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丁香婷婷妞妞基地-国产人人爱-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国产人成-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91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學3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學3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學3篇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篇1

摘要: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體育課課程思政教學建設,有利于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學校“大思政”工作體系。該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文獻資料等方法,分析當前高職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情況與困境,以此為基礎提出針對性建設策略。存在的問題:體育教師思政意識有待提高;體育課程思政目標尚待明確;體育課程內容思政元素欠缺;體育課程教學方法單一;體育課程評價標準有待完善。課程思政教學實現路徑:統籌體育課程教學德育目標;嚴格設計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管理方式;優化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建立健全體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注重提升體育教師道德素養。

關鍵詞:高職體育課程思政問題路徑

高職體育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就應該承擔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政教育的任務,但是受市場經濟及功利主義制度的影響,體育思政教育嚴重缺失,并對體育課富含的思政價值認識不足,基于立德樹人為本的任務,在充分認識當前體育課中思政教育問題的基礎上,建設體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勢在必行。

1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落實課程思政所存在的問題

高職體育作為高校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具有豐富的思政價值與元素,其蘊含的思政元素主要有愛國主義、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團結協作的意識、永不放棄的精神等,體育課是唯一一門理論結合實踐的課程,學生通過實際參與運動、訓練,體會道德價值,思政教育效果好。但是通過查閱大量文獻、專家訪談及學生談話等方式,了解到體育課中思政教學收效甚微,有些教師教學中忽略思政教育,或者不懂如何滲透思政內容,教學方法傳統。研究主要總結以下體育課思政教學中問題[2]。

1.1體育教師思政意識有待提高

體育教師是真正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現實體育教學中教師多注重技術教學、動作評價,忽略了道德評價、體育教師的教學指導、評價等,未能把德育內容交給學生,教師要認識體育育人的正確目的,提高思想認識,并且體育教師要時刻接觸學生,做到言傳身教、榜樣的力量[3]。

1.2體育課程思政目標尚待明確

課程目標是教學課堂的指引,明確課程目標中思政目標,能很好地引導與落實教師思政教學。對高職體育課程目標的分析發現,課程目標中主要將重點放在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三方面,對于情感目標,要更加明確體育德育目標,設定具體的體育思政內容。

1.3體育課程內容思政元素欠缺體育課教材內容中思政元素涵蓋不足,體育與健康教材中一般有理論篇(體育理論概念、高校體育教育、科學鍛煉科學理論、健康營養、運動損傷)、技能實踐(籃球、排球足球等運動概念及技術動作練習),對體育思政教育涉獵甚少,缺少歷史體育愛國事件、排球精神等培養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運動技術學習中缺乏思政元素融入,體育教師在進行動作技能教學時,大多注重技能動作對不對,學生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技術練習上,忽略了技術動作的內涵與價值,并且技能學習中對思政教育的評價很模糊,不好衡量,這也是技能融入思政存在的困難點。體育理論學習中思政元素滲透不足。

1.4體育課程教學方法單一

當前,大部分體育教師采用傳統講解示范法、練習糾錯等教學方式,由于教學方法單一,很難融入思政內容,難以達到方法育人的效果。

1.5體育課程評價標準有待完善

通過調查發現,體育課程中注重技能的考核及運動成績,評價方式注重結果,對學生努力過程、賽場上表現,很少用富含思政元素的評價方式。

2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的實現路徑

體育課程教學德育關乎育人成效。體育課程中思政元素,要潛移默化地滲透到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把握課程思政這一理念,其主要體現在指引性德育目標理念、教學組織與管理、教學評價與方法等方面,促成各種教學要素在這些方面的思政化。

2.1統籌體育課程教學德育目標

體育教育者、推廣者應統一思想,轉變觀念,明確德育目標[4]。且德育目標不能僅指籠統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團隊精神、道德品質抽象概念,更應該明確具體,便于實際操作,如按時歸還器材、遵守比賽規則、上課尊重同學與教師等。

