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教學中學生社會適應力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錯綜復雜的社會環境下,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在我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關系到我國整體教育水平。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逐步深化改革,在高職教育發展中,必須積極推進高職教育改革創新。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此作為高職體育的教學目標之一。文章將基于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必要性,分析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可行性策略,以期能促進高職體育教學發展。
關鍵詞:高職體育教學;社會適應能力;有效培養
前言
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得到蓬勃發展,步入了深化改革的重要階段,我國對具備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大增。鑒于這一實際情況,高職院校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高職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關鍵環節,相較于普通教育,具有其獨到之處,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和科學利用。
一、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促進高職院校未來發展
職業院校作為我國教育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對高職教育的重視程度日愈提升,促進了高職教育進一步發展。在當前教育發展形勢下,高職院校要改變以往傳統單一的教育模式,摒棄傳統教育理念,有效改進之前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制定科學適宜的人才培養目標,并將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納入到培養目標內。在高職院校發展中,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關系到高職院校未來發展,學生質量能夠反映出學校形象,與學校辦學水平具有直接關聯。高職院校致力于培養應用型人才,以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若有效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有助于提升學生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優勢,提高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對學生未來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為此,高職院校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以促進高職院校健康發展。
(二)社會適應是高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
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中,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是其中重要的內容。高職院校所制定的人才培養目標要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致力于培養具備創新能力的專業應用型人才。高職體育教學要明確這一要點,基于學生專業能力,適當拓展教學內容,開展多種多樣的體能及素質練習,為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奠定基礎,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從高職院校的生源上來看,高職院校生源具有多樣性,層面較廣,故而所制定的體育教學模式應具有層次性和針對性,避免采用籠統的標準要求學生。在制定教學規劃時,應以學生自身學習需要為基礎。另外,相較于普通院校學生,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基礎相對較弱,學習積極性和自控能力有待提升。高職院校必須正視這些問題,注重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
(三)體育教學對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價值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感,而這正是企業在人才招聘中極為重視的要素。若學生具備這些素養,往往更易獲得企業的青睞。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多種體育活動屬于集體活動,需要全部成員的配合,方能獲得最終勝利。通過開展體育活動,對增強集體凝聚力和向心力具有積極作用,并能夠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流溝通是其中極為重要的環節,而在這種交流溝通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另外,在高職體育教學中,通過開展適當的體育活動,能夠讓學生在競爭中提升自身抗壓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對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積極作用。通過開展體育競賽,能夠讓學生在競爭中提升承受能力,且比賽設置了各種規章制度,參賽者必須嚴格遵守相關制度,若出現違規,必須接受相應的懲罰。在這種規章制度的影響下,能夠讓學生嚴格遵守相關規范,為學生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當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一)學生身體素質參差不齊
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必須明確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部分學生由于先天身體素質較差,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存在一定困難,難以參與到強度略大的體育訓練之中,或在體育活動中表現不佳。長此以往,會嚴重降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讓體育教學質量大打折扣。部分學生存在體重超標、體重嚴重低于正常標準等情況,或對體育活動缺乏興趣和積極性。這些學生雖然在體育活動中付出不少時間和精力,但所取得了效果卻甚微。若學生所付出的努力長期未取得成效,會讓學生逐漸產生排斥和抵觸心理,影響體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學生為明確體育學習的重要性
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有些高職學生對體育課程缺乏興趣,或認為體育課程對自身毫無用處,認為必須將全副精力集中在專業課學習上,故而在體育課上表現不佳。部分學生將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專業課學習上,注重提升自身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對體育課程缺乏正確認識,認為體育課程不重要,故而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不佳,對體育課程缺乏學習興趣。為此,不少學生會選擇找各種借口逃避體育課程的學習,使得高職體育教學質量大打折扣。
(三)受學生個體心理素質的影響
在高職體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個體心理素質也是影響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重要因素。有些學生性格內斂,不愿主動和他人交流溝通,對參與公共體育活動十分抵觸,害怕在公共體育活動中表現不佳、出現錯誤等。受這種心理的影響,學生在公共體育活動中的表現往往不佳,未能充分發揮公共體育活動的作用。另外,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有些體育教師未能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所采取的教學方式十分籠統,未能開展針對性教學,不利于促進各個層次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如在高職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對肢體不協調的學生單獨提出批評,可能會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產生嚴重的自卑心理,使得體育課程開展受阻。
