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引言
與傳統工科教育相比較,新工科的工程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更加注重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根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以及學校人才培訓方案的修訂建議,針對網絡工程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結合自身專業建設,引入企業實踐項目,構建以智慧園區網絡建設維護能力為核心的校企合作實踐體系,為培養卓越網絡工程人才提供了一種思路和方法,也為其它傳統工科專業的新工科實踐提供了參考。
以《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關于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的意見》為指導,升級傳統網絡工程專業向著新工科專業轉型,優化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提升師生實踐動手能力,滿足地方智慧城市建設和新經濟發展對網絡工程專業創新人才的需求,培養具有學習型、技術型、創新型和融合型的卓越網絡工程師。
3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思路
網絡工程專業的實踐性較強,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課程體系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構建了以智慧園區網建設維護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體系。通過課程實驗教學—課程設計—集中性實踐教學—校內外導師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的綜合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增設專業興趣學習小組—學科競賽—企業認知及項目實訓校企合作實踐體系,構建與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能力培養相一致,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一體化校企聯動實踐教學體系,突出實踐教學的參與性、設計性和創新性,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4網絡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內容
按照教育部計算機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網絡工程專業規范,結合學校專業建設實際,依據新工科教育理念,將本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細化為三個階段,即組網、管網和用網。根據能力模塊與遞進目標、學年之間的對應關系。
4.1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
組網階段培養包括中小規模園區網設計能力培養和數據通信技能培養等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的園區網規劃與設計技能,通過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等形式開展實踐教學。管網階段培養園區網安全管理與運維能力,通過課程設計、學科競賽等形式開展實踐教學,積極參加教育部門組織的學科競賽或者技術行業承辦的技能競賽,擴寬學科知識面,提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用網階段培養智慧園區網管理能力,兼顧不同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通過企業項目集中實訓、中/高級ICT行業認證考試和校企導師指導畢業設計等形式開展,加強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首先,以第七個學期企業項目集中實訓形式開展,主要以智慧園區、云數據中心和網絡空間安全等方向和企業合作開展項目實訓,鍛煉學生綜合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其次,關注和了解國內外認可度較高的專業技術能力認證考試體系,交流中高級認證考試學習方法和備考經驗,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實踐能力考試輔導和面試技巧,協助有興趣的同學在校期間就能夠通過中高級認證考試;此外,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師生共同申報科研課題。通過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校企合作實訓項目學習,深度產教融合,完善協同育人機制。
4.2校企合作培養卓越實踐教師隊伍
師資隊伍數量和水平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校企合作培養卓越實踐教師隊伍是實現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首要任務。今年學校與華為達成校企合作戰略,成立華為ICT學院,在大數據、云計算專業的課程建設、實驗室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每年投入資金給予支持,共同培養ICT創新型技術教師和學生,共同為大學生搭建通往ICT行業的競技和交流平臺,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提供方向和指南。以華為ICT學院為依托,通過校企雙方建設,進一步優化教師隊伍的雙師結構,穩定骨干教師隊伍,造就卓越教師。本專業計劃培養4名華為云計算講師,4名華為大數據講師,形成和聚集一批有相當知名度的學術創新團隊,建成一支整體水平較高、年齡職稱結構合理、團隊協作精神強、教學經驗豐富、教學質量高、實踐能力強、充滿活力的適應學校事業發展需要的卓越師資隊伍。
4.3先進的教學條件保障實踐教學項目順利開展
校內專業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本專業目前擁有銳捷網絡實訓室、華為網絡安全實訓室和云計算技術實訓室等,主要服務網絡工程專業的校內課程實驗教學、課程設計和集中性實踐教學。校外實訓基地既是課內實踐教學項目的源頭,也是檢驗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更是提升學生就業力的保障。本專業與當地數家公司建立校企合作關系,開展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體系優化、教科研培訓和企業項目實訓等合作,實現培養符合產業發展和企業實際需求的卓越網絡工程人才培養目標。
5結束語
本論文是作者2017年立項的校級教改項目《“新工科”理念下網絡工程專業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網絡工程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體系已在2016和2017級學生中實施。面對新時代本科教育新要求,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和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聚焦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質量,提升高等教育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根據當前新形勢,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在實施實踐教學計劃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有興趣有實力的學生,按照學科競賽、中/高級行業認證和創新創業三個方向分類管理,精準實策,使每一位參加培養計劃的同學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收獲最好的成績并充滿自信,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提供方向和指南。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20.
[2]教育部高教司.“新工科”建設行動路線(天大行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4-25.
[3]戴亞虹,李宏,鄔楊波,等.新工科背景下“學踐研創”四位一體實踐教學體系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12(34):189-195.
[4]林健.深入扎實推進新工科建設——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的組織和實施[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5):18-31.
作者:周來 劉丙利 李曉玲 單位:鄭州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