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采茶舞的體育教學改革探索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采茶舞蹈在校園文化中具有良好參與性和兼容性,采茶舞蹈也是和諧校園、良好校園文化的有效載體和展示平臺。江西省范圍內的很多高校、中小學校園已經在嘗試開展采茶舞教學。采茶舞進課堂,豐富了體育課堂教學的內容,促進了校園體育藝術的發展。采茶舞在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內涵的同時,也有助于傳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學藝術與精神,發展學生個性,達到修身養性的作用。反過來看,采茶舞在高校的普及實際上也為自身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全新的平臺,為采茶舞的創新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關鍵詞:民俗傳統體育;采茶舞;高校;體育教學
1采茶舞進校園的意義
1.1學校層面
豐富校園文化,提升中華傳統教育高校不僅肩負著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教授專業理論與技能的人才培養的基本任務,更是傳播和培育中華民族傳統人文教育的重要基地,促進大學生對人文知識的理解、思想觀念的轉變、道德修養的認知、行為方式的約束、個人價值的取向等都有著直接的重要影響。采茶舞簡單而直接地體現了我國從事采茶行業基層民眾生活、生產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真實現狀,從文化層面也直接體現了中華民族最為傳統的勤勞、樸實、勇敢、機智、熱愛生活和艱苦樸素的精神與美德。因此,在學習生存、生活、生產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加強人文教育,不斷灌輸傳統人文教育,使當代大學生更好認清自己所處的歷史階段的重要歷史責任,有助于幫助大學生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保持健康的身心發展。
1.2社會層面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采茶文化受眾人群和專業人才是采茶舞傳承和發展的最基本的因素。受眾人群是采茶舞傳承與發展的外部因素,專業人才是采茶舞傳承與發展的內部推動力。采茶舞屬于地方性小劇種,因此從事采茶舞編導、表演、音樂、舞臺等的專業人才相對匱乏。因此,校園成為在新時期推動采茶舞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方面,校園學子來自全國各地,能夠將采茶文化傳播到更廣闊的地域文化中去;另一方面,校園開設采茶舞課堂,有助于培養采茶舞從業者的素質,更好地推動采茶舞的創新與發展。
1.3學生層面
發展個性,培養大學生對民俗傳統文化的理解與繼承現代社會的經濟生活方式,造就了顛覆式的青年一代的精神需求與物質需求的變革。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環境背景下,社會、學校、家長越來越發現必須在教育中重塑青年一代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理解與繼承,以保證新的接班人和生產力資源在精神與思想戰線的統一。中華民族擁有著獨特的傳統文化,這也是過去幾千年我國整個社會、民族發展和進步精神的基石。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力發展民族傳統文化,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對于提高育人標準,育人質量,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創新發展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2采茶舞體育教學的可行性分析
2.1傳承與發展的可能性分析
高校作為傳播人類文明和文化知識的重要場所,肩負著傳承和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歷史重任,在高校開展采茶舞的體育教學也是實現這一重任的體現之一。采茶舞在江西省贛南地區很多中小學的課外體育活動和舞蹈比賽中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由于還沒有上升到足夠的重視程度,目前還沒有成為一門正式的體育課程并得以普及教學。采茶舞的主要表演形式有舞臺劇、場景劇、廣場舞等,對于學習者和參與者自身的要求不高,采茶舞進校園在國內很多地區已經廣泛開展,例如:廣西、貴州等地的桂東南采茶舞等傳統體育項目已經作為體育教學資源引入校園體育課堂和課外體育活動。在融入了地域性的特色歷史文化的同時,還貫穿了文化價值觀和個人價值觀的教育,其所包含的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都符合校園文化教育教學的需要。
2.2硬件設施建設
采茶舞的主要表演形式有舞臺劇、場景劇、廣場舞等,幾個人即可組成一個團隊,也可數十人完成一個表演。對于校園這種文化藝術底蘊比較濃厚,經常開展大型晚會或文藝演出的場所來說,場地設施條件是可以滿足常規的采茶舞教學和表演需要的。北京舞蹈學院早在1959年就開始創編了贛南采茶舞教材,并在舞蹈專業教學中成功實施采茶舞的教學實驗。廣東舞蹈學校也于1963年開始在舞蹈專業教學中成功實施采茶舞的教學。雖然都有過成功的教學經歷,但因當時大環境的局限性,還未能系統完整地列入教學體系進行規范。直到1986年,北京舞蹈學院建立了獨立的中國民間舞蹈系,并由贛南藝術學校民間舞蹈教師陳賓茂先生擔任客座教授,這也是贛南采茶舞蹈正式進入教學體系的里程碑。之后,眾多藝術類院校和文化學者開始對采茶舞蹈進行研究和推廣。
2.3軟件設施建設
