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G數字文化產業創新思路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數字技術及以5g為代表的新興技術群的出現,給數字文化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5G時代,數字文化產業應以數字與文化的“跨界聯姻”為總體發展思路,以技術驅動為產業依托,以文化創意內容為產業核心,以產業鏈條實現跨界升級。
關鍵詞:5G;跨界;數字文化
隨著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為各個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在互聯網+的大趨勢之下,傳統文化與數字技術結合形成的數字文化產業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突破點。2019年8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東方文化與城市發展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化研究中心聯合騰訊社會研究中心等單位,在北京共同了《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這是國內第一份權威數字文化產業報告,是我國第一次全面展示國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狀況的成果。報告指出,目前我國數字文化產業正處于由新技術而產生的新一輪爆發性增長的前夜。在互聯網+戰略深入推進之際,5G技術的發展為數字文化產業再次出發提供了新的機遇。5G技術具有全時空、全現實、全連接、全媒體的傳播特征。有了5G技術后,信息傳播將前所未有地實現信息傳播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人類將實現真實現實連接,實現所有人連接、所有物連接、所有資金連接、所有信息(數據)連接,萬物互聯帶來了萬物皆媒。這些新的傳播特點成為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的重要基礎。
一、以“跨界聯姻”為總體思路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催生了數字與文化的“聯姻”,并已經成為文化產業二次創新的重要表現,也推動了文化產業進入一個新的時期。《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文化產業在2004—2017年的增速兩倍于GDP增速,2017年,數字文化產業增加值約為1.03~1.19萬億元,總產值約為2.85~3.26萬億元。在這個新的時期,“跨界聯姻”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性思路,即文化產業發展必須與數字技術、互聯網平臺等系列新興技術聯姻。
1.數字技術推動文化產業精品內容實現多元化衍生。對文化產業來說,IP是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數字技術的發展為文化產業的IP開發提供了多元化發展的可能性,傳統文化產業可以借助數字技術實現從單一形態到多種形態發展的模式轉換。近年來,《斗破蒼穹》《微微一笑很傾城》等熱門網絡小說被改編成動漫作品。在數字技術支持下,這些動漫作品在互聯網上以各種形式和渠道呈現,如動漫與圖文結合進而產生其他系列產品,受到網民的追捧。其中,3D動畫《斗破蒼穹》播放首日就獲得了全網播放點擊量破億的佳績,收官點擊量更是突破10億。這充分彰顯了數字技術對數字文化產業的推動作用。
2.數字技術提升文化產業的社會傳播效果。進入網絡傳播時代后,傳播媒介和載體呈現多樣化趨勢,傳播渠道與傳播平臺種類繁多。特別是近年來,數字技術被廣泛運用于各類傳播平臺,衍生出各種傳播平臺、傳播方式和傳播渠道。微博、微信、微視頻、客戶端等已經被廣泛運用于文化傳播領域,為文化事業的數字化轉型以及數字文化發展帶來了更有效的傳播效果。
3.數字技術刷新文化精品的傳統面貌。在數字技術的加持下,傳統媒體環境下的文化精品得到了全新的展現機會,也呈現出文化創意產業的新面貌,改變了傳統文化固化、單一的形態。例如,借助VR技術,北京市西城區推出了多人互動VR影片《湖廣聽曲》,泉州則打造了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VR體驗館,愛奇藝也在把傳統剪紙、編扎草帽等傳統文化融入其所推出的VR展區中。由此可見,數字技術對傳統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得益于數字技術自身的特點與優勢,傳統文化及文化產業將在與數字技術聯姻的基礎上,探索出不同于傳統文化產業模式的新模式。在這個新模式中,技術與文化將成為產業發展的“雙翼”,共同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與繁榮,這將成為未來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總體性思路。
二、以技術驅動為產業依托
