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安全管理與有效運行方式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現如今,人們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依賴性非常高,網絡不僅涉及了人們的隱私,隨著電商、網絡金融不斷發展,網絡虛擬財產也不斷提高。基于此,本文首先探究影響計算機網絡安全和有效運行的因素,進而提出計算機網絡安全和有效運行相關技術。
0引言
隨著我國計算機網絡技術不斷發展,計算機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了IT領域重點研究內容。從本質上來說,互聯網是一個開放性平臺,任何危險程序、資源都會在網絡上傳播,所以在開放的網絡平臺上不可能做到絕對安全,嚴重影響計算機系統有效運行,特別是對于網絡病毒來說,會直接影響計算機的網絡運行效率。這就需要人們研究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解決計算機網絡漏洞安全問題。但當今安全管理技術更多是對已經攻擊的問題進行解決,而不注重預防和主動阻止,這就需要對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進行深度分析,保障計算機高效運行。
1影響計算機網絡安全和有效運行的主要因素
在開放的互聯網平臺下,網絡漏洞問題無處不在,可以說只要是網絡不斷發展,就會隨時出現網絡漏洞。通常可以將計算機網絡安全影響因素劃分為以下三點。
1.1網絡自身因素
在應用互聯網過程中,需要在IP/TCP協議限制當中實現網絡接入與輸出,但是IP/TCP是以明碼編制,明碼相比暗碼編制缺乏安全性。所以容易被一些不法分子所利用,造成信息泄露,甚至影響網絡財產安全。再者,在網絡中,節點辨識標志只有一種,也就是所謂的IP地址。并且IP可以隨意更換且不需要身份驗證,通過可以用無限個IP傳輸信息,這就造成了IP/TCP協議的諸多安全漏洞。部分非法分子會盜用他人IP地址,借用IP盜取他人信息。同時,如今網絡系統當中并沒有一個規范的管理系統,是一種十分開放的系統,缺乏組織與管理,因此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操作,也不會受到約束和限制,導致各項信息資料和個人因素無法保證絕對安全。如果計算機系統、網絡系統出現了漏洞問題,很容易被黑客所攻擊。
1.2用戶自身因素
用戶自身因素主要是因為用戶對計算機安全缺乏重視,在日常使用計算機網絡過程中,瀏覽一些帶有病毒的網站或下載病毒軟件,在應用完畢之后沒有及時殺毒或修復系統流動。部分用戶將一些保密性文件沒有加密就傳輸到了他人,如果在傳輸過程中被黑客攔截,就會造成信息泄露。甚至因為系統漏洞造成信息數據丟失,部分病毒木馬會直接影響計算機的運行效率,時刻處于被監控的狀態,大大影響計算機運行的安全性。
1.3外界因素
外界因素主要是相對于自身因素而言的因素,外界因素有很多,包括病毒、黑客入侵、自然損害、非法訪問等。其中,黑客入侵最為嚴重也最為頻繁,黑客是一些非法分子組成的組織,通過研制一些病毒、木馬,將木馬代碼的程序潛伏到計算機中,如果用戶打開某個與木馬代碼相匹配的網站,就會自動觸發木馬程序,給計算機造成非常嚴重的損害,嚴重者會造成計算機癱瘓,無法正常運行。非法訪問是通過非正常途徑或未經授權強制性訪問,盜取用戶信息。自然因素是指類似遭遇惡劣天氣,包括雷電等,對計算機系統造成損害,導致系統無法正常運行
2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技術與有效運行方式
2.1防毒防護
防毒防護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檢測到電腦中的病毒,并對病毒進行查殺和隔離,從而保護計算機有效運行。事先做好病毒的預防措施是降低計算機應用風險的重要方法,也可以通過編寫防病毒程序,把所更改好的程序放入到計算機系統內部當中,應用計算機系統內部程序獲取網絡系統優先權,這樣即可對計算機硬盤以及敏感部位展開病毒檢測。病毒通常是感染系統文件,用戶自身很難發現,這就需要應用科學的殺毒軟件對全盤文件進行查殺,這樣即可將病毒消除或隔離,降低病毒對計算機的威脅性。
2.2內部入侵檢測
