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校體育教學發展淺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和專家訪談等方法,對動商理念的提出背景及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體現進行歸納分析,并探討將動商理念如何應用到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研究結果表明:動商理念是在學生體質不斷下降而未能得到有效提高的背景下提出的。動商對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改造心智和智商、塑造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領導、教師、學生都應從思想上進行轉變,從上至下積極傳播動商理念,并在動商理念的導向下積極開展體育的課程改革,優化體育課程設計,做好體育教學反饋,以期不斷提高大學生動商水平,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關鍵詞:動商體育教學價值路徑
1動商理念的提出
近年來,應試教育的重壓,鍛煉條件的不足,運動意識的缺乏,使得人們逐漸退化為只能行走不能奔跑,而僅有的學校體育課也成為學生完成的一種任務。從1985年到2015年30年間,各種調查數據表明學生的超重肥胖,近視率都在逐漸提升,身體素質各項指標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尤其是在各種長跑或體質測試中頻繁出現猝死現象。[1]追溯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應試教育導致片面追求升學率,出現重智育、輕體育的現象,嚴重忽視體育鍛煉給學生帶來的益處;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學校體育硬件設施,學生的體育活動和體育課程得不到保障;而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家長以及學生自身缺乏體育鍛煉意識。因此喚醒他們的鍛煉意識極其重要。動商理念是在我國學生體質不斷下降而未能得到有效提高的背景下由南京理工大學王宗平教授首先提出的。動商是指人身體運動的商數,是一個人克服自身和客觀事物,以實現運動為目的,是人的運動天賦水平和運動潛能的發揮能力,主要包括體育素質綜合商數、體育心理綜合商數和身體機能綜合商數,三者協調統一形成動商。[2]因此可以看出,動商是從運動的本質出發,注重一切以運動為前提,不斷提高體育運動意識,培養人們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王教授從智商和情商中汲取靈感,追溯多元智力理論進而提出了動商這一全新理念。[3]2012年《中國體育報》發表的一篇《關注動商,提高學生運動潛能》[4]的文章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自此也引起學術界的注意,推動了動商的快速發展,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2動商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價值體現
2.1增強學生體質,促進身心健康
健康的身體是人們進行正常生活的基礎,動商的理念就是立足體育鍛煉,著力于改變學生、教師、家長和學校輕體育的觀念,讓學生自覺參與體育運動,改造學生的情商和智商,引導學生對自身身體進行自我管理,把握自身健康狀況,使學生成為身體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具有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健全人格的人。合理有效的體育鍛煉不僅能增強體質,而且能有效緩解壓力,改善情緒,消除學生不良心理的出現。研究表明,合理的進行體育運動有利于大腦內啡肽和多巴胺等激素的分泌,使人產生愉快感和幸福感。
2.2改造心智與智商,促進三商融合發展
2013年美國哈佛教授約翰•瑞迪撰寫的《運動改造大腦》[5]一書論證了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不單單是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魄,而且還能改造心智和智商,讓孩子更健康、更快樂、更聰敏。所以,經常參與體育鍛煉不僅不會影響學習,反而能夠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因此,經常進行體育鍛煉不僅有利于身體素質的提高和身心健康的發展,也有利于智力的提升。運動對智力的發展主要體現在感知、觀察、注意、想象、記憶、思維能力的提高和大腦功能的改善。研究認為每周進行3次,每次30分鐘的徒步,能夠使大腦的注意力、學習和抽象思維能力提高15%[6];經常參加舞蹈訓練能夠很好的開發右腦;定期參加定向越野運動可以提高學習能力和判斷能力;經常參加瑜伽運動能夠使心情舒暢,提高對自身身體的控制能力等等;此外,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可以增強與人溝通的能力,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所以說動商是始于運動而又超越運動的一種理念。正如所說的“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7]重視動商的發展是智商和情商發展的保證,只有智商、情商、動商在空間上的高度融合發展,才能保證個體最大社會價值的實現。
2.3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塑造健全人格
學校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重要基地,而體育就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動商研究者尚云力指出:“對于一個人動商的培養是基于體育活動而獲得心理表達的過程,參與、理解、團結、奮斗、友誼、寬容,都是人文價值觀的體現”。[6]英國思想家洛克曾提出:“有健全的身體,才有健全的精神”。[8]學校的體育教育應從培養學生一項或幾項能夠終身堅持的運動項目出發,這在增強學生體質的同時,也能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滿足。在學習運動技能的過程中,學生將理論和身體實踐相結合,從而很好地培養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在對自己經常從事的體育項目中不斷提高的過程,也是培養和增強自我定位和決策能力的過程。[9]此外學生在運動過程中呈現出的動作美,形態美等,也是培養一個人審美能力過程。通過體育鍛煉形成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事業未來成功的有利保證,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徑。
3動商理念導向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發展路徑分析
3.1傳播動商理念,營造校園動商氛圍
動商的概念源于學校體育教學,并對學校體育教學產生積極影響,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引入動商理念應為回歸本體。在學生體質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動商理念的傳播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而動商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想要發揮良好的作用,就需要學校各方面觀念的有機融合,這也為動商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長期發揮作用提供保證。
