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技術在環境保護監督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網絡技術已經逐漸滲透至各個領域,是科學技術進步與發展的直接表現。而網絡技術與環境保護監督的深度融合也是新的發展趨勢,環境保護監督使用網絡技術突出性作用體現在兩方面:一是網絡技術實現了環境保護監督工作的信息化、數字化與高效化;二是帶動了環境保護行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了產業的轉型與升級。文章以B/S計算機模式下的環保系統作為例展開研究性說明,呈現出網絡技術與環境保護監督有機融合的價值與作用。與此同時,該系統的使用實現了環境保護各項信息資源的共享,加大了環境保護監督力度,為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實行提供真實、可靠的數據信息。
關鍵詞:網絡技術;環境保護;監督;應用方法
1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工業化進程取得了顯著成果,可是也使得環境保護工作變得更加嚴峻。嚴重的環境污染不僅會影響我國經濟的穩定可持續性發展,也會對群眾的健康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基于此,我國實行的有關的法律法規,及時、有效的遏制了環境進一步污染。而網絡技術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深度融合,通過信息化的形式實現環境保護將會是一種新的趨勢。
2環境保護信息化發展歷程
縱觀我國環境保護信息化建設發展歷程,主要分為:準備期、基礎期與發展期。(1)準備期,此階段是開發信息管理系統與數據庫,經過信息化準備期,可以為信息化系統的構建夯實基礎。(2)基礎期,近些年環保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實行信息化環境保護策略。(3)發展期,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出臺了許多環境保護政策,比如《環境信息管理辦法》等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實行,為環境保護工作的信息化發展創造了寬闊的發展空間。環境保護中使用網絡技術,已經成為環境保護主流發展態勢。
3網絡技術和環境保護的深度融合
環境資源的開發與使用的前提條件是信息化建設,由此環境管理機構在建立政策之時能夠獲取真實、準確的數據信息[1]。以網絡作為基礎的信息化管理,能夠實現各環保機構之間數據信息的有效、及時共享。不僅延伸了環境保護管理知識體系的廣度與寬度,也拓展了環境信息系統容量,實現數據信息的有效、準確適用。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為環境保護管理信息化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若是缺少信息化技術支持,那么就難以實現網絡技術和環境保護的深度融合。現階段,網絡技術與環境保護深度結合主要體現如下:環境保護監督與信息管理系統;評價環境治理成果系統;以互聯網為支撐的環境保護系統等等。網絡技術與環境保護的有效結合,要通過系統完成數據信息采集、分析、處理以及決策等。各個系統之間是獨立的,但又是協調、配合的,由此才可以完成信息及時、有效傳輸[2]。從傳統意義上分析,信息傳遞主要是借助計算機和服務器實現數據信息有效傳輸,而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以及互聯網的普及,環境保護數據信息的傳輸已經實現由瀏覽器和服務器的交流、傳輸。新一代網絡技術的實踐應用,可以隨時隨地分享各種環境保護信息。環境保護有關機構就能結合傳輸的數據信息,實行與當地狀況相符的環境保護措施。
4環境保護管理方面B/S計算模式系統的使用
4.1瀏覽器和服務器融合的計算模式
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保護監督系統已經引入新型的服務器,經過技術方面的優化有效彌補了系統的不足。站在傳統意義上的環境保護系統方面分析,在信息傳輸時一般是通過客戶機和服務器所連接的軟件完成信息及時傳輸[3]。因為客戶機的數量十分的多,所以短時間必須實現大量信息的傳輸,嚴重影響了信息傳輸及時性,容易發生信息錯誤傳輸問題。與此同時,通過軟件傳輸信息,必須要實現軟件的及時升級。而軟件種類、數量繁多,所需要的升級費用是比較昂貴的,淘汰軟件是必然的。而新型B/S計算模式可以有效補充、完善傳統模式的缺陷。在新型B/S計算模式下,主要通過Internet網絡和Web實現信息傳輸,由此用戶就能夠在相應的網站內體驗所有服務。比如,用戶在瀏覽器中經過URL完成超文本的有效下載;及時發送電子郵件等[4]。除此之外,B/S計算模式還有其他先天性優勢。例如借助網絡完成信息的跨平臺傳輸;具備優質的電腦兼容性;系統升級便捷、簡單等。在應用B/S計算模式時,管理工作者能一次性實現軟件與數據信息的管理,并且及時有效傳輸信息、信息。
