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媒體新聞傳播長尾效應作用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不斷地發展,人們對信息傳播的方式發生了改變,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為新聞傳播提供了改革的機會。本文基于新媒體角度分析了長尾效應產生的緣由,并分析了新媒體新聞傳播長尾效應的作用及應對策略。
【關鍵詞】新媒體;新聞傳播;長尾效應
隨著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催生了一些與眾不同的新聞載體和傳播渠道,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為新聞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新媒體作為第五大媒體在最近一段時間里出現在眾人面前,其中長尾效應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要求他們在原有新聞撰寫的基礎上將新媒體具有的特征融入進來,盡可能地制作出符合當前網絡時代的新聞,從而向人們傳播公正、準確的新聞信息。
一、長尾效應的梗概
(一)長尾效應定義長尾效應是由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他解釋新媒體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是推動非主流信息傳播的關鍵平臺[1],進一步確立了非主流新聞信息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只有在受眾廣泛需求之下,才可能出現長尾效應。換句話說,新聞傳播的長尾效應是會隨著受眾需求的增加而提升。
(二)長尾效應特征對于大眾傳播理論而言,其主要說明了傳播市場與社會資源之間的密切關系。傳播競爭本質上就是媒體對社會資源的競爭,倘若想要產生新聞事件的長尾效應,首先需要提高受眾的關注度。就拿快手來說,其就是長尾效應的典型案例,由此可見新聞傳播的長尾效應只有在受眾需要時才會進一步產生。新聞事件的長尾效應擁有長期性的特征,而在這個過程中,新聞事件將會面臨著評價與再一次創造,將這些新鮮元素循序漸進地融入到再次創作的作品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在新聞傳播時,少數作品得到極為了廣泛傳播,因此長尾效應取決于觀眾的需求。在正常的情況下,新聞事件長尾效應的影響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在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下,新聞事件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淡出。所以,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可以從各種各樣的渠道和途徑獲取新聞信息,然后利用適當的機會進行信息再傳播,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喚起受眾的記憶,提高受眾的注意力。
二、新媒體新聞傳播長尾效應的緣由
與報紙、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作為第五大媒體,其擁有較好的傳播優勢。與此同時,媒體市場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遠的工作要求,致使受眾也逐漸地出現了多層次的新聞信息需求,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新媒體長尾效應的形成提供契機,促使新媒體新聞傳播的長尾效應逐漸顯現。
(一)新聞傳播市場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新媒體傳播模式之中,新聞工作者在其中占據了主導作用。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可以決定傳播新聞信息的類型和內容。即便有一些新聞信息不被受眾所關注,但是仍然可以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多樣化途徑輸送到受眾的面前。在此新聞傳播模式之下,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者責任要比受眾的責任要大。然而,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各種類型、不同規模的新聞機構如雨后春筍般逐漸地涌現,進而使得受眾有更多的機會來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新聞,而不是被迫接受他們不關心的新聞信息。在這種情況下,新聞機構要想保持持久、長期的市場競爭力,吸引更多的讀者,就需要不斷地生產更多的新聞,不僅要生產出符合當前時代要求的新聞,而且還要生產出滿足小群體需求的新聞。因此,長尾效應的形成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滿足以上需求,推動新聞業的進步與發展。
(二)當前的生活環境促使人們提高對信息的需求在新媒體橫空出世的大背景下,大多數觀眾更關心的是生存和工作問題,例如如何更好地解決溫飽問題,讓一家人吃得飽、穿得暖。而在這種生存環境中,大多數觀眾并不關心外部世界發展變化,他們知道外部世界發生的事情不在他們的關注范圍之內。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人們的日常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相較于物質需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積極尋求滿足精神需求的途徑和方法,致使焦點已經從如何生存轉移到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情。在此背景之下,當前的主流新聞信息已經不能滿足受眾的需求,他們還希望了解一些、具體的個性化的新聞信息。
