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教育實用性教材建設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網絡教材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網絡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在人才培養模式、學習資源建設、學習支持服務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發展和進步,對網絡教育的教材也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網絡教育的教學形式決定了教材是與網絡教育學生的聯系最為密切的一個要素和學習載體,是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是否具有網絡教育特色,是否適合網絡學生的學習,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成效,關系到網絡教育的質量。不斷加強實用性教材的建設,推進高質量、高水平、實用性教材的編寫與出版,對網絡教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網絡教育教材現狀分析
網絡教育經歷了辦學形式的轉變,也經歷了從“量的擴張”到“質的提升”的轉變,實現了網絡教育教學方式的變革和模式創新。從整體上看,網絡教育教材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實現了以單一文字教材為主到文字、音像、多形式電子教材等多種教學資源。但隨著網絡教育的深入發展和教育對象的變化,網絡教育教材建設中存在的教學設計不足、適應性與實用性不強、互動性不夠等問題不斷顯現。
(一)教材內容不適用
在網絡教育試點初期,網絡教學中多借用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對網絡教育學生來說,內容偏深,重理論輕實踐,不適應學生自主學習和培養目標要求。部分專業性較強的教材內容滯后于現實網絡教基金項目:此論文為東北大學有關網絡教育教材立項。作者簡介:盧俊杰,男,碩士,東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學校繼續教育管理。育發展的需要,缺乏應用性。同時編寫教師對網絡課程和學生能力、素質、知識、水平還不熟悉,無論是在內容的選擇、組織,還是在編排的體例,都與傳統教育所用的教材沒有太大差異,缺乏網絡教育特色。
(二)教材結構不科學
網絡教育教材、媒體缺乏內在的統一性關聯,無整體規劃,多數情況將教材、媒體簡單組合,缺乏統一考慮。有些網絡教材沒有跟上網絡教育的發展,最為突出的是忽略了學習的內在規律,在學習支持、指導、交互性方面相對缺乏,以及學習材料不能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經過對網絡教育教材的客觀分析,加強教材研究與改革,建設結構科學合理、教學設計符合網絡教育學生特點、教學內容針對實用的教材,是解決現存問題的途徑之一。
三、結合網絡教育特點,制定教材建設的基本原則
網絡教育的特性決定網絡教育具有時間碎片、空間分離的特征,教材作為網絡教育學生課程學習的基本載體,教師進行課程教學、導學的基本依據,在教材編寫上必須強化網絡教育教材特色。教材建設應遵循三個原則:
(一)教材建設的整體性
網絡教育教材形式多樣,不同的媒體具有不同的特點。要充分發揮不同媒體的優勢,處理好不同媒體的關系,實現多種媒體的優化組合,進行整體建設。
(二)教材內容的擴展性
隨著各學科的發展、變化,及學生需求的不斷變化,網絡教育教材應該具有一定的擴展性,即要保證該課程應知應會的基礎理論與技能,還要兼顧未來發展要求的前瞻性,才能在面對各種變化時具有一定的應變性。
(三)教材設計的實用性
教材在分析現狀的基礎上進行優化,綜合考慮培養目標,學生特點、課程特點、教學模式等,要遵循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編制理念。
四、采取有效措施,推動網絡教育適用性教材建設
(一)成立專門的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
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由熟悉網絡教育的專家、教師等人員組成,指導委員會對教材建設負全責,建立一套嚴格的教材立項申報和審核程序和制度,主要負責教材建設制度建設、審定教材建設規劃、審議擬出版教材和檢查與跟蹤等工作,為教材建設推進提供組織保障。每年進行一次的教材立項申報,要經過申報、初審、評審,確定立項之后,由項目負責人簽訂協議。在項目中,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組織中期檢查、督促;結題時,教材建設指導委員會負責審定。
(二)設立專項經費支持網絡教材建設
為“網絡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項目設立專項建設經費,給予出版資助。為建材建設提供經費保障。對經過審核的教材建設項目,經費按立項時和結題后兩次撥付。經過努力,學院已正式立項網絡教育系列教材20本,正式出版教材16本。其中,安全工程專業5本,采礦工程3本,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專業3本,冶金工程專業2本,行政管理專業1本。
(三)遴選教學實踐經驗豐富教師編寫教材
教師是教材編寫的主體,由于網絡教育教材的特殊性,要求遴選的編著者必須既是學科專家又是網絡教學專家。為教材建設提供師資保障主編教師不僅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扎實的學科基礎,還要具備豐富的網絡教學經驗,熟悉網絡教育教學模式和學習者的特征與需求,才能夠將教材建設與學科前沿的發展相結合。
(四)立足網絡教育實際,優化整合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要根據培養計劃和學生學習的實際需求,與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同步進行,同時要處理好編寫教材的內容、方法和形式三者之間的關系。要特別關注教材與教學環境的配合問題,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媒體進行有效整合的問題,保證教材具有較強的先進性、針對性和實用性和可擴展性。保障紙介和電子教材的并行性、科學性的基礎上,提高實用性、導學性、助學性與開放性,增強師生的交互性。
(五)突出學習者的要求,提高教材編寫的質量
參加網絡教育的是在職人員,學習背景差異比較大。要使不同的學生達到一個共同的教學目標,要求編寫的教材具有較強的適應性。既要符合多數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適應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又要確保達到網絡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為高等教育大眾化服務,要兼顧內容、體系、結構、思路、方法的指導、檢測、評價等多方面因素,使編寫的教材為學習者提供便捷、高效、實用的幫助。
(六)依據課程內容特點,優化教材結構設計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之一,在教材結構設計上要重視學生特點和課程特點。在編寫教材時,需要考慮不同課程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的編寫方法。在教材編寫中,應加入學習方法指導、導學或導讀、知識點銜接說明、重難點解析等助學要素;還應該提供媒體資源的使用指導、章節學習方法、學習策略、技能方法和知識地圖;提供章節練習或測驗,給出足夠的訓練題目,幫助學生學以致用。這樣既有利于方教師的教學、導學、輔導,也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方便。
五、總結
網絡教育教材是教學信息的基本載體,對網絡教育教學質量有較大的影響。從適應學生角度出發,滿足學生需求,開展網絡教育教材探究,強化網絡教育教材特色意義重大。希望通過“網絡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的建設,構建系列符合網絡教育實際,滿足學生實際需求,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方便學生自主學習的教材,探索出一條教材建設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為我國遠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作者:盧俊杰 陳國秋 單位:東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