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慕課網絡教育平臺地方高校課程教學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近年來,中國高校全面推進應用型本科教學,很多地方高校存在師資、物力缺乏、教學模式急需改進等問題。隨著網絡在線教育不斷發展,慕課MOOC集結了國內外眾多高校的積極投入,開發了大量優秀課程。面對眾多零散而無序的優秀網絡教學資源,地方高校通過組建高效專業教學團隊,甑選優秀線上課程,實施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課程教學模式,以及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是提升應用型本科教學效能的一種有效方式。
【關鍵詞】慕課MOOC;地方院校;教學團隊;教學策略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和應用,教育行業發展的互聯網模式已開啟,各類網絡培訓此起彼伏,層出不窮,特別是蓬勃發展的慕課MOOC,更是給當代教育帶來了嶄新的發展模式。
1網絡教育興起
2012年,作為網絡教育代表的慕課MOOC,一種基于網絡、針對大眾人群的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開始了爆炸式的發展[1]。2013年10月,清華大學正式推出“學堂在線”平臺,面向全球提供在線課程。次年四月,“學堂在線”與edX簽約,引進哈佛、MIT、加州伯克利、斯坦福等世界一流大學的優秀MOOC課程[2]。根據Coursera的數據顯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冊的中國用戶共有13萬人,次年達到了65萬人,增長幅度遠超過其他國家。以MOOC為代表的新型在線教育,為那些有學習欲望的人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和幫助[3]。慕課MOOC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出現,進一步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網絡化發展。在網絡化新技術的影響下,傳統地方高校專業課程教育中,融入網絡MOOC教育平臺,發展網絡時代的專業教育團隊,實行網絡線上線下相融合的反轉式課堂教學新形式,乃大勢所趨。
2線上課程現狀
2.1網絡教育,順應時代需要
不管是從互聯網1.0(人們根本不知道上網能干什么)到互聯網2.0(社交時代),再到互聯網+(開始脫離PC,只要有手機完全可以做PC能做到的任何事),還是最后的移動互聯網,在近20年里,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順應教育的網絡化發展,國務院在《“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指出:將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教育資源覆蓋面,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促進在線教育發展。期間,為學生和教師開展網絡學習,政府大力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到2020年末,基本建成覆蓋全國互聯互通、多級分布的公共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因此,高校課程教育融入互聯網平臺的發展,既是時代對教育的要求,也是發展新時代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式。
2.2參與面廣,資源數量豐富
目前,由愛課程攜手網易云課堂打造的中國大學MOOC已擁有329所高校提供的1300余門課程,并于2013年10月正式面向大眾提供在線課程服務[4]。精品慕課平臺,學堂在線主站注冊用戶突破1000萬,選課門次早已突破1800萬,運行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以及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國內外高校的超過3000門優質課程,覆蓋13大學科門類[5]。當下,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等在線平臺,均上線開放了大量在線課程資源。網絡教育平臺資源庫,課程門類多,涉及面廣,學生學習時間自由安排,自主性強。從注冊人數來看,此類教育學習方式很受大眾歡迎。
2.3品質多樣,系統性與組織性缺失
以中國大學MOOC為代表的網絡教育平臺以及其他眾多在線教育機構發展極其迅猛,課程內容已是異彩紛呈,既有免費開放也有限時收費,品質高低各異。然而,正因為如此眾多慕課資源是由全球性的科研院所、教育單位、培訓機構自主開發,其全員參與性,在課程組織上,自然就缺乏一定系統性和秩序性。譬如,就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而言,其中中國大學MOOC在線開放且與設計學科相關課程約為146門,設計學大類課程50門,其中國家級精品課程8門。可見專業核心網絡課程仍然是相對有限和缺乏組織性的。因此,在組織基于網絡教育平臺的反轉式課程教學中,教學團體需要對網絡慕課資源進行甄選和精心組織,以及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