作為一種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技術,內部入侵檢測在實際應用中帶有一定的可預測性,主要是對計算機程序、操作等系統展開病毒檢測,找出各個系統中可能已經出現了的不法行為,如果預測到危險會自動切換線路,避免信息被他人盜取,保護數據信息安全。常用的方法包括異常檢測和誤用檢測。如果網絡中出現了沒有按照執行標準運行的程序,則被視為病毒、木馬攻擊等,會自動檢測、阻攔,并通知用戶進行病毒查殺。
2.3安全加密
為了能夠更好地保障計算機網絡系統數據安全性,需要給數據加上一個密碼,特別是對于一些較為重要的私人信息來說,可以通過設置密碼提高這些信息的安全性,減少數據信息泄露的機率。安全加密方法不是加密算法實現的功能,而是一種綜合性技術,包括端對端加密、鏈路加密、節點加密等。其中,數字加密技術在數據傳輸中具有很大的優勢,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可以將數據信息進行數字轉碼,并佩戴密鑰,打包傳送到接收端(指定IP),接收端通過密鑰解碼獲取信息,即使在信息傳輸過程中數據包被攔截,黑客也無法得到數據信息,通常只是一些亂碼。
2.4操作系統與網絡設計
為了能夠確保計算機有效運行、安全運行,要求所下載的應用軟件必須是正版軟件,并給計算機操作系統及時打上補丁,通過打補丁、優化系統配置可以很大程度上消除安全隱患。在計算機網絡當中,可以采用身份認證方法,不同的身份可以擁有不同的操作權限,這樣可以減少人為因素的影響,實現用戶的統一管理、認證、授權。該項技術能夠讓管理人員、操作人員結合個人權限展開針對性操作,輸入相關口令即可操作計算機系統,保證對應程序可以合法操作,避免非法用戶越權訪問等問題。
2.5黑客防范
從本質上來說,絕大部分外部危險因素都是黑客造成的,黑客通過制造病毒、木馬、流氓軟件侵入到用戶計算機系統中從而實現非法目的。例如2017年十分著名的“比特幣勒索病毒”,中此病毒的計算機無法訪問被鎖的文件,如果用戶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支付比特幣(網絡金融虛擬貨幣),這些被鎖文件就會被自動刪除。由于“比特幣勒索病毒”風靡全球,雖然各國相關企業和機構也在不斷研究“比特幣勒索病毒”查殺方法,但最終也只能彌補入侵漏洞,被侵染的計算機無法清除此病毒。經調查,“比特幣勒索病毒”是俄羅斯黑客制造的一種新型入侵勒索程序。誠然,針對一些高端的計算機病毒并沒有較好預防方法,但是采用相關措施可以預防95%以上黑客攻擊。可以利用防火墻,在網絡通訊中執行一種訪問控制規則,將非法數據或未知來源數據隔離在內網外,從而減少黑客攻擊頻率,避免盜取計算機信息和更改程序。對于一些內部侵襲,可以采用殺入軟件中監聽功能(不影響用戶正常操作的病毒,主要起監聽作用),分析計算機實際運行情況,判斷計算機內部是否有隱藏病毒。
3結論
綜上所述,計算機作為人們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設備,為了能夠保障計算機安全運行、高效運行,必須要認識到影響計算機安全的因素,并針對各項因素提出防范管理對策,減少計算機運行的安全隱患,提高運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龍燕霞.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與有效運行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16(15):141-142.
[2]李文芳.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的優化途徑研究[J].硅谷,2014,7(6):152+143.
[3]李光輝.論如何做好計算機網絡安全維護方式研究[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7(4):190-191.
[4]王連文.分析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與有效運行[J].科技創業家,2013(15):47.
作者:張國鑫 單位:廣東凌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