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思政教育與傳統思政教育互動模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文章首先概括了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模式,然后闡述了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和傳統思政教育的優勢,最后提出了幾點優化策略,主要包括加強高校思政網站建設、加強高校互動機制的構建、延伸傳統思政教育內容、強化思政教育的輔助性作用等,從而實現高校網絡思政教育與傳統思政教育的互動整合目標。
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傳統思政教育;互動模式
通過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施,可以引導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確保形成思政意識。在新形勢下,加強思政教育尤為關鍵。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中,明確提出高校思政工作,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提升,在互聯網不斷發展的形勢之下,對于大學生來說,網絡的親和力比較顯著,傳統的思政教育與預期結果并不相符,所以傳統思政教育必須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從而與時展需求保持高度的抑制。
一、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與傳統思想政治教育互動模式
(一)網絡思政教育以傳統思政教育模式為主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網絡思政教育屬于全新的傳播方式之一,其重要特點就是新穎性和易于接受性,以此來促進大學生思想教育的順利進行。因此,在網絡思政教育實施過程中,傳統思政教育屬于基礎性地位。同時,在時代不斷發展過程中,對傳統思政教育所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必須實現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確保思政教育內容與其生活場景和思維方式相符合,確保良好的傳播效果。對于大學生而言,要使其認識到網絡思政教育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在網絡空間內,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對社會熱點和時事問題進行討論和交流,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規范的價值觀念[1]。
(二)網絡思政教育和傳統以主要觀察和主要解決方式為主網絡思政教育,基于網絡世界可以實時觀察和分析學生的情況,如心理狀況和思想狀況等。在傳統思政教育中,大學生主要借助輔導員自身對學生的了解來搜集信息,以此來認識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等,但是一些學生在表達自己想法時較被動。而在網絡思政教育中,可以在網絡的幫助下,自由表達自己的心聲。高校思政工作者在進入網絡空間后,可以對學生生活進行充分了解,比如寢室關系、學習狀況等?;诖?,思政工作者可以對學生不易發現的心理動態予以關注。網絡思政教育所發現的問題,與現實的社會環境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本質性的探究以后,與復雜的家庭關系和成長背景等密不可分。要想順利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有賴于現實社會。
(三)網絡思政教育和傳統思政教育的緊密配合現階段,諸多學生對網絡比較依賴,一些學生對電腦游戲比較癡迷,這已經成為高校思政工作者共同關注的話題之一,但是這并不要求全面禁止學生上網。因此,反映出一個社會現實,就是要引導學生對現實社會與網絡社會的關系進行協調處理,這已經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2],而在這一問題上,理性教育方式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借助網絡思政教育,對正確規范的網絡方式進行宣傳、引導。同時,通過傳統思政教育形式的開展,如班會等,可以引導學生對現實社會的生活狀況進行真實表述。通過講述歷史進程,并分析社會時事,可以使學生借助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好地認識和觀察社會。借助責任感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努力、負責任的重要性,同時,由于當前就業形勢比較嚴峻,也可以使大學生迅速適應社會,彰顯自我價值,從而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和傳統思政教育互動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一)高校網絡思政教育1.開行性。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突破了學習時間和空間方面的限制,實現了思政教育學習范圍的拓展。大學生可以借助網絡思政教育,將思政理論方面的指導和講解整合在一起,而且在網絡上,還可以下載最新的學習資料。2.個性化。對于傳統高校思政教育來說,其教育資源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很難與因材施教要求相符合,從而不利于貫徹落實思政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也與素質教育要求懸殊。而對于網絡思政教育來說[3],可以從學習者的實際學習能力出發,做到因材施教。在實質上,網絡思政教育作為學習空間,具有顯著的虛擬性特點,學習者可以借助網絡途徑,將其傳送給教師?;诖耍處煵粌H可以充分了解學習者的思政學習情況,而且還可以有針對性地指導,有效指導薄弱化的環節,從而使教育方式與個性化整合在一起。
(二)傳統思政教育在體驗性方面,在傳統思政教育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可以與原材料真實接觸在一起,然后自己進行加工和處理,從而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從而使學習者在傳統思政教育學習中獲得良好的體驗感。
三、高校網絡思想教育與傳統思政教育的互動策略分析
(一)加強高校思政網站建設在社會不斷發展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與互聯網結合在一起,已經成為一大發展趨勢,也可以順應思政教育的改革發展潮流。但是,現階段,高校網絡思政教育仍然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統一指導和管理有待改進,而且在建設高校思政教育網站時,標準化的統一管理也嚴重缺失。基于此,各個高校必須提高對建設校園思政網站的高度重視,統一管理網站[4],并加強長遠規劃建設,將統一領導落實下去,對校內思政教育予以全方位、多角度領域的管理。同時,要充分掌握高校網絡思政教育的發展方向,將綜合發展模式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網站,為提高思政教育水平創造有利條件,從而滿足大學生思想和情操方面的培養需求。
(二)加強高?;訖C制的構建要基于全國性視角,加強思政教育聯盟的構建,不斷提高高校互動機制的完善性,為高校之間的交流和配合創造有利條件,突破以往傳統的封閉模式,加強網絡資源的合理應用,從而有效推動高校網絡思政教育。此外,在建設高校思政教育網站時,還要明確其主題[5],內容也要確保高度的合理性,彰顯網絡的開放性和互動性,更好地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網絡思政教育和傳統思政教育的互動是至為關鍵的,可以實現相互促進、緊密融合,共同致力于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提升,培養出一大批高素質的思政教育人才,從而為高校發展帶來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李嘉琦.新媒體時代下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徑探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08):39-40.
[2]祁鳴鳴.探究新形勢下應用網絡新媒體建設高校思政教育新陣地[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38(08):91-93.
[3]李晞.“互聯網+”時代提升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途徑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08):209-211.
[4]李思東.以網絡手段促進高校學生管理與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發展[J].智庫時代,2019,(36):145-146.
[5]張歡.“互聯網+”時代的高校輔導員開展網絡思政教育的挑戰與對策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2):14-15.
作者:于英煥 單位:長春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