2.4網絡資源閑置,地方高校資源缺乏
截止2020年6月數據,我國有約3005所高校,包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職(專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學校265所。其中地方性高校數量約九成,如此龐大的高校數量,一方面反映出我國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國高校人才培養的重疊性,以及資源投入的不均衡和可重復利用性。地方院校的發展和高層次人才的引入,往往受制于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和人才政策。不論是在人力資源還是實驗室條件等硬件設施,部屬985、211與地方院校差異巨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高校資源稀缺表現甚是突出。慕課教育平臺的建立,大量課程教學資源的出現,為解決院校資源分配不均、資源匱乏等問題提供了一定的可行性方案。因此,甄選與地方高校實情相協調的課程,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資源,降低不必要的人力和物力資源的重復投入,從而提升有限教育資源的利用率,更好地服務于地方教育的發展需要。
3線上線下融合的課堂教學策略
3.1適應網絡發展,重新定位教師形象
基于網絡教育平臺、線上課程資源,開展適應新形勢的課堂教學,將成為高校教學的一種常態。新形勢下,教學環節、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角色等相對于以往形式均發生了改變,因此,教師需及時更新觀念,重新審視新教學觀以及新的師生關系。逐步淘汰“教師授課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方式,轉向以“學生學會什么,不會什么,引導其學什么”為教學中心的學生主體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解惑”之職,在教學中真正起到引導作用。在新的教學體系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和中心,教師則是學習過程的設計者和引導者。因此,在進行課程教學組織時,需要教師轉變,重新定位自身角色、創新教學形式、調整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和改變“師—生”觀念,從而實現師生的教學相長,提升教學能效。同時,信息化時代,知識大爆炸,學科知識更新速度快,傳播范圍廣,教師作為解惑者,勢必先聞道而后解惑。教師不僅要拓展學科知識的廣度和深度,還要不斷研究和探求知識的前沿性和新鮮度。教師自身不但要融會貫通課程內容,深度提煉課程知識點,關注課程、專業、學科前沿信息與技術資源,還應系統把握課程在專業學科體系中的作用和不同課程之間的關聯關系。因此,教師應摒棄停滯不前的思想,建立終身學習觀。
3.2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甄選網絡資源
區域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布局已成為支撐地方發展的新動力,是帶動地方實現經濟增長的主要載體。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地方院校履行服務屬地特色人才需求的基本職能,彰顯其在區域經濟和地區發展中造就人才的創新活力,為地方支柱性產業的發展儲備足夠的應用型人才。課程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支撐,在眾多的網絡資源中,合理的甄選和有序地組織網絡MOOC教學資源以及對其進行二次開發,使其更好地服務于特定專業、特色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需要。
3.3反轉教學設計,推進課堂教學
反轉式教學是一種顛覆傳統教學流程的新型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是以最近發展區理論和掌握學習理論為基礎的,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強調學生進行自主高效的學習[6]。與傳統教學相比,反轉式教學是對傳統的教學流程的反轉,學生通過對各類學習資源進行自主研習,完成教師提前布置的課程任務,然后在課堂上對未能夠把握的知識與同學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達到學習目標。此過程需要授課團隊就課程安排進行精心設計,教學流程進行細致組織和追蹤,才能將反轉課堂真正落實。就目前情況而言,多數地方性院校課堂教學以傳統的“教—學”式課堂授課,在課程教學設計上,仍需要不斷適應新的形式和采用新的教學工具和新的方法。通過有限的人力、物力,發掘和整合專業優秀課堂資源和專業人力資源,充分發揮反轉式課堂教學優勢,變被動為主動,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學習雨課堂、對分易等教學平臺,熟悉新形式下課程設計,課堂教學方式,掌握翻轉課堂教學要點,推進課程教學。
