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重構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體系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產教融合背景下構建教學課程體系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是高職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需要,也是高職教育工作者的必然課題。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過程轉換為學習領域,構建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系統化課程體系。
【關鍵詞】產教融合;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體系
2019年年初,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進行了新一輪部署。方案中指出: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服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和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需要,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優化學校、專業布局,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和育人機制改革,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鼓勵和支持社會各界特別是企業積極支持職業教育,著力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1]。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最終的落腳點是專業課程,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重新審核原有的專業課程體系、重新構建符合新產業發展、企業需求、高職院校學生適用的專業課程體系是我們的迫切需求。
1課程體系重構依據
1.1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
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首先是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形勢下,成立由校內教師和校外導師共同組成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專家委員會。與合作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構建課程體系。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以畢業生能力需求為本位,以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為宗旨,依托合作企業,構建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的“雙元”育人模式。遵循“理實結合、項目引入、術素共行、服務社會”的人才培養線路。全面提升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及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1.2以典型工作任務和崗位工作過程為主線
典型工作任務是對每項工作的典型內容的一種反映,它反映了該項工作任務在專業領域里面的作用和意義。通過學生頂崗實習、教師跟崗實踐、專家調研分析等多種方式,歸納整理典型工作任務、梳理各崗位真實工作過程。分析各典型工作任務的特點和內容能更好地理清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內容。
2課程體系重構方法
2.1成立專業崗位能力調研小組
成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崗位能力調研小組,重點針對湖北省內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相關企業及我校往屆畢業生工作實際情況開展調研工作。調研相關企業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職業崗位(群),該崗位(群)所需的素質要求、技能要求、知識要求以及職業資格證書要求等內容。經過研討和論證,確定產教融合背景下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規格。
2.2確定工作崗位與典型工作任務
工作任務分析是指對本專業所對應的職業或職業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務進行分解的過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體的工作內容,以及完成該任務需要的職業能力[2]。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對調研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從中獲取最集中最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崗位,得到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網絡管理、系統運維、系統集成、安全服務等四個基礎職業崗位(群)。進一步對各職業崗位(群)所特有的工作任務、工作條件、工作內容、工作流程、員工所應具備的基礎素質等方面進行分析,獲得四個基礎職業崗位(群)所需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務。2.3確定行動領域行動領域是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下需要完成的工作項目及在完成工作項目中需要做的事情。在已確定的工作崗位及典型工作任務匯總表的基礎上,對各崗位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依據工作對象、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基礎要求等多種不同因素進行歸類,得出各典型工作任務所對應的行動領域。
2.4確定專業學習領域
學習領域是指學生在高等職業院校中以典型工作任務和崗位工作工程為導向的,通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方面進行系統學習的內容或者課程。將歸類得出的本專業的行動領域與學生系統學習的各內容/課程進行轉置、匹配,獲得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所必須學習的專業學習領域。
2.5開展實踐專家研討會
人才培養最終服務于社會,需要與產業、行業、企業保持長期的對話與合作,并將合作滲透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需要企業專家參與討論,通過開展時間專家研討會的形式,對人才培養方案的目標定位到課程體系的構建到課程教學各環節的實施等每一個環節需經過企業專家進行討論和論證,以充分保證重構后的專業課程體系的先進性、適用性和可發展性。
3課程體系實施與應用
3.1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程教學由“教師為主體”向“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進行轉變,改變傳統的課程“滿堂灌”方法,將課堂還給學生。通過項目分析、任務驅動、案例演練、小組討論等能調動學生學習能動性的方法,幫助學生真正融入課堂、提高學習效率。將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與企業真實項目、實際工作過程、職業技能大賽、行業證書等方面進行融合,讓專業教學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3.2重建教學質量評價標準
教學質量評價標準是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得以保障的基礎。教學質量評價標準引入計算機網絡技術行業標準,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標準為指導,為專業課程體系建立對應的課程教學標準以及教學過程標準等。建立從學校、學院、專業、輔導員、班主任、學習小組長、學生家長以及企業八級聯動教學質量督導評價體系,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督導跟進、積極趕緊,以確保專業教學質量、人才培養質量。
3.3創新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改變原有的教師為主體、期末試卷考評為主要依據的考核評價體系。將學生本人、小組成員以及企業專家納入考核團隊中;建立過程性考核和終結性考核相結合的考核評價制度;將課堂參與度、團隊研討度、項目完成度、實踐報告完成度等引入到考核評價體系中;同時引入崗位工作過程評價標準,學生崗位能力及素質考核納入考核評價體系。多方位、多角度、全面考核學生課程學習情況、技能運用情況、素質養成情況。
4結語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背景下各行業的發展需求決定了人才培養的目標及規格。課程體系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重構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有利于全面提高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綜合實踐能力,以實現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科研項目:2017年湖北高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高職網絡技術專業系統化課程體系改革研究”(課題編號:2017586)主持人:徐霞。
參考文獻
[1]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Z].2019年2月13日.
[2]閆鴻濱.基于典型工作崗位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方法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19):235-236.
[3]謝圣中,譚驍彧,邱智海,等.產教融合背景下材料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重構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70):121-138.
[4]李苗苗,李振江,李偉.基于典型工作崗位任務的高職高專放射治療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9(10):112-114.
作者:徐霞 單位:長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