(三)不斷發展的信息技術推動長尾效應的出現倘若想要形成新媒體新聞傳播的長尾效應,關鍵在于兩點:第一,新聞傳播平臺有充足的新聞信息。無論新聞信息是大眾所關注的還是小群體想要進一步了解的,受眾幾乎都能看到任意一個新聞信息。第二,受眾獲取新聞的門檻較低。不管受眾的經濟水平是高還是低,受眾都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方式獲取新聞信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手機已經人手一個,而手機價格也是高低不等,手機的普及使得所有受眾都可以通過其獲取相關的新聞信息。再加上手機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不同年齡段的人們都可以對手機進行操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新聞傳播的長尾效應帶來機會。
三、新媒體新聞傳播的長尾效應
(一)新媒體新聞傳播長尾效應的作用第一,站在新媒體新聞傳播的長尾效應對新媒體發展的作用角度來看,長尾效應擁有一定的階段性特征。當受眾收到新聞信息時,原來新聞信息的長尾效應就會自然消失,因此要加大對長尾效應的關注度,對其進行一個準確的定位。在一般情況下,傳統媒體是轉移新媒體信息的關鍵媒體,因此對于新媒體而言要逐漸地意識到新聞傳播的長尾效應主要是用來推動新聞信息的傳播,并不是用來生產新聞信息的[2]。新媒體新聞在傳播的過程之中擁有充實、豐富的傳播途徑和傳播通道,但是新聞信息具備真實性與準確定的特點,致使電子烏托邦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另外,新媒體新聞傳播需要一個優質的媒介,然而電子烏托邦卻違背了新聞應有的特性,不能促進新媒體的發展。網絡對于圖片、視頻的要求較低,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媒體傳播的質量。因此,要盡可能地強化媒介的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第二,長尾效應在最大限度上提高了新媒體新聞傳播的價值,使得其擁有更強的能力與傳統媒體相抗爭。面對此情景,傳統媒體要不斷的努力擺脫困難,提高自己的優勢,實現增強新媒體新聞傳播長尾效應的目的。
(二)正確面對新媒體新聞傳播長尾效應由大量新媒體的應用及運營可以總結出任何一個新媒體應用都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學習產生著較大的影響。新媒體的快速進步與發展進一步為新聞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平臺支持,在信息技術得到極大提升之后,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將會誕生出更多的新媒體業態,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新媒體新聞傳播長尾效應的實現。第一,新媒體要盡可能的提升對長尾現象的了解與認識。對于新媒體長尾效應而言,其不僅含有優點,而且還有一定的缺點,因此在新聞生產或過程中,特別是對于那些關注度高、影響深遠的新聞,新媒體需及時考慮新聞的長尾效應,有效地避免不良影響的產生。第二,新媒體要加強對良性長尾的培育,提升新聞的價值,提升傳播的效果。在充分發揮長尾效應的同時,要盡量做好新聞選題和新聞策劃,突出熱點事件的正能量。在這個新媒體的大環境之下,人們對歷史的書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于長尾效應來說,其理論更加注重于非主流信息,從而在最大限度上決定了人們的重要性。
四、新媒體新聞傳播長尾效應對新聞工作者的啟發
在以往的新聞傳播過程之中,大部分新聞記者主要是利用文字作為載體,進一步傳播受眾想要關注的信息,而到目前為止,新媒體可以通過視頻、音頻的方式進行新聞的傳播。以短視頻為例,短視頻可以持續三十秒左右的時間,最近各個報業機構紛紛制作了關于疫情的短片,來敬畏為疫情做出貢獻的人物或事件。在新媒體新聞傳播快速發展的日子里,市場和受眾對新聞工作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進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對信息的需求[3]。因此,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要從受眾需求出發,盡可能地挖掘出受眾感興趣、喜歡的新聞信息,從而在最大限度上促進新媒體的進步與發展。總之,在新聞進行傳播的過程之中,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人員不能掉以輕心,要時刻保持警惕。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人員不僅要充分利用長尾效應的特征盡可能的充實和豐富傳播內容和傳播途徑,而且還需要善于使用新媒體平臺,積極主動地挖掘新聞的全貌,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證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與準確性。與此同時,新聞機構和新聞工作人員在搜集、記錄、撰寫、報道相關新聞信息時,一定要做到公正、客觀,不能摻雜一點個人情感和觀點,扭曲新聞信息的事實,從而在最大限度上給予人們最真實的新聞。
參考文獻:
[1]雷慎策,李玉萍.新媒體新聞傳播的長尾效應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9(3):155.
[2]楊超.新媒體新聞傳播長尾效應研究[J].中國報業,2014(24):19-20.
[3]夏菁.新媒體新聞傳播的長尾效應[J].傳媒論壇,2020,3(15):39-40.
作者:陳曉曦 單位:佳木斯市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