2.2嚴格設計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管理方式

教學管理是課程教學的一個基本因素,科學教學管理,不僅能夠保障教學秩序,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良好的教學管理也是影響學生的一種實踐活動,對于學生的思想意識也會產生影響[5],體育教師要嚴格及設計教學管理方式,既要保證教學的順利實施,更要利用各種管理規范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如課堂常規管理,明確的上課時間、嚴格的教學紀律、規范的管理流程、道德化的管理語言,讓學生身臨其境,養成自覺遵守規章制度的意識,并且把這種意識變成習慣,讓學生明白紀律規范的重要性,指引學生成為一名遵紀守法的公民。

2.3優化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馬克思主義方法論認為,科學的方法能夠認識世界,好的教育內容需要良好的方法進行傳遞。體育課程具有豐富的思政元素,需要科學的方法進行傳遞,優化德育教學方法,確保體育豐富的思政內容得以傳承,如體育對學生的意志品質教育,在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增加困難條件、設置障礙,以促使學生努力去克服,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困難與艱辛。目標引導法:體育教學中合理的育德目標設置,體育教師應結合體育內容和學生實際,提出切實可行的訓練目標與任務,特別關注道德行為目標。學生有目標,就有方向,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克服困難,完成目標,就有成就感,能提高學生的進取心與自信心。巧抓時機法:體育比賽的特點決定了在教學與競賽中時常出現偶發事件,體育教師要抓住時機進行適時的德育教育,如教學考核時,若出現學生自我評價中的舞弊、相互評價的互損、互吹等不客觀評價時,教師要馬上給予恰當的批評教育,明確謙虛、互愛、誠實、客觀的道德品質,這樣也可以增強對學生品德教育的時效性。思政融入法,把長征精神、愛國主義等思政元素融入體育教學中,如把各項技術動作按照不同難度分布到長征路線圖上,完成一個動作難度就可以到達“長征”路途中的一個標志地,從瑞金到延安,這不僅激勵了學生挑戰不同技術動作,更通過“長征”路線進行了長征精神教育。

2.4建立健全體育課程教學評價體系

及時有效的教學評價是體育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道德化的評價標準,更是對學生思政教育的指引。在教學中教學評價方式方法與內容都應遵守道德規范,比如尊重他人是基本道德規范,具體落實在課堂評價中,評價的方式與內容也應該是尊重他人[6]。教學評價時,對于學生身上的拼搏精神、團體榮譽感及時給予鼓勵,評價的言語必須合乎道德規范要求,不得對學生謾罵,對學生不尊重。評價方式上一般采用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注重評價方式的道德化,評價時,既重視學生身體素質發展,更注重道德表現,如學生相互幫助,互相督促,要積極表揚,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道德氛圍。

2.5注重提升體育教師道德素養

體育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更是教學管理、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的組織實施者,只有教師具有高尚的道德素養,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并且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具有榜樣作用[7],所以必須提高體育教師的道德素養,特別是師德素養,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培訓與提高。第一,自上而下地貫徹足球育人傳播,明確足球育人目標,提高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自覺地將立德樹人作為自己工作的第一目標。第二,學校全面開展課程思政交流活動,包含德育、體育等各科教師,共同探討思政教育的方法及教學心得,使教師掌握有效的德育方法和德育技巧。第三,加強體育教師的師德培訓,學習師德內容與行為規范,明確教師示范是非常重要的隱性德育因素,并且要求做好“慎獨”。

3結語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培養目標,“課程思政”將成為未來課程定向、改革、創新的重要環節,高校體育課程蘊含豐富、深厚、多元的思政元素,應潛移默化地滲透到體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應在擁有崇高道德素質的教師前提下,從教學目標、教學組織與管理、教學評價與方法等方面,促成各種教學要素的道德化建設。

作者:王力偉 鄭素曉 單位: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篇2

1前言

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學歷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它與本科教育的最根本區別在于其更加注重為社會培養實踐型、技術型的應用人才,所以高職教育的過程具有一定的職業適應性。體育教學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但高職體育教學長期以來處于較為被動的地位,其教學大多無指定大綱,需要參照普本體育教學體系,但本科以培養學術型、科研型人才為主,而高職教學重實踐并且以強化職業技能訓練為重心,因此本科體育教學大綱無法適應高職體育教學的需求[1]。自2011年以來,國家頒布《全國普通高等職業(專科)院校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試行)》,才使得高職體育教學逐漸步入正軌。但自綱要實施以來,也出現了不少的問題,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大綱所規定的體育教學體系無法很好的體現高職教學的特殊性,忽略了高職的專業特點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要求[2]。所以本研究從高職專業特點入手,分析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構建的理論,使其能更加貼近高職院校學生培養的特點。

