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分層分類人才培養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三教改革”“崗課賽證”融通等新政策背景下,高職院校面臨著生源多樣化、學生發展個性化、職業教育培養的人才同質異化的難題,產業分工多元化要求職業崗位多樣化,呼喚人才培養要精準對接產業鏈、崗位鏈。基于該背景構建了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分層分類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精準對接、精準育人、產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保障體系,以期為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學生的精準培養和教師教改方面提供借鑒。
關鍵詞:物流管理;分層分類;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1]等職業教育政策,深化職教改革需以“三教”改革為抓手,而學生作為這項重大改革的主體,由于受到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同學生個體的發展存在著差異[2],“因材施教”是保障學生天賦發揮到最佳的優良教學方法。同時,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最大的特點即是“技術技能”更加突出[3]。本質使然,職業教育應與行業崗位需要相適應,應遵循職業技術技能的發展規律,探討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學方式,響應國家戰略,契合行業崗位人才需求,培養符合社會實際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分層分類的教學培養方式是實現職業教育總目標的重要保障[4]。
1分層分類教學法
分層分類教學法是一種“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分類成才”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培養學生個性特長、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分層分類教學法是對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改革嘗試[5],是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將研究對象進行“分層教學、分流培養”,最終實現“分類成才”的一種教學方法。分層分類教學的精髓是“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同時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層次,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輔以不同的訓練和輔導,促進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最好的發展[6]。
2實施分層分類教學法的意義
2.1實施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
“分層分類”教學法以遵循學生個性發展為前提,對教學情況進行分析,結合學生性格特點,將個性不同的學生進行分類,將具有共性的學生進行歸類,針對不同類別的學生,采用不同方法,將方法進行提煉,總結出一套適合該類學生的教育方法,發揮學生專長,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2豐富教學策略,推進課程體系改革建設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分層分類教學改革,符合“三教改革”的教師、教材、教法中教法改革的要求。學生是教學的核心,教師圍繞著學生不斷改進、提升教學方法。圍繞“分層教學、分流培養、分類成才”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向,滿足個性化學習的要求,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7]。將學生分為4類,在必修課的基礎上開設不同類型的選修課,根據學生特點調整課程側重點,積極開展教學研究,豐富教學策略,從而推進教學體系的改革。
2.3精準對接崗位,提高就業率
“崗課賽證”強調人才培養要從崗位出發,重構課程體系,調整課程理論學時與實踐學時的比例,融入技能比賽的內容,結合“1+X”證書制度,深化產教融合,增加了“認知跟崗”“實踐跟崗”和實習等模塊,培養既能動手又能動腦、善于創新創業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提高就業率。
3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分層分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3.1學生分層分類指標體系
學生分類標準與培養目標如表1所示。針對學生特點設置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等任務進行分層,制定“隱性分層”的具體標準;創設適應于各學科實施“隱性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A類學生學習較努力且動手能力強,應變能力、心理素質均較優,屬于理論-實踐結合型,應劃分為“全面培養”型發展性目標;B類學生考試成績較好,自律性強,但動手能力較弱,屬于理論考試型,應劃分為“提高培養”型發展性目標;C類學生理論學習能力較差,動手能力強,屬于實踐就業應用型,應劃分為“特色培養”型發展性目標;D類學生理論學習、實踐操作的能力都較弱,因此對于該類學生應著重培養與開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專長,樹立特色培養型目標。
3.2“多方向、多崗位”的分層分類課程體系的構建