4.2新型B/S計算模式的特點
從技術方面分析,新型B/S計算模式主要體現2個特點:一是在B/S計算模式下的同一類技術融合應用有著明顯的適應性,能夠結合現實需求實現兼容運行;二是能夠提供三維圖像,進行聊天與視頻等。B/S計算模式系統是由客戶機、應用服務器與數據庫。(1)客戶機。用戶進行信息的查看、錄入必須要通過計算機實現操作,其中的計算機就是客戶機。其中客戶機是完成人和系統交流的重要媒介。(2)應用服務器。在環境保護系統內的各種程序要通過系統實現統一性管理,用戶經過應用服務器能夠完成系統操作與運行。而在應用服務器運行之時,必須進行邏輯性信息有效管理,結合客戶的各種需求選擇對應的服務器。比如,客戶需要對應用程序進行集中管理,那么就選擇Web服務器。(3)數據庫。環境保護有關數據信息必須進行存儲,由此就要建立數據庫。用戶經過B/S獲取所需信息,然后利用瀏覽器實現信息的有效輸入,瀏覽器再將信息傳輸于Web服務器。由此Web服務器就能結合具體要求于數據庫之內采集信息,通過計算將結果反饋于瀏覽器之上,由此用戶就能在瀏覽器內查閱信息結果。
4.3構設B/S模式下的環境保護管理系統結構
環境保護管理結構要以環境保護作為核心、根本,將環境保護管理與業務應用作為基本目的,有序實現環境保護電子政務的搭建。構設B/S模式下的環境保護網絡管理系統,有利于實現優化與綜合環境各類信息資源。把環境質量監督管理信息系統、環境標準信息查詢系統等各類環境應用系統進行集聚,實現一體化建設,通過后臺把數據庫實現統一規劃管理、標準化界面,根據具體要求設置用戶管理與分配權限,借助行之有效的方法保護網絡信息,增強網絡信息的可靠性、安全性,有效實現用戶的管理與使用。從B/S模式下環境保護管理系統角度分析,應用程序的開發與擴展更便捷,更新及時,周期相對比較長,系統維護更簡單。客戶能夠通過網絡有關協議實現多功能,例如使用瀏覽器加載數據項等[5]。應用TCP/IP協議實現環境保護系統工作人員的通訊功能,進而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與基本目標。
5環境保護管理系統的特點
基于B/S計算模式下的環境保護管理系統,為能獲取大量的信息資源,就必須重視下述幾方面:(1)資源管理問題方面。使用分散方式和集中方式進行管理,B/S模式通過各類服務器的差異化分布與客戶端設備的簡化,有效彌補了分布方式管理的不足之處。全部被授權同時滿足標準化要求的瀏覽器企業,或者是個人都能夠瀏覽網絡資源,從而實現資源共享。(2)兼容問題方面。爭取達到瀏覽器、WebServer,HTTP,Java以及XML等計算機技術、語言的開發與應用,不依賴于硬件和操作系統,實現完美兼容。(3)B/S系統信息實時性方面。利用Internet能夠將信息有效的傳輸至網絡,然后用戶就能結合網絡信息,通過生成器編制合理的信息報表。(4)B/S系統間的協同方面。使用Internet能夠完成項目管理、信息以及數據收集等各類功能的有效管理。并且通過此系統,不同用戶間也能實現協同工作。(5)系統管理問題方面。環境保護管理系統是利用服務器把數據庫的管理、實踐操作與動態加載等方法,有效降低客戶端服務器在硬件與軟件方面的維護成本,也能切實增強系統運轉效率,提高管理的有效性。環境保護管理系統借助于環境信息數據系統與環境管理業務應用系統,可以進一步增強環境保護資源開發與使用效率,有效提升環境保護管理工作的自動化、信息化程度,切實深化環境保護管理與監督服務的總體水平。
6總結
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網絡技術與環境保護的有效融合,為環境保護機構帶來了新理念、新技術。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結合現階段社會環境的迫切需求,通過環境保護管理系統可以幫助環境保護工作者及時的更新思想、優化工作模式,切實增強環境保護工作有效性,保障環境的健康、可持續性發展。與此同時,B/S模式下環境保護管理系統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實現了環境管理模式、方法的創新,促進環境保護工作的有力落實。
參考文獻:
[1]劉新萍,周嘉穎.環境數據共享的研究評述:平臺建設與制度框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17~22.
[2]南國英,崔笑穎,代學民,李士波,溫雪梅,滕非,任淑萍.城市污水排水管網在線監測、監視復合系統的構建研究[J].市政技術,2018(5):144~146.
[3]鄭淏,薛惠鋒,李養養,楊偉偉,張佳音,王斐.數據融合技術在環境監測網絡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環境監測,2018(5):144~155.
[4]王峻.試論信息技術在環境保護領域的具體應用及信息化建設現狀[J].科技風,2016(22):77.
[5]郭宏偉.論計算機技術在環境監測信息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0):30~31.
作者:趙行 單位:蓬萊市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