2構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的依據

2.1高職教育的特殊性

構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首先必須充分依據高職教育的特殊性。高職教育屬于高等教育體系中的職業教育環節,具有職業性、技術性、專業性等特點。通常其學制為2.5年到3年(以高中為起點),再加上教育實踐環節,其在校所學時間較短[3]。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主要從事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交通運輸等一線高端技能工作,其專業設置緊緊圍繞社會職業的需求,所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以高職學生培養目標為導向,服務學生今后的職業發展為目的,為保障學生順利融入社會和快速適應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2高職體育教學大綱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體系的構建需要以教學大綱為依據。國家在制定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教學大綱時,已經充分考慮到高職院校的特殊性,其大綱明確的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等方面與本科體育教學大綱有著明顯的區分度,重點體現在學生未來職業的適用性方面[4]。同時在教學手段上,除了基本的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運動技能等課堂教學方式以外,還需要圍繞大綱以及學生專業的特殊性,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相應的適應性體育教學。我國自高等教育學科改革之后,基礎科目的教學體系也在不斷優化之中,但高職體育課程在改革的方向上沒有很好的分析自身的特性,盲目追從本科體育教學課程改革,使其教學的針對性不強。所以在構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需要以大綱為依據,并結合不同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有針對性的在教學手段上進行徹底改革[5]。

2.3高職院校職業素質發展特性

體育教育是各階段教育的基礎,不僅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還能在意識形態上對學生潛移默化,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念,這些都是體育教學的基本功能[6]。但除此之外,體育教學還具有一定的拓展功能,尤其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對學生的培養重專業,重技能,一些專業對學生的培養需要具備一定的體育技能,例如航運類專業需要有較好的游泳技能,航空安全專業需要具備良好的武術散打技術,所以此類專業的體育教學能夠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和工作崗位,也是屬于專業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一定的針對性。

3高職院校專業特點與體育課程內容分類的研究

3.1高職院校專業分類研究

高職院校的專業分類具有一定的動態性,其專業設置依據社會職業發展規律進行動態調整。依據現有的高職院校專業分類目錄可以發現其專業設置大都是具有較高的技術含量,并且對應當前社會熱門或者緊缺的行業,部分專業的設置根據院校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采用訂單式培養,就業前景較好[7]。例如近年來軌道交通的迅猛發展,各地高職類院校都開設與軌道交通相關的專業,為地方經濟的發展輸送高素質的技術人才。

3.2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內容分類的研究

高職院校的專業分類涵蓋了我國三大產業的大部分門類,其中不乏一些操作類的崗位,這些崗位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一些職業需要較好的體能素質與之想適配,并且需要較快的反映速度和高度集中的大腦神經。這些都為將來高職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提供了方向。當前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內容分類很多還是參考的本科院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大部分依據學生的體育興趣采用選項課教學,有些專業性較強的高職類院校,例如航運類院校,會結合學生的專業特性開展游泳以及水上救護類的課程。但大多數的院校體育課程內容設置,體育與職業的關系沒有教好體現,只注重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忽略對學生未來職業適應性的關注。

3.3高職院校專業特點與體育課程內容分類相結合的研究

當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開展遇到一些瓶頸。主要體現在學校和學生對于體育課的認知層面,學校對體育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學生的專業發展上,忽略了對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投入,另一方面學生對體育的學習也在態度上也不夠積極,大部分學生認為體育課對于他們將來的職業發展關系不大。所以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設置需要結合專業的特點,進行差異化構建。構建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是體育課程內容選擇與專業高度結合。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要充分考慮學生專業的特點進行相應調整,而不能以統一的教學體系來進行教學。第二是職業環境與體育教學內容相結合。高職學生將來的職業環境對身體素質有著特定的要求,體育教學要能結合職業環境加強對學生特定職業適應能力的培養。第三是職業的工作效能與體育課程教學相匹配。工作效能是決定企業的產能和經濟效益的關鍵因素,其對從業者的身體素質有著很高的要求,中職體育教學需要結合不同職業的工作效能分類進行課程構建,讓學生的身體素質全面發展,提升工作效能。

