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網絡保險發展前景思考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新常態意指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強調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是當下中國最重要的經濟發展概念。保險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朝陽產業,承擔著這次經濟轉型中的重要責任。而互聯網無疑是此次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總理提出的“互聯網+”概念就是其集中體現。可以推斷,“互聯網+保險”將是保險行業未來的發展重心和改革重點,也就是說,網絡保險的發展態勢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此次傳統保險產業轉型升級的成敗。
[關鍵詞]新常態;轉型升級;互聯網;網絡保險
1前言
新常態是近兩年經常用到的經濟熱詞,其主要內涵為轉變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關注經濟的健康發展。伴隨新常態的兩大趨勢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新信息新技術新商業。全面深化改革主要體現在市場化的程度上,新技術新商業主要體現在以“互聯網+”為主導的新經濟生態模式上,網絡保險的深度發展正契合了這兩大趨勢。網絡保險指新興的一種以互聯網為媒介的保險營銷模式,這區別于傳統保險行業賴以生存的人營銷模式。人制度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為中國保險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們實現了保險理念的廣泛傳播,但也因為人素質的參差不齊以及保險公司管理制度上的缺陷,造成了以銷售誤導為主要體現的市場誤解,這種誤解歸根結底在于雙方的信息不對稱。我們常常說,互聯網大大地沖擊了傳統行業,其實質是指互聯網很大程度地改變了信息傳遞規則,改善了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影響了消費者的消費觀念和消費習慣。網絡保險的出現,正是互聯網和傳統保險行業的初步融合,它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和消費者的需求,也符合保險公司的利益,是保險行業的新態勢,也是未來保險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
2新常態下的網絡保險
2.1我國傳統保險行業的發展態勢
我國的保險行業是從改革開放后快速發展起來的,開放后的二十多年時間,保險行業的年均增速為34.4%,大大超過了同期GDP的增長速度。且可以預測,保險行業未來的發展勢頭將更為迅猛。原因如下:一是目前我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7000美元,根據GDP指標的經濟內涵,這個水平的GDP對應著保險行業年均20%左右的發展速度;二是2013年我國的人均保費只有178.9美元,和世界平均水平2100美元、日本人均4200美元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根據“區域經濟時差現象”,未來我國保險行業的發展水平將會追上發達國家,上升空間巨大;三是瑞士再保險公司的Sig-ma報告指出,亞洲新興市場將引領全球保險行業增長,中國又是亞洲市場的代表,因此它將成為最大的新興保險市場,世界第三大壽險市場。由此可見,中國的保險行業現在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屬于中國經濟的朝陽產業,發展勢頭非常可觀。
2.2新常態下保險行業的問題和網絡保險的應運而生
過去幾十年,我國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主要依賴于人營銷模式,這種模式在對保險行業功不可沒的同時,也產生了以銷售誤導為主的嚴重的市場問題,使得保險行業及其從業人員逐漸喪失了其本應擁有的高尚聲譽(保險是對風險的轉移,是資產管理中重要的環節。在西方,保險從業人員和醫生律師一樣,擁有崇高的地位)。銷售誤導的產生并非偶然,它是人制度,也就是人海戰術的必然產物。“到處都是賣保險的”、“找不到工作就去賣保險”等現象可謂對其最好的詮釋。新常態的經濟范式,要求保險行業走向轉型升級道路,從粗放式的賣保險轉向立足于客戶的理財顧問,從暴力式的“我賣你買”轉向立足于客戶的“你要我有”。可以看到,保險行業近來的幾大動作都圍繞著轉型升級的主題,如從人制到員工制的嘗試;從賣保險到私人財富顧問的轉型,以中美國際為代表;網絡保險的發展及相關監管措施的出臺等。網絡保險的出現象征著傳統保險行業的轉型。網絡保險不同于一般的營銷渠道,它的意義不局限于增加一個營銷渠道,而是在于對保險行業結構的轉變。一般的營銷渠道始終圍繞著人制度,唯有網絡保險與之相區別,對人制度的轉變就意味著傳統保險行業的轉型。新常態的經濟范式,要求保險行業立足于網絡保險,深化改革,實現健康發展。
