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經濟發展助推新動能發展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是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經濟發展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包括網絡經濟、經濟活力、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知識能力五個分類指數。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的亮點之一,網絡經濟指數備受各界關注。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35.3%。其中,網絡經濟指數為1323.6,比上年增長54.8%,對總指數增長的貢獻率為81.7%。
一、網絡經濟發展提速
國家統計局統計科學研究所所長閭海琪表示,網絡經濟加速發展,助推新動能發展壯大。隨著網絡信息技術日益成熟,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5G基建加快布局,物聯網建設深入推進,新型消費蓬勃發展,市場供給改善優化,有力支撐網絡經濟快速增長。從網絡經濟指數的主要構成指標看,2020年底,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13.49億戶,比上年增長2.3%;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1656億GB,分別是2019年和2014年的1.36倍和80.3倍;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到4.8億戶,比上年增長7.6%。對于網絡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國家高端智庫上海社會科學院應用經濟研究所產業經濟研究室副主任蔣媛媛向《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指出:“第一,中國成為第二大經濟體以后,國民經濟收入水平提高,對網絡的應用,在上一輪的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的過程中創造了良好的基礎。第二,人口紅利轉變。具體來看便是從上一輪發展低勞動力成本轉化為人口規模的市場紅利,大家收入提高以后,對網絡的應用及生活方式都發生改變。第三是技術方面的因素,我國一直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堅持走科技強國路線,全面融入世界生產的制造體系,便會接觸到大量的先進技術,將一部分國外的先進技術通過出口和進口替代,令很多領域在國際上發展為領先行業。”“由此,在新經濟領域出現了大量的獨角獸企業,這些企業成為網絡經濟的標桿性風向標,起到帶動的作用,同時對網絡經濟的發展也起到重要的推動。”蔣媛媛說道。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吳琦也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分析指出:“一方面,網絡經濟發展的頂層設計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另一方面,我國具有龐大的網絡受眾群體和網絡消費市場,隨著消費能力的提升,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帶動服務消費和網絡消費的增長。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創新和數字新基建的完善,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我國具有全球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的工業體系,自主創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進程存在廣闊的市場空間,為推進產業數字化、培育和發展新動能提供了絕佳的機遇。”網絡經濟在促進經濟社會穩定恢復和轉型升級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其所帶來的一系列負外部性問題也需要高度重視。具體而言,蔣媛媛分析指出,一方面是數據安全即信息安全問題,我國對于網絡經濟的發展提供了相對寬松的環境,國民對于信息保護的意識薄弱,一些公司便會非法搜集公眾信息,在APP的端口進行違法使用。不過,目前相應的數據保護立法正在加速推進,相關部門的監管力度及監管能力也在不斷地跟進和提高。另一方面,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過程中對實體經濟產生了一些沖擊,一些實體商業門店的營業額出現了下滑。此外,一些低端的、產品質量不高的產品通過網絡進行銷售,對于居民消費層次的提高產生不良的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網絡經濟對促進降低創新成本、提高創新迭代具有積極作用,有利于產業升級。“此外,在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融合的過程中,每個參與的主體由于其對于網絡的運用能力不一樣,轉型速度便有快有慢。同時,網絡化轉型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因此即使在目前的背景推動下,一些企業對于網絡經濟發展的概念,仍處于觀望的態度,因此需要加大宣傳力度及合理引導。”蔣媛媛說道。
二、促進行業生態理性規范發展
記者注意到,在線辦公、遠程問診、無接觸配送等業務廣泛開展,線下企業紛紛“觸網”開拓線上業務,消費新業態新模式保持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電子商務平臺交易額達到37.2萬億元,按同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4.5%。消費需求不斷釋放,新消費模式拉動網絡消費快速增長。2020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1.76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0.9%。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4.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9%,比上年提高4.0個百分點。適應疫情防控要求下出現的消費新需求,網絡零售新業態不斷涌現,消費場景深入拓展,線上消費快速發展。2020年,全國網購替代率為81.0%,在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0.4個百分點。同時,國家稅務總局收入規劃核算司副司長趙連偉在國家稅務總局新聞會上介紹,上半年,數字技術應用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5.3%,兩年平均增長26.4%,比一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高于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銷售收入增幅5.6個百分點。其中,互聯網相關服務、軟件開發、信息技術服務銷售收入兩年平均分別增長46.5%、27.1%和26.1%。特別是應用軟件開發、物聯網技術服務銷售收入增速較快,兩年平均分別增長64.6%和60.7%。分析稱,大力發展網絡經濟,能夠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發展韌性。那么,未來進一步推動網絡經濟的高速高質量發展仍需如何發力?蔣媛媛認為,首先,數據已經成為網絡經濟的一個重要生產要素,未來我們要促進數據市場的構建,促進數據的交易,促進數據要素的流動,制定相應的市場的規則,以及推動保護數據立法,保證數據安全合理的使用和交易。其次,網絡經濟的發展以市場化動力為主,政府在其中起到導向的作用。其中政策主要著力點一是培育各個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領軍企業,二是通過此企業制定行業的工業互聯網標準,從而打通信息的鴻溝和障礙。此外,推動網絡經濟高質量發展,吳琦也向記者分析指出,一方面,注意強化大型互聯網平臺企業合規監管與促進其創新發展的平衡,完善協同治理的政策體系和模式,促進行業生態理性規范發展,推動政府數字公權力回歸。另一方面,引導網絡經濟實現兩個轉型,一是推動向產業互聯網加快轉型,聚焦產業數字化轉型需求,加快數字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創新,緩解傳統企業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不會轉,不能轉,不敢轉”的問題;二是要推動向民生需求領域加快聚焦,特別是養老、醫療、就業等重點領域。
作者:邵志媛 單位: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