4構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的框架

構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育框架,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指導思想。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構建不僅要以增強學生身心健康為目的,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同時還需要重點加強對學生的社會環境和職業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結合不同的專業培養職業所需要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完善體育教學對學生核心職業能力的培養[8]。其次就教學內容的構建,教學內容的選擇涉及到教學計劃的安排,一般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安排在第一學期到第四學期,第一學期和第二學期可以安排基礎體育教學,以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為主要目標,第三學期往后結合學生的專業特性選取與之相適應的體育教學內容,開展針對性教學,以便將來能夠更好適應工作環境。最后是課程評價構建,以往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并未完全考慮不同專業之間學習的差異性,采用相對統一的評價標準,其不利于對人才培養的全面衡量。所以今后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的制定需要結合不同專業的特殊性,根據學生所學專業今后的職業發展規律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對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提出更清晰的目標。

5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的實施過程探索

5.1依據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確定體育課程設置的方向

高職院校注重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培養,與本科注重對學生的學科理論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有著本質的區別。所以高職體育課程設置的方向也需要更加側重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尤其在課程設置的起點和方向上,必須緊緊圍繞高職專業特性,深入探索體育與職業能力之間的關系,使得體育教育能夠真正體現高職教育的特性。

5.2根據高職人才培養實際的需求,突出體育課程的重點

體育課程是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程,在課程體系的構建過程中,必須以增強學生身心健康為首要目標,但同時也需要適應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理念,在滿足體育基礎教學的同時,結合專業來對現有的教學體系進行不斷更新,突出課程的重點和特色,同時也需要結合社會職業環境的變化來不斷對教學體系進行改革,從而使課程建設適應社會發展。

5.3針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

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構建,除了要與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相結合,還需要充分考慮學生自身的成長需要。由于高職教育具有自身的特點,很多學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不佳,現有的課程內容設置也沒有較大的新意,體現不出高職教育的特殊性。所以高職院校需要在根本上轉變體育教學的理念,結合學生自身以及專業發展的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充分體現高職人才培養理念。

5.4形成系統的高職體育文化,重視學生個性發展

高職院校要想在傳統體育教學上有突破,還需要積極營造良好的學校體育氛圍,形成系統的高職體育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高職院校一般會在辦學優勢方面有所突出以獲得更好的生源,但在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方面投入的精力有限,制約了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發展。所以今后要加強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帶動學生體育活動參與的積極性,提升體育教學成效。

6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依據高職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以培養學生將來的職業適應性為導向,并能僅僅圍繞教學大綱,結合專業發展,職業需求和學生個人成長等要素,同時還需要洞悉社會職業的發展規律,從而不斷完善高職體育課程體系框架。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體系的實施要結合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學生個性發展和學校體育文化營造等方面,為今后全面有效提升高職體育教育成效提供路徑。

作者:沈永慈 單位:江蘇護理職業學院

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篇3

高職院校開展體育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運動意識。身為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應當具備創新意識,提升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自主性,開展多元化的體育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方式。這會使學生在體育課程中,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心態,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一、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學的現狀

(一)教師教學理念較為陳舊,缺乏體育教學創新意識

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授課中,存在思想觀念較為陳舊、創新意識不強的問題,大多以自身的經驗進行教學。其次,教師在期末的評價中,仍沿用短跑、仰臥起坐、引體向上、跳遠等傳統測評制度,用體育分數代表學生體育成績。這缺乏對學生心理素質、學習態度等方面的有效評價。教師教育理念、評價方法的陳舊和不完善,一方面容易使學生逐漸失去體育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也會讓學生錯誤地認為體育只是為了增強體魄,忽視體育教育更為深刻的含義。