3.1.1領導層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高校的領導是學校發展的支柱,這將不可避免地要求領導層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并擁有教學改革的思想和愿景。目前,高校各學科正在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積累了大量的教學改革經驗,唯獨體育學科,由于它自身的獨特性,改革的進程速度較為緩慢,一些實質性的改革成果也是了了可見。關鍵在于一些高校領導對學校體育教學關注較少,對相關教學改革缺乏包容性。例如,南京理工大學“爬樹”課程的開設,打破了常規的體育教學,讓體育回歸自然。如果高校領導缺乏寬容意識,則動商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發展將難以落實。因此,對于動商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得以良好發展,必須加強對動商的宣傳,使高校領導層充分認識動商的價值,以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與發展。
3.1.2體育教師應認識動商、傳播動商、應用動商、研究動商
高校體育教師不僅是高校體育教育的執行者,也是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思想的推動者[10],這將直接影響到動商理念能否在體育教育過程中得到良好發展,以及發展的優劣程度。加強高校體育教師的培訓和再教育,掌握動商理念的核心和精神,引導高校體育教師了解、傳播、應用和研究動商是十分重要的。為促進動商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更好的發揮作用,作為體育教師應積極探索動商理念如何與傳統體育教學相結合,且如何應用于體育教學實踐;同時也要加強對青年教師動商意識的培養,鼓勵他們積極探索動商的應用價值,為動商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開發和利用。
3.1.3學生應認識動商、走進動商、發展動商
學生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主體,是高校體育教學的最終受益者;但他們對動商都缺乏基本的了解,很多學生對動商的概念都無從聽說,對動商理念的價值和應用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這些都會給動商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發展帶來阻力。因此,在學生群體中加強對動商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要讓他們逐漸認識動商、走進動商、發展動商。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接受體育課程,積極參與體育課程學習和課外體育鍛煉。
3.2緊扣動商規律,優化高校體育課程設置
動商的發展有其獨特的規律,它與體育的感知和體育運動以及體育運動后的體驗有關;它不僅關系到人們閑暇時間的支配,也關系到人們的運動需求。要將動商理念引入高校體育教學中,應從學生的視角出發,掌握學生的動商發展規律,不斷優化高校體育課程。將動商理念引入高校體育教學,并不是對傳統體育教學的否定,而是對原有體育教學進行優化和改革,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動商的發展。一方面,應對傳統體育課程進行消減和改造,但這種消減是立足動商理念發展和有助學生動商發展的一種針對性消減,在課程的改造方面,更多的要從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出發,增強課程的娛樂性、趣味性。一方面,立足動商課程群的開發建設,從學生的跑、跳、等方面出發,在原有的常規跑、跳練習方法之外,開發一些新型的具有趣味性的課程,例如:在跑方面可進行趣味長跑、定向跑、甚至引入跑酷等;在跳方面,可以進行跳竿、袋鼠跳、跳格子等;此外還要開發其他方面的動商課程,使之成為動商課程系列。另一方面,由于校內體育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局限性,應當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聯合開發動商課程,把校外和校內資源有機整合,能夠極大的增強體育課程的吸引性。
3.3尊重動商差異,優化高校體育課程設計
承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是高校體育動商理念的重要原則,主要表現在性別差異、年級差異、體育能力等方面。要想使動商理念很好的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發揮作用,必須尊重差異、重視差異,從而根據動商理念對體育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場所和教學過程進行不同設計。體育課程設計是體現能否上好一堂課的關鍵,要想讓動商理念在高校體育課程設計中發揮作用。一方面,要根據不同性別對學生的動商基礎和動商發展進行了解,以期為調整教學設計做好基礎工作,同時也要加強與其他院?;蛟合档慕涣?,使教學設計不斷得到優化。一方面,在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設計時,對于新生應以增強體質為主,加以適量的趣味性,當學生逐漸融入學校生活后,應突出娛樂性和趣味性,培養他們形成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讓他們逐漸體驗到運動所帶來的愉快感和幸福感;同時也要有打破常規的思想,可以將不同年級,甚至不同學習階段(中小學)的學生引入高校體育教學課堂中,成立合作教學小組或者幫扶小組,這不僅能夠提高高校學生對體育運動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也能增強高校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的興趣。另一方面,在針對學生運動能力差異方面,經常參與體育鍛煉的學生運動能力較強,動商也較高,而缺乏體育鍛煉的學生運動能力較差,且動商待提高,因此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一問題,也可以成立合作學習小組,通過動商高的同學與動商低的同學進行合作學習、互助學習進行教學設計,進而實現學生動商的全面提升。
3.4注重動商效果,做好體育教學反饋
體育教學反饋是教學的總結和反思,能夠更好地把握教學過程,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設計,是檢驗教師和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手段。因此,必須認真把握教學反饋,通過教學反饋把握教學動態,為動商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創造有利條件。教師是動商理念體育教學的實施者,學生是動商理念教學的對象和體驗者,學生對動商理念體育教學的反饋是提高教師教學效果的關鍵,反饋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通過訪談、問卷等。教師對于學生的反饋應進行統計梳理,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與此同時,對于學生的反饋也要積極的進行跟蹤調查,及時掌握學生的運動動態,以至于他們進入一種穩定的運動學習狀態。此外,也可以通過現代信息工具進行教學和反饋,例如,使用信息化手段進行體育教學,一方面教師通過信息平臺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后體育學習數據的分析,了解學生學習狀態,一方面,學生能通過信息平臺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對學生進行調查,充分的增強了體育教學和反饋的緊密結合,時刻把握學生動商的發展動向。
4結論
動商理念的深入發展對提高高校大學生身體素質、改造心智與智商、培養健全人格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導向。對于動商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學校應從上至下積極營造動商氛圍,領導應具有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意識,教師應具有認識動商、傳播動商、應用動商和研究動商的思想,學生應具有認識動商、走進動商、發展動商的思想,并在動商理念的導向下積極開展體育課程改革,優化體育課程設計,做好體育教學反饋,積極提高學生的體育參與度,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增強學生動商,推進健康中國的建設。
作者:李潔明 單位:常州工程職業技術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