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社會文化理論下英語課堂口語學習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與認知心理視角不同,維果茨基學說的社會文化理論從全新的角度思考人類交際心理和思維發展過程。社會文化理論是21世紀以來二語習得領域的新興熱點之一,它包括中介、內化、活動、最近發展區等概念,對學習理論與外語教學實踐有著啟示與作用。外語課堂是外語教學實踐的重要載體,是語言學習的重要環境和特定“社會”??谡Z交際作為語言活動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因具有實用性和交際性而逐漸被外語教學作為測試衡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從社會文化理論指導下探究在英語課堂上,成人口語交際活動及對外語教學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社會文化理論;外語課堂;成人口語交際;外語教學
一、引言
首先,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有不同的視角,其中社會文化理論與認知心理相對。認知心理屬于內在論的一種,是內化的認知的過程,它將人類思維與自然的關系認為是單向的關系。社會文化理論提倡社會與思維之間的雙向關系,是內化認知與外化社會的融合。語言作為一種符號工具是人們從事復雜、抽象的外部社會文化活動的重要標志,語言的社會性決定了二語學習離不開一定的社會環境。其次,任何第二語言(L2)的學習,要不作用于學習者置身的自然母語環境中,要不發生在外語課堂條件下。我們學習和研究第二語言目的在于為教學實踐服務,平衡理論學習和語言教學之間的關系,即學習理論對外語教學的啟示和作用(賈冠杰,2003)。選擇英語的外語課堂作為二語學習的語言,原因在于英語是世界普遍交流與溝通的語言符號其普遍性、流傳性是不容忽視的。最后,口語輸出是日常交流活動的重要部分,其交流性和使用性被外語教學廣泛認知和使用。無論是在社會這個大背景下人們需要口語交流,在語言學習特定的“社會”課堂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同樣需要口語去交流與互動,口語交際無處不在。本文從另一種理論視角去探究成人英語口語的學習,為提升口語交際意義和效率另辟蹊徑,對語言教學產生的啟示和作用。
二、社會文化理論相關核心概念
社會文化視角代表性理論包括維果茨基的社會文化理論、語言社會化學說和巴赫金的對話理論。“社會文化理論”是由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在上世紀30年代創立的學說,它主要突出人的本性實現人的全身發展。
(一)中介
社會文化理論認為學習過程作用在外在的社會環境之下,通過使用工具進行外在與內在的雙向傳遞與互動,這種間接使用工具的行為就是中介。中介是維果茨基社會文化理論中最核心的概念。其要義是個體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是工具中介的(Vygotsky,1978)。這種工具中介是物理的,即它可以是書本、電腦或是學校課堂。通過這些物理工具來認識世界、改變世界。抽象的工具是心理的,它可以是符號工具,即是語言。人們通過使用語言符號作用于外部世界,作用于自身,促進個人自身認知發展。
(二)最近發展區
這一概念主要強調人際互動的重要性,衍生于維果茨基的中介思想?!白罱l展區”(ZPD)指個人固有的水平能力在他人的幫助下得到了提高。這種情形又被稱之為搭“腳手架”,即在能力比該學習者強的人的幫助下使學習者從當前的能力水平達到潛在的能力水平。這種方式需要學習者參與到人際互動中,并且學習者需要有意識或潛意識地尋求他人幫助,通過這一過程學習者的認識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三)內化
內化與之前提到的中介和ZPD不同。中介即符號工具,ZPD即能力較強的人所起的作用,這兩個核心思想都涉及外部社會。內化則是指向內部、個體自身的心智發展。作為社會文化理論核心思想之一,高級心理機能形成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就是內化(Lantolf,2006)。維果茨基通過內化這一概念將外部與內部進行聯系。這種個體與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變成了雙向交際,即社會交際和自我管理。其中模仿、自言自語和內部語言都是內化的機制和在不同階段的表現。
(四)活動理論
活動理論關注在環境中人類活動和意識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Vygotsky,1978;Leontiev,1981)。它是人類活動通過物理工具和心理工具(語言符號)所引發的中介過程。活動理論強調個體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性,研究重點是人類認知的社會起源以及導致認知形成的實踐活動(Lantolf.J.P.&S.Thorne,2006)。系統中有主體(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個體);客體(活動對象);工具(中介物);分工(職責與任務);規則(制度、規范)。
三、對社會文化理論下英語課堂成人口語的討論
通過以上介紹,首先我們可以看出二語學習發生過程是動態、非線性的,其中各個環節不是單向輸入輸出,單純的語言學習并不能使知識有效內化和應用,要求我們在語言學習時要考慮外在因素和內在條件。二語學習者在學習外語時受母語正負遷移和目的語影響,同時受所處的社會文化環境因素影響。其次課堂環境下的二語學習與二語習得不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它有正式的語言授課;第二,它有不同于自然交際的師生言語交互方式(Ellis,1990)。如何更有效地學習語言是課堂語言教學的目的所在。自從中國成功加入WTO后,許多外企相繼注入,對國內雙語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我國教育得到與世界接軌的改革,對外語教學的重視遍及各個教學階段。一些畢業很久的成人為了與時俱進走入課堂學習外語。成人掌握口語交際技巧為更好的工作或出國旅游環游世界打下基礎。那么社會主義文化理論如何應用在成人英語口語的課堂上更好的指導成人英語口語的交際活動呢?本文認為從社會文化理論核心概念出發,從成人學習特點、學習心理、學習方式著手,提出以下幾個方面問題:第一,弄清語言與認知的實質關系;第二,弄清中介語的可變性對成人學習者的影響;第三,弄清母語在社會文化理論視角下扮演著什么獨特的角色;第四,弄清語言應用的環境意義;第五,弄清社會文化理論對外語教學有何積極的啟示與作用,外語教學應該創造一個什么樣的社會物質環境便于成人學習者積極參與,從而提高口語交際輸出的效率和意義。
四、總結
從以上對社會文化理論與外語課堂教學活動關系來看,社會文化理論為我們理解二語學習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由原來的內在個體與外在社會的相互獨立到相互包含,語言學習與社會環境是積極交互的。值得注意的是現實的外語教學環境并不盡如人意。學生缺少真實的外語語境和資料,中國人編寫的外語教材從某種程度上固定了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和語言表達習慣。中國人編寫的教材一般喜歡有章可循、中規中矩并且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去解決交際問題,往往忽略了真正目的語國家人的語言表達和思維習慣。一種“中國式的表達”在外語教學上不知不覺地禁錮了一代又一代學生的思想。與此同時,外語課堂互動質量也是決定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這就要求一線外語教師能更好的以社會文化理論為指導,結合學習者的學習特點、學習方式、學習動機進行長期反復的探究,從而促進我國外語教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EllisR,Instructed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Cambride,MA:BasilBlackwellInc.,1990.
[2]J.Lantolf&S.Thorn.2006.SocioculturalTheoryandtheGenesisofSecondLanguageDevelopment[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
[3]LantolfJP,ThorneSL.TheSociogenesisofSecondLanguageDevelopment[M].Oxford,UK:OxfordUniversity,2006.
[4]VygotskyL.S.MindinSociety[M]Cambridge,Mass.:MITPress,1978.
[5]賈冠杰.外語教育心理學[M].南寧:廣西教學出版社,2003.
作者:周子希 國華 單位: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