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舞蹈教學方法的合理變通和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各大高校素質教育中,舞蹈教學至關重要,其對提升學生修養、內涵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在互聯網背景之下,各大高校在舞蹈教學中還存在教學方法過于傳統,管理人員思想墨守成規等問題,某種程度上無法激起學生的參與興趣,限制了舞蹈教學的良好發展。在此現狀之下,本文基于新形勢下,以高校舞蹈教學方法為例,探究出舞蹈教學多元化的途徑。
關鍵詞:舞蹈教學;方法;創新對策
舞蹈是情感和動作相融合的藝術,可以充分展現形體美和動態美。一直以來,我國高校舞蹈教學是培育專業舞蹈人才的基地,他們身兼弘揚舞蹈文化的重任,但隨著時代的逐步發展,高校在舞蹈教學方法上逐步暴露出諸多問題,所以探究出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并提出創新對策至關重要。[1]與此同時,我國也已走進了互聯網+時代,多種新媒體的出現也為學生接觸舞蹈信息提供了有利的平臺,因此,在互聯網+大環境之下,和高校舞蹈教學相融合,也能在客觀上實現舞蹈教學活動的信息化和現代化,為高校舞蹈教學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堅實的保障。
一、舞蹈教學創新概述
(一)舞蹈教學創新意義在當前社會背景之下,對舞蹈教學做出創新十分必要,通過對舞蹈教學方法的合理設計,結合社會對舞蹈人才的需求進行教學優化,才會為社會培育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同時,教師也需結合現有舞蹈資源,深入挖掘傳統文化的特色和優勢,也需對常規教學理念逐步轉變,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方法來提升舞蹈教學的質量。可以說,舞蹈教學方法的創新對舞蹈教學的進步有著極大的促進意義,不但要做好理論創新,也要借助創新思維去實現意識創新,同時還要關注實踐創新。[2]
(二)舞蹈教學方法創新的原則教學的準繩是教學原則,做好舞蹈教學方法的創新要嚴格堅守以下原則:第一,創新性和繼承性相統一的原則。舞蹈教學方法和其他方法創新等同,應是基于繼承基礎上來做好創新,并非天馬行空式創新。所以要做好創新和繼承的有機統一和密切結合。第二,直觀形象的教學原則。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包括教學手段,要求教學方法要形象生動的結合舞蹈,做好對各個動作的形象感知,進而在此前提下創造出更為豐富多元的舞蹈藝術語言。而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也能將音樂,動作,形體,清楚的展示在學生面前,有助于他們掌握基礎知識,提升舞蹈素養。第三,主導性和主體性互為統一的原則。在舞蹈教學中,要一直將學生作為主體,發揮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充當主導角色,而非包辦代替,做好主導性和主體性的有機統一,梳理教學關系,明確學習態勢。第四,步驟性和目標性互為統一的原則。培育復合型,高素質,創新型舞蹈人才是舞蹈教學方法創新的核心目的,而想要實現這一目標,需循序漸進,按照計劃的逐步推進,所以要做好步驟性和目標性的有機結合。第五,有效性和新穎性互為統一的原則。舞蹈教學的外部形式特征是新穎性,新穎性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學習舞蹈的吸引力,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值得注意的是,新穎性是為了有效性而服務的,而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因此,在教學方法的創新上,也要關注有效性和新穎性的有機融合。[3-7]
二、高校舞蹈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根深蒂固高等院校在對舞蹈教學的思想認知上墨守成規,僅停留在表面,很多教育人員認為,教師只通過言傳身教的方法就可達到教學目標,卻未對教學階段中有效的教學方式予以關注,導致高校在舞蹈教學培訓,舞蹈設備和資金投放上有所欠缺。在本質上,教育在新時代的發展之下早已發生了真切的變革,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元化,創新的教學方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樂趣,也能提升學生素養,促進教學發展。如今,高等院校一線教師和教育人員在教育改革和教學方法創新上效率滯緩,也與思想根深蒂固有直接關系。
