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形勢下體育教育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第一篇
1.職業觀
新形勢下,教學匠的以本為本的任務式教學,已經不適合時展的要求,體育教師應該從職業型教書匠轉變為事業型的教育者,要以教育者、教育家的風范去從事本職的教學實踐活動,必須要了解教育的政策,必須把教育與社會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必須要有未來的意識,開拓的意識參與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培養、造就全面、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人才。盡管不是每位教師都能成為教育家,但是必須要以此為目標,以此為方向去探索,去拼搏,去發展。
2.成才觀
現代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除了師德教育之外,對體育教師的知識與技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滿足知識與技能的要求,首先是學習,要樹立終生學習的自覺性,當今的社會是個知識爆炸、瞬息萬變的社會,要根據社會發展的節奏,針對教學實踐的要求,向實踐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專家學習、向學生學習。其次是要做好知識更新,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加厚文化底蘊,關鍵是加強人文科學的學習,提高和培養人文精神,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做人、做學問的道理。除此之外,要積極探索現代人們所喜歡的運動項目,體育的教學不僅只是會跑、會跳、會打球,還要把人們所喜歡的、接受的引入課堂。
3.教學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提出“教是為了最終達到不需要教”,所以教學關鍵還是培養學生的興趣,不能按照傳統的體育教育觀念,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實施運動教育,呈現出教學程序式、訓練化,忽略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鍛煉習慣的養成。通過體育教學過程,以不同學生的不同興趣,通過教師不斷引導和激發,將反復的、不穩定的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轉變為穩定的興趣和心理特征。
4.師生觀
體育教學區別于其他的課程,顯得更加復雜,傳統的教學模式更多強調的是教師的權威、強調師道尊嚴,學生只能無條件服從,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的一切,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這種教學觀念和模式讓師生關系緊張,出現了很多的不和諧,體罰、變相體罰、無視學生人格、諷刺挖苦,甚至打罵現象層出不窮,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習的效果。所以,現代的體育,要剔除傳統教育的弊端,教師必須要營造好良好學習環境,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平等的處理教與學的問題,培養學生自尊、自立、自信、自強、勇于挑戰的現代人才,關鍵是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寬容學生,因材施教,肯定學生的差異性,正確的引導,對成績比較差的同學,應該多關心、多幫助、使其提高。
二、結語
總之,新形勢下體育教學觀念的轉變是當前體育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長期以來,傳統的教學觀念在體育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現在還占據比較重要的分量,要想轉變觀念,學校必須要高度重視,把觀念的轉變放在首位,教師要從小事做起,從具體細小的環節上逐步轉變,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盡快趕上時代的步伐,積重難返,這個過程需要時間,只要所有的體育教師們思想上重視,始終把它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研究課,體育教學觀念很快就會迎來新的春天。
作者:易偉明 黃艷軍 單位:邵陽學院體育系
第二篇
1、新形勢下重慶市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整體就業形勢的研究
高校的主要職責是培養人才,培養人才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大學生就業,培養合格的大學生服務社會,要了解重慶市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整體就業形勢,首先要從就業率、就業崗位、畢業生工作待遇、畢業生自我能力評價、社會的需求這幾點出發。
1.1、重慶市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近三年來的就業率
由于大學生的就業直接影響到高校的招生,在競爭激烈的高校隊伍當中,大學生就業率成為了學校發展與生存的命脈,大學生就業率對于高校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效果最有力的檢驗,要了解一所高校是否辦學合理、是否能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就業率能夠反映最真實的情況。要了解重慶市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現狀,務必對就業率作出客觀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湖南省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在逐年下降,雖然較之全國大學生70%的就業率來說算比較高的,但是前景仍然不容樂觀。
1.2、重慶市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分析
