某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因為管理需要購買一臺專用設備300000元,通過財政直接支付方式將上述款項支付給供應商。借:固定資產300000貸:財政撥款收入300000年末,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根據尚未使用的財政直接支付預算指標數(財政直接支付預算指標數減去實際支出數)確認財政撥款收入。此差額是年末單位本年尚未使用的財政直接支付預算指標數,該筆資金屬于同級財政部門應返還給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故年末,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將該筆未使用的資金作為應收款項核算,分錄為借記“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直接支付”,貸記“財政撥款收入”。如:年末,某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尚未使用的財政直接支付預算指標數是30000元。借: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直接支付20000貸:財政撥款收入20000
3.2財政授權支付方式下財政撥款收入的確認及賬務處理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的一些非經常性的零星支出等一般采用財政授權支付方式。行政事業單位將資金支付給收款人前,首先會根據預算安排向同級財政部門申請財政授權支付額。財政部門審核通過后,將單位所申請的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下達到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開設在銀行的相應賬戶。此時,行政事業單位在收到銀行轉來的到賬通知時,借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貸記“財政撥款收入”。如:某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收到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為30000元。借: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30000貸:財政撥款收入30000年末,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根據尚未下達的財政授權支付預算指標數(財政授權支付預算指標數減去實際已經下達的支出數)確認財政撥款收入。此差額是單位年末尚未下達給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授權支付預算指標數,即該筆資金屬于同級財政部門應返還給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故年末,行政事業單位將該筆未下達到零余額賬戶的資金作為應收款項核算,分錄為借記“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授權支付”,貸記“財政撥款收入”。如:年末,某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年初預算通知中的財政授權支付預算指標數是30000元,而到年末實際下達到單位零余額賬戶的資金是20000元。借:財政應返還額度-財政授權支付10000貸:財政撥款收入10000
3.3財政實撥資金支付方式下財政撥款收入的確認及賬務處理我國在采用國庫集中支付之前,主要采用財政實撥資金支付方式。該方式下,事業單位或行政單位根據單位的預算安排和資金的使用計劃,向該單位處于同一級別的財政部門提出財政資金的撥入申請。財政部門審核通過之后,將事業單位或行政單位所需的資金直接撥入單位開設在銀行的實存資金賬戶。此時,事業單位或行政單位根據開戶銀行轉交的到賬通知書,借記“銀行存款”,同時貸記“財政撥款收入”。如:某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收到同級財政部門撥入的財政資金10000元,存入銀行。借:銀行存款10000貸:財政撥款收入10000
3.4財政撥款收入的年末結轉年末,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收入和企業的各種收入一樣需要進行結轉。按照企業財務會計的規定收入減去費用等于利潤,所以收入轉入本年利潤。但是由于行政事業單位是非營利組織,不存在利潤類的會計科目。行政事業單位的收入減去費用等于凈資產,所以行政事業單位的收入類科目使用凈資產科目進行結轉。根據新政府會計制度的規定,行政事業單位財務會計的所有收入類年末全部轉入“本期盈余”,即借記“財政撥款收入”,貸記“本期盈余”。如:年末,某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進行結賬,本年財政撥款收入的貸方發生額為200000元。借:財政撥款收入200000貸:本期盈余200000
4財政撥款收入核算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新政府會計制度下財政撥款收入的會計核算并不盡善盡美,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雖然單位財務會計的記賬基礎是權責發生制,但財政撥款收入的確認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權責發生制。比如,現行的政府會計制度規定,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收入在已經支付了款項和年末存在尚未使用的財政預算指標數時確認。但是行政事業單位在年初就已經收到財政部批復的部門預算通知,預算通知上的預算指標數按照權責發生制應全部確認財政撥款收入而不是在收到支付款項時確認。如果行政事業單位在支付款項時確認財政撥款收入,和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的記賬基礎有悖。同時,預算通知的預算指標數即財政資金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屬于應收款項即財政應返還額度。當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通過財政授權支付和財政直接支付方式時使用財政資金時,沖銷年初確認的“財政應返還額度”。當各級各類別的行政單位或事業單位采用財政直接支付方式購買服務或資產時,需借記“業務活動費用”“單位管理費用”或“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科目,貸記“財政應返還額度”;當行政事業單位采用財政授權支付方式,收到所申請的財政授權支付額度時,需借記“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貸記“財政應返還額度”。而到年末則無須再核算尚未使用或尚未下達的財政預算指標數。誠然,行政事業單位財政撥款收入的會計核算不單單存在著上述問題,還有其他問題亟須廣大學者繼續探討、改進。
參考文獻:
[1]馬洪達.淺析行政單位財政撥款收入的會計核算實務處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6(6):131-132.
[2]鄧歡歡.財政直接支付資金有關會計核算問題探析[J].山西財稅,2016(8):40-41.
[3]馬利.淺議權責發生制下全面核算國庫集中支付的財政預算撥款[J].財會學習,2017(7):7-8.
[4]沈順友,李慶.預算單位國庫集中支付下會計核算設置[J].財會通訊,2010(28):52-53.
[5]陸涵燕.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18):260-26
作者:劉曉杰 單位:聊城大學東昌學院 經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