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函授教育融合網絡教育的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教學計劃改革原則
改革教學計劃應達到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有法度;二是有新意。好的教學計劃應將“法度”與“新意”統一起來,“出新意于法度之中”,既有所創新,又必須符合學習者的認知規律。
(一)明確改革方向
函授教育融合網絡教育的實質就是在函授教學過程中利用網絡化手段,保證面授學時不縮水,重中之重是建設和應用課程網絡課件,合理確定課件學時是教學計劃中重要的指標。一是體現函授教育特色,發揮遠程教育、開放教育特長,有利于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二是將網絡教育作為手段應用于函授教育的教學輔導,使函授教育的面授與網絡教育輔導相結合,以彌補函授教育之短,同時堅持函授教育所要求的過程管理、考試管理和面授教學,以此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三是適應網絡教學的需要,合理確定網絡課程課件學時,建設函授專業網絡課程(數字資源)。
(二)適當參照規范
在函授教育方面,通過全面梳理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高校函授教育方面的法規,可以參照的規范少得可憐,而且這些文件在某些方面還存在“應一時之急、前后存在抵觸、落伍于時展”等問題。因此,參考這些規范時必須做到“融會貫通,去蕪存精”。在網絡教育方面,雖然網絡教育試點已進行了15年,學生規模也在穩步增長,68所試點高校的網絡教育在學規模與1482所普通高校成人本專科在學規模已大致接近,但至今尚無網絡教育教學計劃細節規范方面的文件。
(三)合理設置課程
一是將教學分為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二是課程分為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專業選修課和實踐教學環節等五大類;三是明確各門課程和各個教學環節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專業方向主干課程;四是貫徹“立德樹人”精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五是掌握一種外語的基礎知識,列為必修課;六是結合學校特點,設置專業學位課程,比如,專升本函授設置專業學位課程2-3門。
(四)實現整體優化
注重教學計劃內部的關聯性和耦合性,既要保證繼續教育規格要求,又要體現函授教育和網絡教育辦學形式的特色,實現教學計劃的完整性和整體優化。
1.實行學分制和彈性學制,為實現“完全學分制”打下基礎,建立“開放式”的教學計劃,為實現與中職中專、高職高專的學分互認與銜接打下基礎。
2.根據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要求,正確處理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理論與實踐、教與學等方面的關系,課程之間要考慮前后銜接及系統性。
3.適應“成人、在職、業余”的特點,課程設置上突出夠用、實用的原則,網絡課件講授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加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4.在保證函授面授教學時數的條件下,應根據學生工作特點安排面授時間。面授要貫徹少而精的原則,著重講授大綱規定的重點和學生自學中的難點、疑點,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5.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實踐教學環節薄弱的問題。注重從行業主導、學校參與、校企合作的角度下考慮問題,要結合企業的需求制訂教學計劃及培養方案,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利用企業的優質實習實訓資源,探討通過校企合作實現教學過程的“理論與實踐”、“課程與崗位”、“畢業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二、結語
2013年9月,在教育部高校繼續教育專題研討班上,教育部副部長魯昕指出,“當前繼續教育發展存在著定位不準、思路不清、共識不多、抓手不足的問題,我們要從梳理問題入手,謀求繼續教育發展新思路”。這就需要高校增強教學計劃方面的“問題意識”,高度重視教學計劃等基本教學規范的建設,防止舍本逐末。希望國家層面組織制訂有關繼續教育的“示范性專業教學計劃”、“示范性課程大綱”等基本教學指導文件,高校實施強有力的、科學有效的規范管理和質量監管手段,確保教學計劃頂層設計與實際執行的“握手成拳”,達到“標本兼治”,實現函授教育和網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融合。
作者:姚剛 張明勝 單位:中國礦業大學 成人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