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路徑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全媒體時代,利用全媒體推進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具有必要性與可行性。全媒體的發展促進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方式創新,契合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目標導向。要借力全媒體豐富主流意識形態內容供給,營造主旋律與正能量的網絡環境,做好主流思想宣傳,多維度促進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傳播,培育網絡空間中大眾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
關鍵詞:全媒體,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傳播,路徑
當前,隨著網絡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我國進入全媒體時代,“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導致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生深刻變化”。[1]全媒體背景下,全媒體發展理念的先進性促進網絡意識形態傳播的方式創新,全媒體價值選擇的意識形態性契合網絡意識形態傳播的目標導向。網絡意識形態的傳播是一個系統工程,全媒體視域下,利用全媒體理念、全媒體技術、全媒體平臺促進網絡空間中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有利于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實效性,進而在網絡空間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一、利用全媒體促進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可行性
全媒體傳播具有工具價值與社會價值相統一的特性。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中指出,媒介是人的感覺能力的延伸或擴展。文字與印刷延伸了人的視覺能力,廣播延伸了人的聽覺能力,電視則綜合延伸了人的視覺、聽覺與觸覺能力。由此可見,技術變革推動媒介的發展演變。全媒體條件下,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手段,以及圖、文、聲、視頻等動態化呈現,信息內容采編與傳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信息傳播媒介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媒介對信息的呈現更加立體、全面,作為一種信息傳播中介與載體,媒介的發展既影響個體觀念與行為,也影響社會意識的整合與規范,推動著人們對事物產生更加深刻的認識。工具價值是指物體或觀念自身所具有的工具性作用,全媒體所具有的工具價值主要體現在具有豐富多樣的傳播載體,以及先進的傳播技術支撐,在此基礎上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型媒體之間的融合并構建立體的傳播網絡,使新舊媒體之間實現互動、互補、互溶,利用新型架構實現信息的高效傳播。社會價值是指個人或團體通過實踐活動而實現的對于推動社會發展的貢獻,全媒體傳播體系具有重要的的社會價值意義。2020年4月,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中國網絡媒體社會價值白皮書》中指出當前中國傳媒產業規模巨大,已經突破2萬億元,其中互聯網傳媒占據了傳媒業市場的八成,同時,白皮書中也明確指出:“網絡媒體作為技術創新和融合變革的先行者,既有責任引導網民的理性追求、促進網絡空間的理性回歸,又有動力通過履行社會責任、擴大正面影響來提升自身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2]在網絡媒體迅速發展之際,媒體自身應該充分發揮其社會引導力、社會公益性、業態多樣性、社會吸引力與媒體傳播力。安東尼•M•奧羅姆認為:“國家建設的核心正是確立和維持一套共同信仰。”[3]當前,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改革進入攻堅期與深水期,更需要統一思想,凝聚共識,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凝心聚力。在網絡媒體快速發展,全媒體傳播體系加速構建的時代背景之下,全媒體的建設也承擔著鞏固社會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任務,全媒體不僅僅是傳播技術與媒介的更迭,也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特性。基于此,新時代黨的宣傳思想工作要把握大勢,“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使主流媒體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形成網上網下同心圓,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4]
二、利用全媒體推進網絡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路徑研究
全媒體時代,在渠道與技術的差異縮小的境況下,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需要從多角度發力,要利用全媒體豐富內容供給,營造良好環境、引領主流思想。
1.借力全媒體理念豐富內容供給,提升大眾對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理解
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需要更加注重優質內容的產出,即“內容為王”理念。大眾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大量媒體信息,這些媒體信息對他們的思想觀念具有重要影響,因此,向大眾傳播主流意識形態思想,使主流意識形態思想引領社會價值觀念,各類媒體需要提供優質內容,以實現對大眾的思想引領與核心價值觀教育。媒體在進行新聞采編時,需要發揮主流意識形態對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革命文化等寶貴資源,增強人們的價值判斷力和道德責任感,不斷提高人們道德水平,提升人們道德境界,做到以文化人,以情育人,以增強大眾對于主流意識形態的的認知與理解,同時涵育大眾的民族自信與文化自信。在話語上,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材料及信息的編排與撰寫時,需要注重話語的轉換,需要根據大眾的心理特點與接受習慣,創新主流意識形態的的話語表達方式,使話語內容貼近大眾生活。同時,話語的轉化要迎合當前大眾便捷化與感性化的心理體驗,注重理性話語與感性話語、官方話語與民間話語相融通,增強話語的傳播力、影響力、感召力與引領力,主流意識形態的新穎表達方式有利于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親和力與感染性,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效果。
2.運用全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環境,強化大眾對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
當前,全媒體發展融合多種先進技術,為主流意識形態傳播提供先進技術支持。全媒體語境下,傳媒平臺延展海量信息的存續時空,實現了信息時間與空間的零距離傳播,信息傳播具有即時性與突發性特征,這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提供了契機。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需要營造一個健康向上、充滿正能量的網絡空間,破除違法與不良信息對于大眾的影響,為大眾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氛圍,大數據技術及相關應用對于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提供了契機。第一,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大數據監測平臺與大數據應急機制,對于網絡空間內的違法與不良信息及時進行溯源與處理,從而營造一個有利于大眾學習主流意識形態的清朗的網絡空間。如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打造的眾云輿情大數據監測平臺,是國內首款集監測預警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大數據工具型平臺,能夠及時監測到各種輿論信息,快速應對負面輿論,為優化網絡環境提供保證。第二,可以利用大數據技術向網民群體精準推送相關信息,提升主流意識形態傳播的精準度與影響力。要借助大數據挖掘大眾的閱讀偏好,實現“精準化投遞”,結合議程設置或培育“網絡大V”等途徑,以增強網民的信息素養與政治素養,引導網民自覺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價值理念與道德觀念。此外,可以利用H5、3D、虛擬仿真等技術設置相關主題內容場館,豐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意識形態的呈現形態,對主流意識形態進行視覺化的呈現,豐富主流意識形態的呈現形式。
3.構建全媒體平臺引領主流思想,培育大眾傳播網絡主流意識形態的主體意識
環境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新時代全媒體傳播體系的構建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屬性,當前,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就是要做大做強主流輿論,在網絡空間與媒介平臺中擴大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基于此,在社會層面上,需要繼續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使主流媒體在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中繼續創新宣傳理念、內容、形式、方法,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優質平臺。以人民日報為例,當前,人民日報貫徹全媒體發展理念,將報紙形態轉變為全媒體形態的“人民媒體方陣”,成為擁有報、刊、網、端、微、屏等10多種載體的媒體方陣,綜合覆蓋受眾超過9億。通過借鑒“中央廚房”工作模式,人民日報社就打通全社采編資源,初步實現了記者一次采集,編輯多次生成,渠道多元傳播。有效提升了人民日報社在網絡輿論場中的傳播力與影響力。主流思想的滲透與引領,能夠逐步培育大眾對于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主體意識,從而進一步使網絡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網絡空間。
參考文獻:
[1]《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354頁。
[2]國家信息中心.2019中國網絡媒體社會價值白皮書[EB/OL].
[3][美]安東尼・M。奧羅姆:《政治社會學》,張華青譯,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第343頁
[4]《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354頁。
作者:岳婕 單位:北京化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