(二)高職體育課程不夠完善,忽視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

高職院校專業課是按照社會所需職業所設立的相應課程,專業教材內容是崗位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一定的職業定向性。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定缺乏特色,沒有將各專業的職業特性融入其中。其仍采用統一標準、統一模式的方式進行教學,這間接表明部分體育教師在教學行為上對專業課程在體育教育中的融入缺乏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通過示范動作讓學生模仿的形式進行教學。學生依靠教師的講解進行練習,缺乏自己的目標,也缺乏一定的動力。

(三)體育課程教學條件滯后,體育教育投入嚴重不足

大部分高職院校中體育鍛煉的器材、場地等方面并沒有得到很大的改善,使得高職體育教育教學的創新受到了制約。在體育教育投入方面,部分學校存在體育設備陳舊、設備維護力度不足等情況,這也會對體育教育改革的步伐產生一定的阻力。因此,高職院校應該重視體育設備的完善,對于體育教育創新和改革必須面對實際,因地制宜,完善體育教學條件。

二、高職院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創新路徑探究

(一)更新教師體育教學觀念

改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是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革新的基礎。教師是體育課堂中的引導者和帶領者,只有教師摒棄傳統的體育教育理念,積極地探究和創新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改革創新。例如,高職院校的管理層可以讓教師定期參與有關體育課程改革方面的講座,讓教師吸收先進的教育理念。通過購買網絡上的課程,讓體育教師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線上學習,結合日常教學進行探究,讓教師樹立健康科學的體育觀念,從而更好地帶領學生進行體育方面的學習。

(二)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

除了提升體育教師教學水平,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也是創新體育教育的關鍵。在傳統的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對于體育教學目標的設定并不重視,認為只要學生按時上課,期末能通過學校設定的考試測評即可。教師如果以這樣的態度進行教學,是不利于體育課堂質量的提升的。只有制定合理、科學的體育教學目標,才能讓學生朝著目標努力,從而獲得成就感。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別、運動喜好以及體育能力等,為不同群體的學生制定體育課程的小目標。教師幫助學生實現小目標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體育課程開設的真正目的,讓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參與體育學習,從而增強自身的身體素質。例如,部分學生在練習太極劍時總是忘記動作,教師可以將學生合理的分成小組,讓每個小組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者其他空余的時間,共同復習,相互督促,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三)優化體育教學方法

教師應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以學生感興趣的方式拓展體育教學方式和內容,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體育學習中。其次,高職院校也可以結合現代化科技開展體育課堂,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進一步完善體育課程。

1.游戲教學法

高職院校的學生思維活躍,勇于挑戰,對于競技性、趣味性的課堂興趣較高。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與體育融合的方式,豐富體育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積極性。比如,在以往的熱身運動當中,主要是通過慢跑、伸展運動等方式開展,導致熱身活動過程過于枯燥,體育教師可以以接力游戲進行課前熱身運動,增加趣味性。在游戲開始之前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組4~6人,教師給組內每個成員制定單獨任務,累計完成任務用時最短的一組即為獲勝組。任務可設置為深蹲跳、跑步以及過桿等,以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對熱身運動的興趣。體育游戲方式較為多樣化,不同的項目也可以根據其特點將專業性的訓練融入體育游戲。比如,足球項目中帶球訓練、籃球項目中投球、過人訓練等,都可以設置成不同的游戲,讓學生感受到體育運動的內涵。因此,創新體育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豐富課前熱身運動、增強課中技能訓練、加強課后技能測評三方面入手,促進學生養成競技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

2.多媒體教學法

學生觀摩專業性的比賽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經驗,教師講解時,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因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體育精品視頻。如教師結合籃球教學內容播放國際水平較高的專業球隊訓練視頻,根據運動員日常跑動訓練、投籃訓練等視頻,增強教學的專業性,使其收獲更多專業知識。對于錯誤示范,教師也可以通過播放視頻的方式進行教學。如在體操前翻滾中把握時間和距離,并附上錯誤示范視頻,盡可能降低學生運動損傷的可能性。其次,對于足球、籃球、排球等球類體育項目,不僅需要學生掌握技巧,還需要學生了解戰術性策略。對于戰術性策略的教學,教師在真實體育場上很難開展,且效率不高。因此,教師通過電腦屏幕進行講解,學生能夠全面觀察整個賽場的情況,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通過視頻教學的方式,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同時教師也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或者公眾號等,上傳體育視頻、本節課程講解重點、需要學生在課下進行練習的內容等,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了解到體育課程內容,并加強與體育教師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增強學生與體育活動之間的聯系。

