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目前,高職音樂專業建設滯后,缺乏資金支持,師資力量薄弱等傳統問題還沒有得到切實有效解決,制度、機制建設也早已不能適應社會、市場發展變革的需要,這些都成為制約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瓶頸問題。
1.缺乏發展的資金急劇的盲目擴招和跨越式發展使高職院校也背上了沉重的債務負擔,教學經費不足是很多高校面臨的一個問題。高職院校隨著招生規模和校園建設規模越來越大,資金也是捉襟見肘。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主要依靠財政支持,政府投入是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發展資金的主要來源。大量音樂器材設備的購置和場館的建設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完全依靠社會資金顯然無法滿足其發展要求。現有的體制機制并沒有為社會資金的進入提供暢通的渠道。
2.缺少高素質的師資
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本應該是“雙師型”,但遺憾的是,在我國高職院校的規劃建設中,都偏重汽車、園林、信息工程、機電設備等實用性較強的理工類專業,對于音樂等藝術類屬于文科范疇的學科建設重視不夠。一些高職院校是從普通中專轉化而來的,師資力量就更加薄弱了。我國有些省份的高職院校并沒有開設音樂專業,沒有音樂院系,甚至沒有音樂教師。這些院校大都是從專業性較為單一的中專轉化而來,即使設置了音樂文化教育課程,也過于簡單,師資隊伍難以滿足實踐發展的需要。
3.缺乏師生的認同與參與
目前,高職院校辦學理念和思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僅僅局限于實踐性、技術性較強的機電設備等工科專業,至于音樂文化等文科范疇的專業,合作形式較為單一,合作內容較為簡單,有時僅僅局限于校內,并沒有真正地實現走出去。這種與社會對接主要依靠高職院校的音樂院系來完成,很多活動具有公益性,難以真正調動學院、老師和學生三方的積極性。從目前一些電視臺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好聲音選拔比賽的現場活動來看,很多優秀歌手并不是真正專業性的音樂院校培養出來的,有的甚至沒有大學文憑,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高職院校開展的音樂文化產業化建設并沒有考慮社會、市場發展的需要和學生自身的實際需要,自然無法調動廣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嚴重影響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
4.缺乏管理部門的重視
許多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和模式并沒有實現與市場的對接,一些制度上的局限并沒有被突破,管理部門對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化發展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導致高校音樂文化產業化發展嚴重滯后于社會發展的需要。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化在制度建設、體制創新、資金支持、人員保障等方面逐步弱化,難以適應社會發展變革與實踐發展的需要。
5.缺乏自由發展和創新能力
目前的高職院校走外延式擴張發展道路,學校建設規模和招生規模越來越大,但是學校的內涵卻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種內涵主要指管理體制和機制。沒有制度的創新,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化就缺乏自由發展和創新能力。脫離社會實踐需要和市場發展需要的高職院校音樂文化很難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競爭力。
6.缺少適應市場發展的管理和激勵機制
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的空白嚴重制約了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化發展。在高職院校目前的管理體制下,學校的音樂系并不具有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權力,也不是市場化運作的主體。這種身份上的尷尬處境將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與社會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割裂開來,也脫離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顯然不具有競爭優勢。
7.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缺乏統一規劃
相比于一般的高等院校,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是相當凌亂、模糊不清的,也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定位不相適應。由于缺乏統一的發展規劃,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發展難以融入文化產業發展的潮流之中,也不利于自身的發展。
二、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化發展路徑
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化要想取得更大發展,只有統一規劃,化不利的制約阻力為發展動力,才能實現音樂文化產業化的進一步創新。
1.建立多元化籌資渠道
本著誰投資、誰發展、誰受益的原則,高職院校應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籌資渠道,促進其音樂文化產業化發展。在當前財政投入不足的情況下,應改進管理體制,激發各方面的積極性,積極吸納社會資金,推動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程度,規范管理體制,主動融入社會發展需要之中。
2.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的區別之一就在于師資隊伍上:普通高校的教師是研究型的學術型的;而高職院校囿于其職業技術教育的定位,其師資力量應該是理論與實踐并重的“雙師型”隊伍,高職院校的教師不僅具有深厚的理論功底,更要具有開拓創新精神、扎實的實踐操作技能。試想,一個連舞臺都沒有上過的老師怎么可能教出舞臺表演嫻熟的學生來,一個連車床都沒有摸過的老師也教不出熟練的高級技工。因此,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建設重點是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應適應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
3.深化高職院校教育體制改革
在積極穩妥的前提下,應循序漸進地推進高職院校教育體制改革,賦予音樂院系及老師學生更多的發展權利,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院校、院系、教師、學生參與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暢通院校(系)與市場和社會對接的渠道,變單一為多元,積極促進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化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
4.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參與程度
可以通過增加學生的話語權來激發他們參與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建設。高職院校的學科建設雖然沒有普通高校那樣完備,但是旅游、通信、電氣、藝術設計等實用性強的工科專業還是很完備的,可以嘗試相關院系學生在自身的專業實踐設計中融入音樂文化元素,既提升了自身專業的發展,又促進了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找準切入點,增強大學生對音樂文化認同感和參與度,使學生通過自身體驗與感受,能真正深入理解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現實意義,激發他們參與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熱情,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建立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基地
重視應用性和實踐性的高職院校,對信息、電氣、旅游、物流、測量等實用型學科的發展具有敏銳的捕捉能力,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及時促進音樂文化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因此,有必要在高職院校建立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基地,依托高職院校優質的教育資源,推動音樂文化更好地與相關產業的融合,從而實現音樂文化自身發展的目標。
6.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
產業融合只是為各自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次機遇和平臺,要想實現產業本身的發展,還得依靠產業自身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力。在融入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中,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要想實現自身的發展,必須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只有不斷適應市場需求和社會需要,才能提升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在文化市場和社會發展中的競爭力。
7.制定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要利用產業融合發展的機遇,依托高職院校自身專業設置的優勢,制定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發展的短、中、長期規劃,積極推進音樂文化產業與旅游、信息、物流、建筑、電子等產業的融合,加強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體系的建設,逐漸形成區別于普通高等專業院校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品牌。并通過合理吸納其他專業資源,提升高職院校音樂文化產業在在文化產業領域中的作用。
作者:馬雯 單位:河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