3.4團隊協作,提升教學水平
在網絡資源和平臺的加持下,反轉式課堂教學成為當下一種主流的教學方式,教學團隊作為引導主體,涉及到學生課前學習—課堂互動—課后交流全過程,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就豐富的慕課資源而言,其中涉及到課程資源的甄選,乃至二次開發制作,需要團隊的齊心協力。同時,反轉式課堂教學,更需教學團隊融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和合理利用教學平臺,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攜手共進。因此,建立多維度的教學團隊是全方位順暢推進反轉式課程教學,實現教學團隊的教學設計和授課水平的整體提升的有力保障。具體可以采用如下幾個策略來促進課程團隊建設,提升教學能效:(1)建立激勵機制,比評優秀課程蓬勃發展科學技術為教學工作提供了不斷發展的教學平臺,同時也提供了不斷更新的教學內容。因此,教學工作需要教師們時刻保持激情澎湃的學習熱情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然而,如美國心理學家費登伯格所說言,如果缺乏相應的激勵機制,教師也容易進入“職業倦怠”狀態。通過建立優秀課程評比激勵機制,充分發揮管理制度對教職員工的激勵作用,激發和保持教學人員努力持續提升課程教學效能的意愿。客觀公正的優秀課程評定標準和激勵機制的建立既要從精神層面給予鼓勵也要從物質層面予以認可,二者融合,才能真正激發調動一線教職員工建設優秀課程的熱情。同時,建立優秀課程激勵機制并非以“壓制性管理”來迫使相應團隊來進行低效能課程建設,而是要就專業特色、課程情況,給予團隊改革課程權力和必要的資源,將被動建設課程引導為團隊主動推進優秀課程建設。把握好優秀課程團隊建設激勵機制的時機和物質尺度,實施制度化、規范化、體系化的精神和物質激勵制度,避免人情化問題的產生。在精神激勵的同時,亦可以將激勵因素納入職稱考量范圍,以此持續提升課程教學效能,達到課程教學目標。(2)責任人主導,項目式推進課程建設與能力目標相協調的課程體系,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和保障。依照能力培養需要,實施課程體系化、模塊化、知識結構化。課程團隊主導模塊化和結構化課程,實施項目式課程建設計劃,職責到人,分包式完成優秀課程建設,推行“定目標、定項目、定任務、定進度”的四定責任制,確保課程建設的順利完成和實施。(3)合理建制,提升團隊業務素養建立以負責人領導下的課程團隊,開展項目式的課程教學,既要注重課程本身的行業特色,又要注重教學團隊自身的能力、素質要求。合理的學緣結構、學歷層次、專業特長以及可持續的成員年齡梯度是健康教學團隊的組成特征。同時,優秀課程的建設,需要可持續發展的老中青教學團隊不斷地對課程進行改進和優化。因此,以培養青年教師為重點,構建老中青團隊“教學理論傳導、教學實踐幫扶、優秀課程項目提攜”的青年教師成長培訓體系。同時,開展課程教學業務能力提升培訓交流活動,充分發揮優秀團隊的引領示范作用,幫助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做到團隊整體業務能力全面提升。(4)校企協作,精進團隊實踐能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培養應用型人才是地方高等院校辦學的基本目標和出發點。良好的校企協作關系,既是服務于地方發展的需要,同時也是為高素質實踐教學團隊注入行業發展新鮮血液的有效方法。實施校企協同發展,通過課程責任人組織校企課程教學團隊,并不斷優化,實現校企優勢互補。同時,通過校企協作,讓教學團隊及時掌握行業發展新技術,快速提升其實踐教學能力,以達到協同育人的新高度。校企協作既服務于地方,又可不斷精進課程團隊實踐教學能力,為培養學生應用型能力的達成提供了保障。
4結語
在網絡慕課發展迅速的時代,教學資源愈發豐富和完善,反轉式課程教學將成為高等院校課程教學的一種常用方法。網絡慕課的發展,既為社會各界自主學習人員提供豐富而自由學習的網絡課程資源,同時也為應用型高等院校在有限條件下建立高效教學團隊,解決部分物力資源不足和高水平師資缺乏等問題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參考文獻
[1]馬海燕.清華大學發布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學堂在線[N].網易科技,2013-10-10.
[2]王冰冰.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在清華大學成立[N].新浪教育,2014-04-29.
[3]Coursera和果殼網MOOC學院發布戰略合作計劃[N].果殼網,2014-09-15.
[4]趙婀娜.面向全球提供在線課程[N].人民日報,2013-10-11.
[5]數據來自學堂在線.精品在線課程學習平臺(xu⁃etangx.com)[S].2021.6.21
[6]周霞.反轉式教學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7(2):192-193.
作者:顏克春 單位:梧州學院寶石與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