四)重視體育設施的建設

體育課程順利開展的前提是體育設備的構建。完善體育硬件設施,不僅能夠豐富體育教學內容,也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訓練,從而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因此,高職院校的管理層應重視建設體育設施,以學生的需求和運動興趣作為參考,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體育運動當中。

(五)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模式

基于傳統評價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師可以創新體育評價模式,讓體育課程的考核不單單只是通過成績來進行判斷,而是對學生的體育學習進行全方位的評價。例如,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在體育課程中的表現進行打分,從出勤、參與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所在小組的得分等完成情況,對學生組織能力、進步性等方面進行評價。每個學生不一定要擁有較高的運動天賦才能獲得高分,只要積極地參與體育學習,同樣能夠獲得較高的評價。同時,教師在對學生的評價過程當中,要保持嚴謹、公正的態度,不能徇私舞弊。對于期末的評價,教師可以將日常的評價匯總,利用信息技術整理出學生日常體育課程平均分,將其作為期末體育成績中的參考。其他成績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參與學校的運動會、與其他學校之間的友誼賽、課外參與的公益項目(馬拉松比賽志愿者)等體育活動,以及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加分。

(六)構建職業體能訓練課程

高職體育課程設置上應當體現出課程的綜合性、健康性以及職業性,教師可以開展職業體能訓練課。體育教育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健康水平和身體素質,高職體育課程可以融入體育健康方面教學內容,構成結構體系。所謂體育健康,包括體能、心理、營養、保健等內容,充分體現體育跨學科、綜合性強的特點。另外,高職院校應盡力為學生科學健身提供理論和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能以正確的方式進行鍛煉。比如,會計專業的學生實際工作中需要長時間坐著,腰部和肩頸的位置容易酸疼,因此,教師應有重點的發展學生的背部和頸部肌肉訓練。酒店專業的學生需要長時間站立,體育教師可以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四肢力量培養上。體育教師要想創新職業技能方面的訓練,必須了解不同專業勞動強度和損傷特點,對學生開展針對性訓練。結語為探究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創新的路徑,教師需要從全局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究。高職院校不僅要重視教師能力和素質的提升,制定科學的體育目標,改善體育教學的內容和方法,還要重視體育設施的建設,建立多元化的體育評價方式,構建職業體能訓練課等,讓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從內到外全面革新,為學生創建良好的體育環境,并深入貫徹體育強國的思想,推動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自璞.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6):128-130.

[2] 聶恒輝,陳大春.高校體育課程適應性改革的方法探析[J].科技風,2020(22):24+27.

[3] 譚詳列.高校體育教學創新模式構建途徑[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7):143-144.

作者:鄭硯龍 單位:湖北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免费在线观看 | 日本久久精品视频 | 97人摸人人澡人人人超一碰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久久 |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免费 | 日本久久综合网 |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 | 国产精品日本欧美一区二区 | 久国产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中文字幕 | 国产在线视频精品视频免费看 | 欧美白人和黑人xxxx猛交视频 | 国产精品三级 | 深夜福利国产福利视频 | 成年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国产成人在线视频观看 | 免费国产精品视频 | 一本久|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 | 亚洲干综合 | 亚洲国产一| 曰本黄页 | 亚洲天堂一区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一区精品在线 | 怡红院在线观看视频 |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成人在线综合 | 欧美特黄一级aa毛片 | 欧美jlzz18性欧美 | 日本久久99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本道 | 日韩手机看片福利精品 | 久久黄网站|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10p | 97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泰国一级毛片aaa下面毛多 |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 | 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二月 | 日韩 国产 欧美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