采茶舞在江西省范圍內的很多高校、中小學校園已經在嘗試開展并發揚傳承。目前作為一門正式的課程在校園里普及還需要鋪墊一定的基礎。比較典型的成功代表有原贛州高等師范學校也就是現在的贛南師范學院的教師所創編的《小小采茶迷》在“2014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邀請賽——中國56個民族青少年藝術人才大賽”中獲得表演三等獎。《小小采茶迷》很好地體現了采茶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將贛南采茶戲融入了現代舞的舞蹈元素,既體現了傳統民俗文化的魅力,也展現了現代舞蹈元素的氣息,可以說是對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創新,也為采茶文化在校園文化的普及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為采茶文化從民間區域性文化走向大眾文化進行了良好的文化積淀。郭磊教授所編寫《贛南采茶舞蹈教材與教學實踐》教材對于推動贛南采茶舞蹈教學走進高等教育體系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該書不僅介紹了贛南采茶文化的歷史淵源、表演特色、角色特點,也對學習者的技術重難點、學習要求、課堂訓練、舞蹈創編、音樂創編等方面給予了指導。該教材被廣泛應用于國內舞蹈院校教學和研究參考使用。玉林師范學院在傳統《打杯舞》的基礎上改編創作了新版《打杯舞》。在2008年全國大學生文化藝術展演舞蹈普通組獲得二等獎。江西理工大學拉拉操隊將采茶舞的動作融入現代拉拉操表演中,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拉拉操總決賽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并成為北京奧運會的“中國拉拉寶貝”。以此可見,在我國校園,采茶舞的體育教學已經有所發展,師資隊伍雖然還不夠健全,但是已經具有開展此項教學工作的基礎,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專業化的團隊建設。
2.4借鑒學習
雖然國內高校目前采茶舞體育教學普及程度不高,但在江西省20多所藝術類院校中已有2所開設了采茶舞蹈專業。江西贛南地區是采茶舞元素最為濃郁的區域,其采茶舞所包含的文化、藝術、音樂、舞蹈動作等很多元素出自該區域。因此,在借鑒學習的時候應該抱著創新的理念但不能忘本的宗旨,在保持原有傳統元素的同時,融入現代社會經濟生活與表現形式的新的理念,將新的文學、藝術、音樂、舞蹈等元素融入采茶舞的音樂創作、舞蹈動作的創作、舞蹈劇本的創作過程中。
3采茶舞體育教學課程體系分析
體育舞蹈課程在高校體育教學體系中早已形成了完善的教學體系,不論是公共體育選修課,還是體育專業學生普修課與專業課都具有較好的教學基礎。采茶舞雖然也是舞蹈的一種,但畢竟是獨特的民俗體育舞蹈項目,有其自身區別于其他舞種的文化元素與技術元素。因此,在高校課程體系中開展采茶舞的體育教學需要根據采茶舞的特點循序漸進地開展此項工作。
3.1理論方面
校園采茶舞的理論教學應該更注重精神層面的傳遞,通過理論與技術的學習與體會,讓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和理解采茶文化的傳統文化內涵和精神意義。校園采茶舞在校園里開展,其最重要的任務是傳授采茶舞的動作技能,傳承和發展采茶舞的文化精髓,只有深刻認識和理解了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運用到舞蹈動作中,不斷開拓和創新思維,促進采茶舞的發展和創新。同時也能實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科學素養、文化素養、創新素養的培育。
3.2技術方面
技術教學要注重情感、氣質、肢體、挑戰、創新等元素的融合與創新,并結合多媒體展示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體會采茶舞蹈動作的同時能更深層次地感悟舞蹈動作的精神與文化內涵的實質。舞蹈藝術的學習與實踐過程重在體驗、參與、表現。現代信息技術的表現形式能夠生動、形象、客觀、深刻地將采茶舞的舞蹈藝術、語言特色、音樂旋律、地域文化、學習要點、注意事項等環節重現在觀眾和學習者眼前,有助于提高認知和接受水平,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動采茶文化在校園里的普及和開展,從而擴大采茶文化在社會范圍的傳承與發展。
3.3實踐方面
在指導學生學習和參與各種采茶舞蹈的社會實踐過程中,必須遵循體育教學規律:循序漸進、分層實施、回歸本土、適應范圍等基本原則。同時注重圍繞學習與體驗目標指導學生完成相關學習與考評任務。在創新與突破方面:緊緊圍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實踐目標指導學生在采茶舞的創編、音樂、表演等方面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肖駐華.粵北采茶戲進校園對大學生人文教育的作用[J].戲劇之家,2014(3):40.
[2]劉斌,楊林.新時期如何創作出優秀的贛南采茶舞蹈作品[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9(3):77-79.
[3]黃文華.跳好贛南采茶舞的三個環節[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4(10):42-43.
[4]李俊玲,楊林.贛南采茶舞蹈實踐教學探索與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2):154-155.
[5]屈紅梅.璞中有真意民間有華彩———試析《贛南采茶舞蹈教材與教學實踐》編寫特色[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4(S2)102-106.
[6]孫慶彬,凌穎,周家金.民族傳統體育校園化改編的方法探析———以民間采茶舞的體育教學改編為例[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4,35(5):78-81.
[7]周家金,黃向平,孫慶彬.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植入式”教學模式探析———以桂東南采茶舞引入高校體育課堂為例[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4(5):57-61.
作者:李林朱 于燕燕 單位:無錫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 無錫太湖國際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