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現狀及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少年強則國強,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學校體育教育對青少年人格的形成有正面作用,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我國農村學校比重比較大,發展水平不均衡,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分析我國農村學校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發展的合理建議,以加快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進程,促進農村體育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現狀;對策
一、農村學校體育教育存在問題
1.體育教育觀念落后
學校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學校體育教育并不僅僅是以增進學生身體健康為目的,更是為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奠定基礎。然而,很多農村中小學校并沒有充分認識到學校體育教育對促進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的積極作用,受自然性、封閉性和滯后性等影響,傳統的“應試教育”觀念積重難返,在相當一部分學校管理者的思維中提高升學率才是主要教學任務,導致文化課隨意占用體育課現象屢見不鮮,這種行為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絆腳石。同時,絕大多數家長把“體育課看作玩耍課”“這樣的課堂只會影響孩子學習效果”的想法根深蒂固,所以默許了學校的教育方式,始終把文化課的學習放在首位,不能正視學校體育教育的積極作用。
2.資源配置失衡,場地器材不足
完善的體育設施資源配置是進行學校體育教育的基本物質保證。農村學校教育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撥款以及少部分社會捐助,經費的匱乏是一種普遍現象,在偏遠山區的學校連正常運轉所需的辦公經費都難以保證,更不必說投入體育教育方面的資金了。大部分農村中小學校場地器材不僅數量達不到一定規模,設備也比較簡陋。
3.教師能力參差不齊
體育教師作為學校體育教育活動的主要領引者,是體育教育中重要的一環。農村學校由于受地域、經濟等條件制約,使其優質師資的吸引力不足,也沒有合理的競爭機制,導致人才大量流失,大部分農村中小學校并不能配備受過專業教育的專職體育教師,絕大多數由文化課教師兼任。這些兼職教師對專業理論知識了解不足、運動技能掌握不到位,從而限制了專業知識結構的發展,無法構建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只能進行簡單的動作技能教學。再加上一部分體育教師對自身素質提高并不重視,忽視了新的專業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不能與時俱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并削弱了自身教學水平。一些教師不去鉆研教學大綱,上課臨渴掘井,勉強應付教學。對學校體育教育的精髓理解不透徹,忽視了素質教育發揮的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開展體育教育課程的廣度和深度,使體育教學活動很難高效、有序地開展。
4.教學內容、手段比較單一,缺少吸引力
體育教育教學內容缺乏目的性和實用性,缺乏具體標準的教學目標和規范的考核措施,隨意性強,這是大多數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主要問題之一。無難度、無強度、無對抗,不奔跑、不出汗、不喘氣、不摔跤、不臟衣、不擦皮、不扭傷的“三無七不”溫柔體育課甚至是“放羊”體育課較為普遍存在[1],這種教育方式缺乏科學性、秩序性和規范性,無法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達不到學校體育教育的目的。此外,農村學校體育教師本身缺乏專業的教育背景,受體育知識和技能水平所限,在實際進行體育教學時,即便是接受過相關教育培訓的教師,依舊會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能全面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二、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發展對策
1.轉變傳統應試教育觀念
體育教育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農村中小學校領導團隊首先應轉變應試教育這一根深蒂固的理念。杜絕每逢雨雪天氣就自覺占用體育課的現象,從而保證體育與健康理論知識教學任務的完成。體育教師指導下的體育教育是學生心理素質得到鍛煉、意志品質得到磨練和團隊合作精神得到培養的重要途徑。因此,農村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必須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將學校體育擺放在正確位置,不能讓體育繼續陷入“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被動局面[2]。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體育教育在提高學生身心健康中的巨大作用,促進學校體育高效發展、全面發展,更好地提高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
2.加大體育設施資金投入,合理利用現有資源
相關政府部門應監督諸如經費在體育設施建設上的投入是否到位、比例是否合理等現象。還可以向社會各界尋求幫助,興建帶有塑膠跑道的田徑場、長寬達標的籃球場甚至是體育館等大型體育設施。鼓勵并支持家庭經濟條件優越的同學體育課上自帶一些體育器材。在經濟發展水平較快、有條件興建籃球場、羽毛球場和乒乓球場的鄉村,向村民開放使用這些體育場地的同時又可以為學校體育教育所用,如此一來不但解決了農村學校體育器械、場地場館不足的難題,又能合理分配優質社會公共資源,提高場地利用率,減少浪費。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著體育教育的質量與結果,因此必須保證體育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學校應最大化利用自身的優質條件,吸引一批接受過專業體育教育的高校畢業生進入教師隊伍。重視教師業務培訓和參加教研活動,及時更新思想觀念和教育理念,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教育觀和教學觀。體育教師不但要注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提高,還要注重科研能力和文化素養的提高[3]。最后,學校也要重視對教師教學成果的評審和監督,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考核,考察教師的組織能力以及教學成果,激發教師的進取心,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4.豐富教學手段,提高學習興趣
鑒于農村中小學基礎設施落后、體育器材匱乏等情況,可選擇一些民間休閑體育項目,如抽陀螺、丟沙包、跳皮筋等。這樣的課程既能調動學生上課情緒,又能達到活動全身筋骨的目的。在進行專項教學時,可以用游戲替代枯燥的準備活動,調動情緒,激發學習興趣。在一些民族特點突出的地區,充分挖掘以當地特色為基礎的傳統體育項目,并自制體育器材,這樣既能促進傳統體育項目的發展,又可以在鍛煉的同時向學生普及民族歷史知識。體育游戲在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還可以開發學生智力,增強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游戲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氣魄,幫助學生意識到團隊的重要性,發展良好的心理品質、合作與交往能力,這對身心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的中小學生來說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鄭淞,王宗平,姜國樂.健康中國背景下學校體育改革的必要性與實施策略[J].中國學校體育,2017,4(3).
[2]李可興,豐丹.株洲市城鄉中小學體育師資隊伍現狀調查及發展對策研究[J].湖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3(3):117—122.
[3]王青霞,許坤.虞城縣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調查與研究[J].體育大視野,2016(12).
作者:張穎穎 張彥秋 單位:哈爾濱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