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路徑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旅游+”視域下,旅游業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體育業與旅游業的服務和方向發展訴求的契合導致產業融合不斷深化。民族傳統體育以其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兼具健身、觀賞、娛樂和參與多種功能,與旅游的融合發展對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旅游產品的創新性開發、弘揚傳統文化和堅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融合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旅游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國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健身養生、休閑娛樂已成為新時代人們實現美好生活的追求。體育活動和觀光旅游成為人們緩解壓力、強身健體最主要的方式,體育與旅游的融合也是在這種契機下穩步發展的,“體育+旅游”創造著巨大的價值。國家旅游局、國家體育總局聯合印發的《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中培育賽事活動旅游市場的重點任務中明確提出:“支持發展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風情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推動特色體育活動與區域旅游項目設計開發、體育文化保護傳承相結合,打造具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體育旅游活動。”民族傳統體育以其鮮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特征,兼具健身、觀賞、娛樂和參與等多種功能,為我國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旅游產品的創新性開發提供了強大的資源動力。民族傳統體育是助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民心相通的有力抓手。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與旅游產業的融合開發對于傳遞中國“好聲音”、凝聚中國“正能量”,服務國家全方位對外開放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廣西民族傳統體育資源
廣西地處祖國南疆,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世居少數民族有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1個,[1]由于生產勞作、生活環境的差異,形成了百態迥異的民族傳統體育。廣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地域寬廣、山河奇麗,獨特的地理和人文環境造就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資源,為發展體育旅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壯麗山河風光吸引游客絡繹不絕的參觀游玩,在全區旅游業井噴式發展的趨勢下,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旅游也得到了初步發展。據統計,全區可供融合開發的景點和景區多達幾百處,其中約有六十多處已開設少數民族體育旅游參觀、體驗和競賽的景點,其中蘆笙踩堂、拋繡球、板鞋競走等在桂林、百色、賀州、河池等地已是民族風情旅游景點較為普遍的少數民族旅游項目。廣西傳統節慶體育活動也是極為豐富的,壯族三月三歌節、侗族花炮節、瑤族盤王節、陀螺節等等,為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融合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載體,同時也為游客了解壯鄉的風土人情和地域文化打開了通道。[2]
2廣西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必要性
隨著“大眾旅游”和“全域旅游”時代的來臨,加上“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的,旅游業與體育產業的資源整合與發展,受到了社會各界的青睞。體育是發展旅游產業的重要資源,旅游是推進體育產業的重要動力。《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文件、《關于進一步擴大旅游文化體育健康養老教育培訓等領域消費的意見》(國辦發〔2016〕85號文件)、《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旅發〔2016〕172號文件)等一系列關于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國家級宏觀調控政策性文件的相繼頒布,更為明晰了大力發展體育旅游對于豐富旅游產品體系、拓展旅游消費空間、促進旅游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廣西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是盤活民族傳統體育資源、實現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產業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對于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認同感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價值和功能越發凸顯,逐漸成為現代社會人們強身健體、修身養性、休閑娛樂的重要手段。