分層分類課程體系如表2所示。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式,對于理論實踐結合型學生采取線上(學習通網絡平臺)+線下(課堂)結合第二課堂(物流社團+企業實習)的教學方式,進行綜合培養,可根據學生的個性化要求,選擇“專升本”“就業”“創業”。對于理論考試型學生采取線上(學習通網絡平臺)+線下(課堂)的教學方式,在課程體系中納入“物流方案設計與管理”等課程,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方案設計與管理能力,輔助加強實踐操作,就業類型主要有“專升本”“就業”“創業”。對于實踐就業應用型學生只需要參加線下課堂學習+實操訓練+第二課堂(物流社團+企業實習),達到基礎性目標,取得相應學分,順利畢業后直接就業;課程設計方面增加“模仿性教學”的比例,教師手把手開展教學,加大實踐操作課程的投入,如“出入庫作業訓練”“派送訓練”“分揀訓練”“裝車訓練”等課程。針對D類學生,采取線上(學習通網絡平臺)+線下(課堂)、第二課堂(興趣社團)的教學方式,積極地挖掘學生興趣愛好,培養專長,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3.3崗位能力遷移培養體系的構建A類學生理論學習能力、動手能力強,應變能力、心理素質均較優,因此,適合作為靈活應變能力要求較高的管理員、具有管理能力的高級物流工程師等。B類學生理論學習能力較強,自律性與執行力強,但動手能力較弱,適合作為物流方案設計師、活動策劃、物流行業理論研學師等。C類學生理論學習能力較差,動手能力強,適合作為倉庫員、分揀員、快遞派送員等通過模擬性學習能基本掌握崗位核心能力的操作員。D類學生理論學習、實踐操作的能力都較弱,可根據興趣愛好來培養一技之長,調動學生積極性,開發多樣性崗位能力;對于該類學生的培養,重在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愛好,從思想上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一技之長,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3.4精準對接技能競賽體系
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有重點地培養職教物流學生的職業技能競賽能力。A類全面發展型學生在專業技能大賽中屬于競賽核心骨干,在方案的設計與實施及整個流程的協調與控制中占據了核心地位;B類學生具有較高的理論學習能力,可進行輔助方案的設計;C類學生具有良好的操作能力,可輔助方案執行;D類學生屬于特色學生,應注重特長的培養,可提供創新協助或后勤支持。確保實現以賽促教、以賽賦能,重點打造技能團隊,參加技能比賽,提升學生水平的同時為學校爭取榮譽。另外,除了重點關注教育部全國職業院系技能大賽,如智慧物流作業方案設計與實施、貨運代、關務技能大賽等賽項[8],還應注意關注“順豐杯”物流創新大賽、“華為杯”物流設計大賽、“鏈戰風云”全國大學生智慧供應鏈創新創業、“百蝶戰”全國大學生物流仿真設計大賽等行業賽[9],使學生的能力能有效地滿足行業的需求,精準對接物流行業。
4構建精準對接、精準育人產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保障體系
4.1產教深度融合,創新校企合作機制
為深入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職業學校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職業教育體制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等文件精神,創新校企合作機制是實現產教深度融合的重要一環。校企合作中,最突出的矛盾是企業利益訴求與學校培養人才機制可能存在著沖突,為解決企業需求與學校輸出人才的脫節問題,校企行政四方聯動,將“崗課賽證”融入教學體系,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以遵義職業技術學院為例(以下簡稱“本校”),本校物流管理專業開設了“京東訂單班”,由學校和貴州京邦達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資,學校提供場地,建立京東物流中心,該中心配置了前期供各位教師(校內導師+校外導師)進行“傳、幫、帶”學生的實訓設施設備,同時也配備了后期供學生進行實踐檢驗的校內相關崗位,也為部分學生提供了勤工儉學的機會,為企業減少員工成本,為企業和學校找到了一個利益平衡點,有助于推進學校與企業進行深度產教融合。另外,本校還與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北京華聯綜合超市股份有限公司、華貴酒業有限公司等進行深度合作,實現產教深度融合的目標。
4.2擴充校外實訓基地,構建精準對接崗位的校內外實訓體系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必須符合國家戰略需要、契合地方發展目標和滿足行業需求。因此,精準對接崗位需求,校內實訓基地需要提檔升級,同時擴充校外實訓基地。本校與深圳中諾思科技股份公司合作,憑借技術上的支持,建成了現代物流實訓室,擁有地牛、叉車、智慧機器人、操作軟件等價值100多萬的設備,為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物流崗前培訓提供實踐教學基地。但是現代物流依托于物流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技術更新較快,校內實訓基地就可能面臨著系統或者設備設施更新速度慢的難題,同時由于學校場地有限、資金有限、崗位設置有限,因此需與企業加強聯系,及時更新實訓系統,同時擴充校外實訓基地,為更多學生提供崗前訓練,及時更新技術、技能,培養精準對接行業崗位需求的物流人才。
4.3構建產教深度融合“多方共評、共同參與”的分層分類質量評價體系
產教融合需多方保障,“校政行企”四方聯動,協同育人。學校重構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師考評體系等,將“崗課賽證”納入教學體系中;政府發揮統籌資源、戰略引領的作用,形成一只有力的推手,形成制度上的保障,與學校、企業、行業協會等相互監督;以行業崗位需求為出發點,培養精準對接崗位的復合型人才,行業形成統一的行業標準,發揮指導監督的作用;企業與學校緊密聯系,以“1+X”證書制度為托手:“1”為學位證,“X”為職業能力等級證書;以“1”為核心,發展“X”,有效推動崗位鏈、課程鏈、人才鏈有效對接。“校政行企”四輪驅動,針對不同類別學生的特點,構建綜合評價體系,包括理論考試+實踐操作+職業技能資格證書+社會服務+創新創業在內的產教深度融合“多方共評、共同參與”的分層分類質量評價體系,面向社會、面向行業,輸出復合型人才。
5結語
以高職院校的物流管理專業為研究對象,實施“分層教學、分流培養,分類成才”的計劃,實現了以下幾個目標:①社會效益方面,構建分層分類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大幅度提升學生的素質,能有效發揮學生的特長,為社會的良性發展輸送人才;②經濟效益方面,“因材施教”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稟賦,有重點地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社會就業率,為國家經濟穩定提升貢獻力量;③教學模式方面,構建了高職學校學生分層分類指標體系、課程體系、崗位能力遷移培養體系、技能競賽體系等,制定了“分層教學、分流培養、分類成才”的人才培養模式,對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為同行提供有益的參考,從而促進教育行業教學研一體化發展;④保障體系方面,構建了精準對接、精準育人產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養保障體系,深化校企合作、擴充校內外實訓基地、構建產教深度融合“多方共評、共同參與”的分層分類質量評價體系,確保“分層培養,分類成才”人才培養模式的有效實施。
作者:李麗波 單位: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