(二)內容缺少新穎性,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如今,示范法,講解法是舞蹈教學中應用的主要手法。示范法是教師提前模仿動作,由學生模仿學習,但這種方法無法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樂趣。講解法是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講解基礎的舞蹈理念和對應的舞蹈動作,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初步認知,但此種方法過于無趣,枯燥,所以最終效果差強人意。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如今在舞蹈教學上,教學方法比較單一,無法為舞蹈教學帶來促進意義。再加上舞蹈教學內容上也缺少新穎性,眾所周知,在高等院校舞蹈課程中,教學內容占據主要的地位,隨時代的發展,如今高校教學內容已無法順應社會需求。急需在之后加以更新。
(三)考核和評估機制不夠完善如今,部分高校認為舞蹈評估體系可有可無,特別是對于舞蹈課程來說,在舞蹈動作評估上往往比較抽象,無法真正的運用到實際評價中,所以很多高校干脆就忽略了評估體系具有的作用。在舞蹈成績評估上,各大高校是以學生日常出勤分數和期末考核為基準。但因這種考核方式不夠全面,無法綜合的判定出學生的舞蹈能力,也無法精準的知曉學生是否進步和退步,更無法推測教師日常教學成效。除此之外,如今各大高校的教師過于關注成績的考核和評定,未對學生學習舞蹈的態度和情感加以考慮。以上等因素都直接影響了舞蹈教學在各大院校的發展。
(四)專業技能,綜合能力有所欠缺通常情況下,舞蹈教學中是由男女兩個教師配合進行,這樣可以更加形象直觀的演繹舞蹈動作,但因我國高校舞蹈教學資源相對欠缺,在日常課程中,只有一教師來上課,其他教師大多是借助外聘和兼職的形式來進行,無法保障舞蹈教學質量。同時,部分教師在舞蹈綜合能力上還存在欠缺問題。舞蹈屬于考驗技巧的一門藝術,也需融入情感,調動所有情緒,要求教師文化底蘊深厚,藝術審美能力良好,這樣才會更好地將舞蹈所要傳遞的美傳遞給學生。
(五)師資力量和教學投放設施不完善如今在高校舞蹈教學中,存在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簡單來說,在教師隊伍組建和資金投放上不夠成熟。教學的基礎是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這種因素直接影響舞蹈教學的效果和質量。而完善的基礎設施不但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舞蹈學習環境,也能為一線教師提供舒適的工作環境,對舞蹈教學發展起到促進意義。特別是對于舞蹈方面來說,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否,對比其他學科顯得尤為重要。如果說教學基礎設施對舞蹈教學質量影響相對間接,那么師資隊伍綜合素質對教學的影響絕對是直接的,所謂師資隊伍力量的強大不單要對舞蹈教師專業和技術做出要求,同時對舞蹈教師的數量也有嚴格限制。如今,我國各大高校在舞蹈教師招聘上沒有構建完善的引進機制,同時在后續的教師崗位培訓上也不夠完善,某種程度上都制約了舞蹈教學質量的提升。[8]
三、高校舞蹈教學方法的創新應用
(一)親情關愛法所謂親情關愛法是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教學中實現人文關懷,要求教師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急學生之所急,樂學生之所樂,憂學生之所憂,想學生之所想。在教學中和學生雙邊互動,情感交流。同時,也要對所有的學生秉持公平對待的態度,特別要對問題學生和特困學生多多鼓勵,盡量少批評,多表揚,將整個舞蹈教學活動上升到人權高度。還要善于應用情感教學手段,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可在這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氛圍下受到感染,積極地參與到舞蹈教學中來。[9]
(二)混搭穿越法混搭穿越法是21世紀隨時展衍生的一種創新教學方法,其目標是培養“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對于舞蹈課程來說,通過良好的教學讓學生精通至少一種以上的舞蹈表演種類,同時學生也具備其他多個舞蹈種類的基本表演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合西方現代舞和中國古典舞,穿插來進行穿越教學,也可在教學中融入拉丁舞,芭蕾舞和民族舞進行混搭教育,在此前提之下,教師可融合舞蹈美術,舞蹈音樂等教育,讓學生成為舞蹈藝術的多面手,順應當前時代對人才多元化的需求。特別要注意的是,教師要了解如何更深層次的表達舞蹈的語言意境,這也是做好舞蹈創新的關鍵,例如力度和速度是現代舞要求的基本功,所以現代舞很難發現高難度動作,而民族舞卻有所不同,民族舞要求舞姿優美,且動作有一定難度,需舞者長期訓練,所以教師在民族舞時融合現代舞時,要注意現代舞中的速度和力量,基于舞蹈音樂上做好合理編創,讓民族舞散發著現代藝術氣息。在芭蕾舞種的創新上,教師也要保留原有芭蕾舞種的精華,吸取其他舞種的外在特點,讓芭蕾舞更加獨特。