就業崗位是否適合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學生能夠適應所在的崗位,也影響到畢業生能否在該崗位長久的工作,能否在該崗位上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因此對湖南省重慶市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的調查也非常有必要。調查結果表明,該省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大多數選擇到沿海發達城市與中小城市就業,而西部地區、縣城、鄉鎮這些急需要人才、而且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地方則極少有學生投身其中,由此可見,鼓勵大學生到西部去、到農村去服務再尋找出路是一條可行的方向。
2、新形勢下重慶市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就業率下降的成因分析
新形勢下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在社會因素、學校因素、學生自身的因素。
2.1、影響大學生就業的社會因素
因為計劃生育政策的順利實施,據重慶市近三年來的年鑒記載:從2000年到2006年的六年間,重慶市中小學生人數以平均每的8.14%的比例在減少,各中小學需要的教師崗位也隨之減少,教育部提出,中小學體育教師數量已趨飽和,下一個階段以提高體育教師的學歷、職稱為主。而越來越多的工作單位招聘人才時將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放在首位。由此可見,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數量和質量上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這一改變,導致了許多大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的需求,一畢業就面臨失業。
2.2、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學校因素
人的一生接受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小學教育到中學教育再到大學教育,其中,大學教育是最能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的搖籃,高校從學生入學的那一記刻起,對學生的人生職業規劃、思想道德教育、專業技能的教學、綜合能力的培養、就業方法的指導,都與學生的就業緊密相關。學校培養出學生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是否具備競爭能力,學生是否具備競爭能力,又直接影響到就業率,而就業率的高低,則關系到高校是否能持續發展,學生的質量、就業率的高低與學校的發展三者之間相互聯系又互相影響。
2.3、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學生自身因素
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大學生自身的壓力無疑是最大的,優勝劣汰的環境下,誰更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誰就能夠在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的價值。然而,競爭是殘酷的,社會的要求是苛刻的,既要求專業技術過硬,又要求德才兼備,還要求綜合素質較高,總之,如果把學生作為學校生產出來的一件商品的話,那么學所學校的商品質量更好,當然就能贏得更多的就業市場。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中,來自學生自身的有心理素質、意志品質、綜合素質、求職技巧等等各方面,這一些因素是學生通過四年學習后通過社會檢驗的資本,可以歸納為學生的質量,用人單位偏愛的肯定是質量好的學生,因此,學生質量的好壞,影響到大學生的就業。
2.4、影響重慶市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因素
重慶市在社會因素上與我國其他省市一樣,因為計劃生育政策,中小學生人數逐漸減少這一因素是不容置疑的。而通過前面對用人的評價分析,多數用人單重慶市普通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現獻與對策研究2009武漢體育學院碩士學位論文位認為重慶市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綜合能力較差,畢業生的綜合能力較差表示培養的學生質量不過關,不具備市場競爭能力。學生質量較差,應當從學校和學生自身找原因,從學校對學生的人生職業規劃、思想道德教育、專業技能的教學、綜合能力的培養、就業方法的指導上找原因;從學生的心理素質、意志品質、綜合素質、求職技巧上找原因,學生的以上能力有一半以上來自課堂,所以,我們主要對湖南省開設體育教育專業的普通高校進行分析。高校是以教學為主體的,學生所學知識大部分來自課堂,影響學生質量的高低的主要因素是該專業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包括課程的設置、實踐實習、課外活動等,而這其中,課程是教學的主體,所以,湖南省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主導因素為專業課程設置。
3、結論與建議
(1)在新的就業形勢下.體育教育專業就業難度日趨增大,學生擇業取向呈現多元化趨勢,專業對口觀念逐漸淡化;
(2)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期望值較高.在就業選擇上大都傾向于城市。工資待遇高、傳統就業去向的工作單位,影響畢業生順利就業;
(3)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在求職準備上還存在不足,盡管有較強的競爭意識,但在求職技巧和方法上還存在不足,在求職的情緒狀態不穩定;
(4)建議針對當前的社會需求現狀和學生實際,開展個性化就業指導工作。不但要幫助畢業生提高業務能力,更應該幫助他們轉變觀念,提高認識,完善心理,適應社會。
作者:黃婧 單位:重慶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