2.3我國網絡保險的特征和發展
網絡保險,是保險公司或新型網上保險中介機構以互聯網技術為工具,支持保險經營管理活動的經濟形式。目前主要有兩大模式:一是保險公司自建渠道,比如網上保險超市或者電商子公司;二是借助現有的第三方平臺,比如第三方綜合網上購物平臺的保險店鋪。網絡保險作為時代的產物,有其特有的時代特征,具體如下:第一,信息透明化:網絡保險過濾掉了人這一群體,讓消費者直接和保險產品面對面,有效避免了因人個人利益導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選擇成本;第二,產品多元化:傳統的保險產品是基于大概率事件的普遍需求而出現的,主要通過擴大購買基數來獲得利潤,也就是常說的死差益、利差益和費差益。但網絡保險的出現,打破了這一格局。借助互聯網平臺,保險公司可捕捉到最新的保險需求,通過精算設計產品,使得小眾化的保險產品開始出現,比如淘寶運費險、寵物險;第三,去區域化:傳統保險主要以區域的形式進行銷售和服務,網絡保險打破了這一區域限制。上海的保險機構可以服務海南的投保客戶;第四,局限大風險大:網絡保險雖簡化了投保流程,但卻增加了信用風險和信息安全風險,且保險屬于未來消費的無形產品,對服務質量要求高。這些因素都限制了網絡保險的發展。網絡保險的這些特征決定了它的發展空間和面臨的問題,這可以通過我國網絡保險的發展歷程一觀其究竟。中國的網絡保險最先起源于太保和平安的自建網站,構建了保險產品的網銷渠道,隨后各保險公司紛紛效仿;2012年,三馬獲準成立專業網絡財險公司———眾安在線;目前,國內已有近40家保險公司開展網絡保險業務,占比超過60%;2016年,中國網絡保險保費規模將達到590.5個億,滲透率將達到2.6%。毫無疑問,網絡保險在過去獲得了飛速發展,尤其是過去的3年內實現了超過100%的年增速,遠遠超過傳統保險。這是因為網絡保險順應時代的特征,它符合市場的新需求新趨勢,解放了保險行業的生產力,不再局限于人海戰術。但另一方面,網絡保險也釋放了新的風險因素,增大了不確定性,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大部分消費者抱有觀望的心態。當然,這些問題的出現不代表網絡保險窮途末路了,相反,這是它生機旺盛的表現,因為新常態總是伴隨著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
3我國網絡保險的發展前景
從前文可以看到,中國保險行業屬于這個時代的朝陽產業,而網絡保險在保險行業中的地位和價值日益凸顯,相比傳統營銷方式可以降低58%~71%不等的銷售費用,發展速度更是遠遠超過了傳統保險,且又是新經濟態勢的承載,因此可以預計,網絡保險將擁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其成敗的關鍵則在于網絡保險自身的深化改革和轉型升級。新常態不僅是對傳統保險業提出的命題,也是適用于網絡保險自身的命題。當前的網絡保險,只是粗放地把互聯網和保險加起來,把互聯網當作一個營銷平臺,離“互聯網+保險”目標還很遠。網絡保險的轉型升級過程,會倒逼各保險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服務質量的提高,倒逼互聯網信息安全技術的完善,這個過程是保險行業走向新常態的過程,是保險行業走向健康發展的過程。總的來說,網絡保險未來的發展會呈現以下四大趨勢:第一,傳統保險和互聯網更深層次的融合,真正走向“互聯網+保險”;第二,小眾化多元化的持續升級。該趨勢基于互聯網的長尾理論,對保險行業的精算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當下的寵物險、食客安心險、一桿進洞險等險種已對此有所體現;第三,電商大佬的加入。如阿里螞蟻金融帝國已完成其網絡保險的布局,擁有眾安在線和淘寶保險平臺;第四,市場環境趨于開放,政策監管更為完善。2015年7月27日,保監會《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標志著我國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督制度的正式出臺。該辦法強調了網絡保險線上線下的一致性。網絡保險的發展將與政策監管相互監督相互促進;網絡保險,最終能不能適應新常態,能不能讓新常態逐漸走向成熟,關鍵就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和創新的深度。若能順勢而為,網絡保險的發展空間不可估量!
參考文獻:
[1]周延禮.中國保險年鑒2014[M].北京:中國保險年鑒社,2014:9-13.
[2]劉俊,周晶晶.保險股基本面梳理之三十一:互聯網保險,監管重視牌照和信披要求[EB/OL].(2015-07-28).
[3]洪錦屏.《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點評[EB/OL].(2015-07-28).
[4]張凡雷.從我國傳統價值觀角度看待商業保險[J].中國市場,2014(34)
作者:吳顯峰 單位:遼寧省阜新市太平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