(三)模擬教學法模擬教學法自改革開放之后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今教學效果比較顯著。所謂模擬教學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對某一角色的扮演來進行舞蹈技能訓練,某種程度上可以彌補客觀條件的缺陷和不足,教師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訓練情境,提升職業技能。在舞蹈課程中,融合模擬教學法可以讓學生扮演伴舞,伴奏,評委,觀眾和參賽選手,為他們設置和正式比賽相似的情境,讓每一位學生切實感受到比賽的真實氣氛。對提升舞蹈職業能力有一定作用。[10]
(四)內外一體法內外一體法指心理和形體動作一體化的教學方法,人體動作的藝術形式即舞蹈,舞蹈需表演者內心和形體共同舞動。一些舞蹈中的高難動作,也是為了營造某種環境,對外表達一定的情緒而存在的。內部教學特指心理動作的教學,包含對舞者心理素質,理解,抑制,情感,想象等方面的培育。就如現今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一樣,舞蹈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借助內外一體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心理可以感知舞蹈所要表達的情緒。[11]外部動作教學指對舞者動作和形體基礎動作的訓練,比如旋轉,舞姿,跳躍等等,這屬于舞蹈的外在形式。需教師在訓練之下,讓學生心理動作和形體動作相映生輝,相輔相成。
四、結論
舞蹈屬于個性較強的一種藝術,舞蹈教學要在時代和經濟的不斷進步下加以完善,并融合新型元素,當前屬于多元化的社會,舞蹈需一直注入嶄新的活力。國內外有較多藝術形式可以借鑒,不同的舞蹈教學方法和教學情境都會對舞蹈帶來不一樣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所謂的借鑒并不是全面抄襲,而應結合當前舞種現狀之下,結合其他藝術的精神內涵,并在此基礎上加以創新。同時,舞蹈時代色彩較強烈,想要挖掘舞蹈所要體現的精髓,就要順應時代主題,保留舞蹈的精神本質。對于高校來說,舞蹈教學也要在充分表達舞蹈情感的前提下做好方法創新,融合中西方文化,并以中國傳統民族文化為根基,提升學生的舞蹈素養,以此順應市場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
參考文獻:
[1]陳隆.高校體育舞蹈選項課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中旬),2013,2901:75-76.
[2]楊小強.淺談高校舞蹈教學方法的創新[J].藝術教育,2015,07:200-201.
[3]閆亭亭.創新高校體育舞蹈教學方法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615:104+106.
[4]李雪虎.探析高校專業舞蹈教學的創新方法[J].北方音樂,2017,3720:192.
[5]趙倩雯.以學生為主體的舞蹈教學在高校舞蹈教學中的創新研究[J].戲劇之家,2018,28:183.
[6]劉春娟.高等院校舞蹈專業教學方法創新研究[J].黃河之聲,2019,05:124.
[7]李曉樂.高校舞蹈形體課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新研究[J].戲劇之家,2019,26:173.
[8]周丹.高校體育舞蹈教學必要性與教學方法研究[J].運動,2019,06:99-100.
[9]王洪娥.高校公共體育舞蹈教學方法及發展創新之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2,10:65-66.
[10]沈琬茹.新時期高校師范生舞蹈教學的發展與創新[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03:93-94.
[11]于彬.新時期普通高校舞蹈專業學生培養方法創新研究[J].智庫時代,2017,08:170-171.
作者:孫曉莎 單位: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