將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體育旅游產業,有助于民族傳統體育與經濟之間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實現文娛體育和經濟發展的有機結合,凝聚文化共識,堅定文化自信。廣西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開發能促進中國與東盟經濟、文化、政治的不斷交融與溝通,有助于國家之間跨國民族認同感的重構。[2]
2.2充分利用資源,促進融合共生體育業與旅游業同屬第三產業且具有相似的特征,都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具有很強的產業關聯性,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具有必要性與可行性。廣西少數民族在歷史變遷中創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其鮮明的民族特色、完美的藝術表現、現場的親臨體驗等,將有助于豐富體育旅游內容、改善體育旅游產業結構,增強旅游競爭力和生命力,從而帶動廣西經濟的快速發展并且能夠推動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播和推廣,以及更好的傳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和弘揚民族文化。休閑娛樂、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社會交際等社會功能的關聯性為旅游產業升級和民族傳統體育推廣提供了利潤空間和平臺載體。[3]
2.3更新發展思路,契合升級需求隨著旅游品味的升級,對于健康養生的重視,主動參與、積極體驗成為主導需求,旅游市場呼喚深度體驗型旅游產品;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參與性、趣味性、神秘性和冒險性的特征切實迎合未來旅游業的方向。旅游市場需求是旅游產業融合的方向,開發新產品、刺激新需求、開拓新市場、培育新業態是旅游產業和民族體育產業的發展思路。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豐富且獨特,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的產業融合發展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助推廣西體育旅游產業走向國際化道路。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品具有鮮明的參與性與觀賞性、神秘性與刺激性,體驗項目的身心刺激、觀賞表演的感受激情、欣賞風情的品味文化等等經歷是具有極大的精神享受,吸引眾多游著的青睞。
3廣西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3.1融合路徑的總體思路
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的融合發展是兩大產業多層次、多方位、多路徑整合與借勢的結果。融合發展只有在經濟、文化、服務等領域中充分的滲透、交叉與互補,降低成本、節約資源、提煉精華,才能在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實現共贏。[4]多種類、多角度、多方式的融合路徑構建與開發是廣西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的總體思路。通過政府主導、企業助力和市場需求,推動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全方位的融合,完善旅游產品體系、豐富旅游目的地建設:疏通融合障礙、探索融合切點、優化融合細節、契合民族體育文化品味、定位體育旅游功能。以壯鄉文化為引領,融合開發壯、侗、瑤、苗、京、仫佬、毛南等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品;依托壯族風情、世界瑤都、花山巖畫、侗族建筑以及各民族風情資源打造多元化旅游路線;結合壯歌、瑤舞、苗節、侗樓、京哈為特征的民族風情旅游品牌開拓旅游新體驗。
3.2融合發展的路徑選擇
3.2.1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與旅游融合發展路徑資源融合發展是指以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融入旅游為切入點,通過策劃組織和創新開發,打造新的旅游產品或新的旅游項目,滿足日益增長的旅游需求,形成深度融合的產業格局,提升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文化內涵。廣西少數民族眾多,不同民族在長期的生活生產活動中,創造了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璀璨多姿的民族體育活動。結合廣西民族傳統體育資源,融合發展類型主要有:日常觀賞類(如打扁擔、舞春牛、蘆笙踩堂、板鞋舞、上刀山、舞龍頭等),體驗參與類(搶花炮、象拔河、陀螺、拋繡球、跳竹杠、多耶、同頂、板鞋競走等),健身養生類(如壯拳、侗拳、瑤拳、八寶拳、跳繩、雞毛球、陀螺、打秋千等),節慶賽事類(包括壯族歌節、侗族花炮節、瑤族盤王節、苗族蘆竹節等各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以及中國西部民族體育文化節、中越邊境全民健身文化節、我國少數民族全運會、紅水河流域民族體育運動會、中國東盟各項球類邀請賽等等)。[3]結合廣西特有的“三月三”節日,重點開發一批富有特色的民族活動,以壯鄉歌圩、壯族打榔舞、侗族多耶、苗族蘆笙、瑤族蝴蝶歌、白褲瑤打銅鼓、毛南族儺面舞等傳統體育項目為主導,融合其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旅游打造旅游特色景點。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品的開發,增強了廣西景區景點的旅游吸引力,延長了游客的停留時間,使旅客既能欣賞壯麗奇異的山水景觀,又能觀賞和參與少數民族體育與歌舞的歡娛活動,體驗神奇多彩的民族風情活動,[5]實現融合發展的經濟增長效益。