數字文化產業需要在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綜合利用各種新興技術,實現文化產業在傳播渠道、傳播形態和表現形式等方面的全面變革。《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我國數字文化產業呈現出的一個特點是以5G為基礎,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以及區塊鏈技術都可能影響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在數字技術環境下出現的系列傳播新技術,就是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驅動力量和技術依托。
1.以5G技術為代表的新技術為數字文化產業傳播提供爆發式增長機遇。在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5G等技術的驅動下,數字文化產業呈現增速快、體量大、高質量的特性。央視成功測試了5G+8K電視節目信號傳輸,TCL推出了全球首款5G+8K電視產品,這些都將為5G時代的數字文化產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新技術提供的文創空間使得傳播形態更加豐富多樣。VR、AR、MR等技術是數字文化的全新傳播形態,也是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的重要基礎。例如,近年來作為打造文化IP典型代表的故宮推出了一系列文創產品,從口紅到食品再到文具等,其推出的文創產品涵蓋生活方方方面。除了這些傳統文創產品外,故宮還積極探索“AR+文創”的形式,連續推出AR月歷《宮廷佳致》和《天然童趣》,用戶下載APP后掃描月歷上的圖片即可呈現AR動畫視頻,原本固定在紙上的畫面變得生動鮮活。在文創的帶動下,故宮不再是人們傳統印象中嚴肅的博物館形象,而是更加“接地氣”的打開宮門與大眾交流的形象。
3.新技術為數字文化表現形式提供了顛覆性場景的可能性。新技術條件下,一些生活中的文化藝術可以得到更多樣化的場景體驗,而這些本身就可能成為一種新的數字文化形態。例如,VR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旅游、教育等領域中,不少地方把VR體驗館作為一項重要的旅游項目,通過科技制造出虛擬的書法練習環境,使體驗者在虛擬環境中領略傳統書法文化的魅力。又如,技術推動下的3D仿真翻頁、護眼模式、聽書等功能使讀者的閱讀體驗上更上一層樓。更重要的是,隨著5G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將在傳統文化產業的基礎上催生出新產業與新業態。目前,線上教育、數字博物館、有聲讀物等新興數字出版業的興起,有效延伸了傳統文化的產業鏈條。隨著5G技術在數字技術中的進一步運用,可以對傳統文化產業進行產業化改造,深刻影響文化產業的運作邏輯。
三、以文化創意內容為產業核心
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最為重要的是要有文化創意,這是核心內容所在。如今,在數字技術支持下,文化產業的各個環節都表現出了“技術更迭快、生產數字化、傳播網絡化和消費個性化”等特點。盡管數字文化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文化創意產品已經出現在各類文化產業中,成為新媒體環境下文化產業的新風景。
1.第一類文創形式:網紅式文創。隨著短視頻、網絡直播等平臺的興起,涌現出了一批網紅,并推動了網紅文化的發展。當前,推出網紅產品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的重要手段。這一新現象很快進入了文創領域,以故宮博物院為代表的各類文化單位紛紛開始探索“網紅式”變革,推出一系列網紅式文創。所謂“網紅式文創”,指的是相關文化單位打造的創意十足且旨在通過“走紅網絡”方式,如在抖音、微博等平臺上成為熱點,從而獲得市場的文創產品。據故宮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故宮文化創意產品研發超1.1萬件,故宮文創產品的收入在2017年就已達到15億。
2.第二類文創形式:自媒體式文創。新興媒體大多數區別于傳統媒體,具有自媒體性質,個人或者機構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賬號,具有創意和新意的內容。與網紅式文創不同,自媒體式文創重在通過自媒體表達創意,吸引用戶,而走紅并非其目標。自媒體的運用為數字文化創意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促使自媒體文創成為文創的重要形勢。
3.第三類文創形式:產業鑲嵌式文創。5G技術帶來的不僅是帶寬增大,更是一場傳播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革命。在5G技術的影響下,數字文化產業的各個方面都會產生變化,不同領域、不同企業將聯系在一起。例如,敦煌等傳統文化寶庫已經開始與動漫、游戲等行業融合,在這一過程中,傳統文化被深度鑲嵌到游戲、音樂、動漫等產業中,豐富了數字文化內容。這種文創形式是傳統的文化產業所不具備的,是數字與文化聯姻的全新思路。
四、以產業鏈條實現跨界升級
