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音樂教學中網絡資源運用探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網絡資源對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音樂教學中運用網絡資源能夠有效提升教學的多元化與多樣性。對音樂教學中網絡資源的運用進行分析,以期拓寬音樂教學的渠道,為音樂教學帶來思維方式的變化、教學方式的優化。
關鍵詞:音樂教學;網絡資源;運用;思考
教學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此,教學資源不可再局限于教材,應當以教材為基礎,利用網絡資源不斷優化,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以學生的興趣為出發點。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素質。
一、網絡資源運用的原則
1.恰當選擇
網絡資源多種多樣,能夠豐富教學途徑。在選擇網絡資源時要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為基礎,與教學方法相結合,堅持適量、恰當、合理的原則。同時,要根據學生的需求,針對不同年齡的學生,要選取適當的資源加以應用,符合學生的理解與感悟能力,滿足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2.綜合運用音樂教學具有實踐性,選擇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音樂資源,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喚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利用圖片、視頻、音頻等網絡資源,也可以利用當前音樂類節目進行教學。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開發思維,創新教學手段,讓課堂更加精彩,融入更多的元素[1]。
二、音樂教學中網絡資源的運用與思考
1.激發學生想象
利用網絡資源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讓音樂更形象,更具象。例如,在學習《黃河大合唱》等歌曲時,學生無法理解其中慷慨激昂的情緒,對歌曲的背景知識了解不深。對此,首先用幻燈片播放作家光未然先生的照片,再利用短視頻了解作家的簡介。而后講述作家生平、歌曲、歌詞創作背景、來源。最后通過圖片了解抗日戰爭時期的情況以及黃河奔涌向前的壯觀景象。將視覺、聽覺等聯系起來,當學生受到視覺的強烈沖擊及聽覺的真實感受后,再來學習這首歌曲將事半功倍,欣賞這首歌曲也能夠更深刻地感受到歌曲中所抒發的情感。當然,在學習其他歌曲時,也可以通過類似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歌曲內容、背景和情感等,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
2.組織主題活動
制訂音樂教學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探索中學習。以教學原則為基礎,立足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特點以及教學內容制訂主題活動。例如,在學習《長江兩岸》這個單元時,可以單元題目———長江兩岸為主題,讓學生開展活動。先確定本周活動主題:長江兩岸。前期準備———學生自主分析長江兩岸的文化差異,調查研究音樂的區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自行制訂所要查找的歌曲,包括歌曲背景、抒發的情感以及歌曲所要表達的內容等相關知識。課堂分享———學生將所收集到的相關信息在課堂中分享,共同對歌曲內容、情感等加以評析,認真賞析。課堂學習———挑選一首或兩首歌曲在課堂中由教師帶領學習,對長江兩岸歌曲的差異進一步研究與深化,最終達到教學目標。課后總結———由小組成員自行總結課堂所學,形成報告,上交。課堂評價———根據學生的報告,由教師分析授課效果,對不足之處加以彌補。最終滿足所有學生的發展需求,達到教學目標,提升教學效率[2]。
3.創設情境
音樂的學習需要情境熏陶與烘托,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音樂的魅力,感受作者所傳達的情感與觀念。而網絡資源的運用恰恰能夠滿足這一條件,根據音樂內容創設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音樂帶來的震撼力。例如,在學習《化蝶》的課堂中,首先介紹歌曲的背景,作者簡介等相關信息。拿出提前準備的劇本內容,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按照劇本中的角色自行編排音樂劇。在編排音樂劇的過程中,利用網絡資源收集舞臺背景圖片、視頻以及燈光的設置等舞美設計信息。通過舞臺劇的編排,學生能夠在了解劇本的過程中體會人物的情感,在編排的過程中感受歌曲的背景,最終深刻體會歌曲內涵。創設情境不單單是編排舞臺劇,在課堂中也要隨時創設。例如,在學習場景音樂時,很多學生沒有觀看過音樂舞臺劇的表演,無法感受歌曲所傳達的精神與思想。可以為其播放芭蕾舞劇,如《天鵝湖》選段、《絲路花雨》選段以及《紅色娘子軍》選段等。以不同類型的芭蕾舞劇使學生感悟其中的差異。此時教師加以引導,通過問答法、引導法等方式,學生由淺及深,逐層感悟,最終達到教學效果。綜上所述,網絡資源于教學而言有很大的幫助,但在運用過程中要適度、適量、合理,以學生的角度為出發點加以選擇。在授課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開發教學途徑,轉變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苗.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民族音樂教學網絡資源庫建設研究[J].戲劇之家,2020(30):99-100.
[2]陳思霖.淺析巧用網絡資源,提高學前教育音樂課堂教學實效[J].明日風尚,2019(1):107.
作者:趙瑩瑩 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景園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