3.2.2技術引進助推融合發展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的創新已成為各行各業激烈競爭的主要利器,運用和掌握先進技術是占領行業主導地位的關鍵環節。高新技術的引進與應用是民族傳統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基礎條件。技術創新可以打破兩大產業的融合壁壘,擴大融合發展的新空間。傳統旅游景點多是將原生態的自然景觀資源或人文古跡加以修繕和保護予以靜態的展示,缺少吸引游客的文化內涵或互動參與的真實體驗,[6]技術引進的助推下,可以豐富旅游景點產品的內容,給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的融合帶來新的生命力。在技術創新的推動下,挖掘分析傳統體育項目的形成軌跡,深度開發其文化內涵,通過動漫畫、虛擬化的手段,提高旅游產品的體驗感,營造虛擬世界里的真是場景、真實體驗里的虛擬刺激,呈現全新多元化旅游體驗,擴大產業融合的影響效應,推動融合產業的快速發展。創新旅游與演藝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大力開發舞臺及實景演藝項目,開展僑鄉民俗風情旅游節慶活動,開發旅游影視與動漫作品,培育文化旅游創意產業。例如,“印象•劉三姐”“桂林•千古情”“象山傳奇”等利用大規模的環境藝術燈光工程及獨特的煙霧效果工程,用聲光電氣械的特技、上天入地的空間創意,打破藝術類型的界限,撼動觀眾的視覺和聽覺神經,舞臺創造出如詩如夢的視覺效果。
3.2.3市場驅動延伸融合路徑在全球一體化、區域一體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旅游產業必須符合市場驅動發展,健身康養、神秘文化、體驗有趣等多元化旅游需求的升級,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已成為勢在必行之路。但是,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不僅僅是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的相加,而是在全域背景下的深度融合與創新,政府的積極主導和市場的多元主體是要雙向并進的。廣西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的產業融合升級主要包括產品的整合、布局的融合、目的地形象的調整。市場驅動延伸融合,通過傳統體育與旅游的功能互補和市場延伸實現產業升級,從而促資源要素的緊密對接,促進彼此融合發展。
4廣西民族傳統體育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價值
4.1經濟價值
民族傳統體育和旅游融合發展即是將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旅游資源開發成具有高價值的、成熟的旅游產品,全面挖掘和展示優質其價值與功能,高效的實現多元資源整合,滿足旅游者的需求,實現廣西旅游市場價值最大化和綜合效益最大化。廣西民族傳統體育依托的文化底蘊深厚、項目具有的社會功能齊全、類別數目繁多且極具新奇性和挑戰性、擁有廣大的群眾基礎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壯族的拋繡球、苗族的劃龍舟、侗族的搶花炮、瑤族的跳盤王,其經濟價值主要表現在其游憩利用的體驗價值和可持續挖掘的利用價值。
4.2生態價值
生態價值是民族傳統體育旅游融合的潛在發展價值,體現的是間接使用價值,在調節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中彰顯出特殊的價值特點,同時是由于旅游者旅游需求升級和日趨多樣化等行業變遷所決定的。廣西民族傳統體育和旅游融合發展,在開展和參與多樣民族傳統體育運動和傳統民族節日活動的過程中,有意識和有目的的對于這些項目進行了二次保護和推廣發揚,對其生根發芽的生態環境和出傳承路徑規范保護,有利于保護廣西特殊的壯力風光、風土人情、歌圩節慶。通過旅游者觀賞、參與,可以提高廣西廣西風土人情和廣西特有地域文化的知名度。
參考文獻:
[1]陸元兆廣西民族體育旅游資源開發的綜合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03):65-71
[2]張聰廣西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的市場定位及營銷研究[D]南寧:廣西民族大學,2013
[3]劉曉明產業融合視域下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研究[J]經濟地理,2014(05):187-192
[4]麻學鋒,張世兵,龍茂興旅游產業融合路徑分析[J]經濟地理,2010(04):678-681
[5]鮑明曉,趙承磊,饒遠,等我國體育旅游發展的現狀、趨勢和對策[J]體育科研,2011(06):4-9
[6]李美云論旅游景點業和動漫業的產業融合與互動發展[J]旅游學刊,2008(01):56-62
作者:趙天姿 張忠祥 單位:桂林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