5G時代的互聯網行業將發生顛覆性的變革,這為數字文化產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數字文化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指出,隨著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的融通,文化產業尤其是數字文化產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的帶動能力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在“跨界聯姻”的總體思路和技術驅動、文創支撐的布局之下,打造數字文化產業鏈條,實現文化產業的跨界與升級或將成為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方向。
1.打破壁壘,實現文化產業全鏈條跨界升級。目前,消費互聯網是市場上較為成熟的數字文化商業模式,而產業互聯網方面則較為欠缺。下一步,數字文化產業將向產業互聯網等更加寬泛的領域延伸,文化產業與數字技術將會繼續深度融合。例如,旅游與文化、電競與文化、體育與文化等,一旦與互聯網結合,都可以成為數字文化產業融合的重要領域,從而推動數字文化產業發展。在此背景下,要打破數字文化產品的界限,實現文化產業全鏈條的跨界省級。例如,云南省推出的“一部手機游云南”工程,綜合運用了物聯網、人工智能、人臉識別等諸多前沿技術,實現了全域旅游的無感支付和智能識別,從而構建起了一個完全數字化的旅游產業體系。由此可見,數字技術不僅可以打破不同領域文化產業之間的壁壘,還可以催生出一批新型的文化產業載體。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為傳統文化產業賦能,把數字加工、數字創意等內容融入文化產業之中。
2.通過數字技術,推動文化產品開發的精準升級。文化產業發展至今,需要突破傳統思維模式。數字技術的應用為文化產品開發提供了新的思維和方法,一些企業通過數字技術、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找到了精準升級的出路,這也將是5G時代數字文化發展重要創新方向。例如,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的男主角的選擇便采納了泛內容大數據智能預測平臺提供的建議;綜藝節目《這!就是街舞》引入了智能平臺,通過對受眾數據的分析和對比,選出了易烊千璽作為節目嘉賓。在文創產品發展的大趨勢下,以往千篇一律的博物館藏品已無法通過常規性展示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同時,用戶在選購博物館文創產品時也會有“文化內涵”“外觀”“創新性”等多個維度的考量。在網絡文學領域,文化企業則可以利用網絡文學的內容實現文化價值的跨界開發,進而推動整個文化產業的聯動發展。這些都表明,通過數字技術推動文化產品開發精準升級,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趨勢。
3.通過新興技術群,推動文化產業線上與線下的跨界融合。數字流、科技流、信息流的出現,為文化產業線上線下融合帶了機會。面對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群,數字文化產業應抓住機會,在跨界融合上實現新的飛躍。例如,新華書店開辟了網上商城,致力于將其打造為出版物全產業鏈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文化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全民閱讀推廣平臺和行業大數據平臺。作為一個擁有12000家實體門店的單位,新華書店的網上商城可以整合全國新華書店優勢渠道資源,并以網上商城延伸實體書店的發展空間,推動線上線下融合互通發展。云南與騰訊共同“云南新文旅IP戰略合作計劃”,將利用“新文創”打造新型數字文旅模式,釋放文旅新動能,其打造的IP“云南云”已經擔任起了云南省文化旅游大使的職責。從當前形勢來看,以5G技術、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興技術已經把數字文化產業推向了一個爆發式增長階段,新興技術還將發揮更大的產業重組功能。與此同時,商業模式開始呈現多樣化趨勢。隨著5G技術的應用及普及,傳統傳播模式將發生巨變,數字文化產業或將成為文化產業的支柱。這也要求數字文化產業必須走高質量內容路線,加快新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為即將到來的新業態提供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葉曉楠,楊潔,寧若鴻.數字+文化,跨界聯姻帶來“加速度”[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9-8-27.
[2]向勇,白曉晴.場域共振:網絡文學IP價值的跨界開發策略[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08).
[3]央廣網.國內首份權威數字文化產業報告:數字文化產業處于爆發式增長前夜[EB/OL].
作者:孫芳澤 郭燕 單位:河北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