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體育游戲體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我們可以發現,那些與教學內容聯系緊密、趣味性強、具有較高可操作性的體育游戲往往更受到教師和學生的歡迎,它對于提升教學質量,達到教師教學目的往往更直觀有效。但問題在于,教師如果沒有對體育游戲的內容進行創新,就容易引起學生的厭倦感,很多體育游戲學生已經“玩”過多次,再以老內容進行體育游戲教學也只是重復操練,再好的體育游戲不經過創新應用都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2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的應用建議
2.1對體育游戲的應用時機進行準確把握
很多教師在體育教學中不知道該在何時應用體育游戲,其實縱觀一節體育課的課程安排我們可以發現,一般的體育課程可以分為課前開始的準備階段、課程中的基本階段、課程結束后階段。作為體育教學的手段之一,同樣的一個體育游戲在不同的時機應用,會達到不同的質量效果。比如在這三個階段中:
(1)課前準備階段的體育游戲要以熱身輔助類的游戲為主,目的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活動身體防止運動損傷,常見的游戲包括“口令反說”(即命令的同學說稍息,其他同學則立正)等;
(2)基本部分的體育游戲是體育教學中的關鍵部分,這部分游戲內容的選擇要與教學內容相關,一方面要提升學生的興奮程度;另一方面要通過體育游戲達到體育知識、技能、意志品質的培養。例如在籃球項目的運球技術練習中,學生在運球時不抬頭,就可以采用“運球追拍人”的游戲,利用半塊場地,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合理安排游戲時間,避免了運球練習過程中的單調乏味性;
(3)課程結束階段的體育游戲選擇要以整理放松類的項目為主,在經過一節課之后學生的身體狀態較為疲憊,要選擇讓學生恢復安靜,消除疲勞,重新獲得愉悅的體育游戲項目。如“逢七過”等。
2.2在體育游戲中將體育與職業素養相融合
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要與職業發展掛鉤,要為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服務,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會將一些體育技巧的教學內容融入到游戲之中,通過體育游戲來達到教學目的,實際上一方面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提供身體素質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職業素養。在整個游戲的過程當中,學生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游戲任務,陶冶自己的情操,這其中涉及到了很多體育游戲中的體育精神,如遵守游戲規則、公平競賽、要有拼搏意識、團隊意識等等,在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中,同樣涉及到了工作上的勇于拼搏,堅持不懈,要與同事之間有團隊合作,公平競爭的意識等,教師要注意將體育游戲與學生的職業發展結合起來,發揮體育游戲的多重功能,不僅要讓學生在體育游戲的過程當中學到體育知識和技能,強健身體,還要讓學生學到體育精神,為職業發展服務,讓體育游戲的效用達到最大化。
2.3體育游戲的教學目的要遵循學生專業發展方向
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師會經常在教學中應用體育游戲,這一過程的游戲內容選擇要與學生專業發展方向相一致,要為學生的職業發展服務,不同職業的學生通過體育游戲所達到的目的需求是不一樣的。例如,導游類專業的學生注重體育教學中的體型姿態、上下肢協調能力等,所以在體育游戲內容的選擇上以耐力培養,動作靈敏準確為主;師范類專業的學生將來從事教師職業,所以體育游戲的內容選擇上要以站姿、耐力、體型等方面為主,結合教師上課時的狀態,發展肩帶肌、腿部肌肉的力量,一般耐力與下肢靜力性耐力;技工修理類專業的學生需要良好的上肢力量、手指手腕的靈活性、靜力性耐力等,所以體育游戲應發展上肢的動力性耐力、肩帶軀干的耐力,最后上文提到的會計、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此類職業具有明顯的較長時間坐姿的需求和注意力、專注能力上的要求,針對坐姿問題可以著重發展學生的腰背力量和頸椎耐力,同時加強手指協調能力的培養。
2.4要發揮教師在游戲結束后的評價作用
很多教師在開展體育游戲教學活動中往往存在虎頭蛇尾的問題,體育游戲在熱熱鬧鬧結束后便草草收場,沒有在教學過程中進一步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缺乏對學生在游戲表現中的客觀評價,大大削弱了體育游戲的教學效果。教師對學生在游戲過程中的評價也要站在職業發展的角度上,評價的態度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讓學生對整個體育游戲的過程進行梳理和小結,明白此項體育游戲對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意義。在評價內容方面,教師的視野不應僅僅局限在體育游戲本身,除了對體育游戲的過程進行詳細點評外,還要善于發現學生在游戲過程當中的拼搏精神、團隊意識、體育精神等,鼓勵學生勇于拼搏,永不言棄,將這些優秀品質帶到未來的職業發展中。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工作當中應用體育游戲,不僅受到學生的歡迎,還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可謂一舉多得。作為體育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環節,體育游戲在應用的過程中還需要有更為深入細致的把控。在對體育游戲有深入的理解之后,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讓體育游戲發揮出自身的作用,為學生在將來能有更好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祁微 單位:江蘇省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