(四)學習體育場地及設施投入力度不足
有些高職院校未正確認識到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在體育教學中所投入的教育經費相對有限,使得學校體育環境塑造和建設受到嚴重影響,未能及時更新升級體育設施和設備,相關體育器材和硬件設施不夠適宜,使得體育教學活動受到制約。如部分高職院校的體育場地績效,缺乏標準規范的田徑、籃球等活動場地,使得學生的日常體育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體育教學活動的科學有序開展。
(五)體育教學方式單一傳統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部分體育教師仍沿用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在合理性和科學性上有待提升。有些高職體育教師所采取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未能以學生體育學習規律為基礎,未能充分考慮學生實際體育學習情況及能力。體育教學專業能力及職業素養是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教師所選擇的教學方式也關系到學生學習積極性。若教學內容單一枯燥,則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提升體育教學質量。為此,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要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出發點,選擇科學適宜的教學方式,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可行性對策
(一)基于學生專業特點,科學規劃教學內容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要以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為出發點,科學規劃和設計體育教學內容,并將學生的專業特點及學生學習需求納入到考慮范圍內,以確保教學內容安排和規劃的適宜性和規范性,從而為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奠定基礎。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規劃上,對于一年級學生,側重于基礎課程,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授給學生適宜的學習技巧;對于二年級學生,可以將選修課程和必修課程結合起來,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偏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以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構建具體適宜的場景,提升學生的社會意識
為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高職體育教師在規劃體育教學時,可以將體育課程作為微型社會,既需要學生團結協作,又需要學生競爭比賽,其中伴隨著成功和失敗,在這一過程中,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承受能力和抗壓能力。為此,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適宜的場景,構建良好的社會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中提升社會適應能力。舉例而言,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體育游戲,組織學生開展體育競賽,讓學生在其中扮演著不同角色,并依據不同任務環境的要求完成相應任務,從而逐步提升學生的應變能力和適應能力。
(三)注重磨練學生意志力,增強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明確體育鍛煉能夠給學生心理和生理起到教育作用,通過參與體育活動,一方面能夠起到鍛煉身體,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作用;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的意志力,讓學生敢于面對挫折和失敗,進而積極應對所面對的各種情況。為此,在高職體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設計適宜的體育活動,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并細致觀察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表現,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及幫助,逐步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高職體育教學活動中,高職教師要觀察學生的心理活動及行為表現,當學生感到力不從心時,要給學生激勵和鼓舞,并及時解答學生的疑惑和不解,從而讓學生走出迷茫和困惑。
(四)營造適宜的體育教學氛圍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增進和學生的交流溝通,建立和諧友好的師生關系,調動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積極性,并耐心聆聽學生的意見和看法,推進民主適宜的課堂建設。另外,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健全和完善自身專業知識架構,當遇到突發事件時,要保持冷靜和客觀,讓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并在設計體育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競爭意識。在當前教育發展形勢下,高職教師要提升自身理論修養和專業能力,科學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將其合理運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在素質教育的指導下開展教育教學,并掌握學生學習的規律,選擇科學適宜的教學方式,進而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五)以學生學習特點為出發點,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
高職院校在規劃教育教學時,要考慮到社會發展要素,將其納入到課程安排的考慮范疇,確保學生教學規劃和社會發展需求相符。從教學內容選擇上來說,教師要考慮到學生自身特色這一要素,優化課程規劃和選擇,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舉例而言,高職院校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時,就一年級學生來說,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在基礎技能上,側重于學習方法的傳授和講解;就二年級學生來說,可以將選修課和必修課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讓學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體育課程,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六)科學利用課外體育活動
高職院校在安排體育課程時,一般為一周兩次的頻率,體育教學時間安排有限,要想在這么短的教學時間內,完成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目標,存在一定難度和困難。為此,要科學利用課外活動。高職院校可以利用自身優勢和資源,設計多種多樣的趣味性體育活動,組織學生定去參與其中,調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對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構建具有因果特點的反饋活動體系。
四、結束語
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極為重要的環節。近年來,我國高職教育得到進一步發展,高職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所培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獲得了用人單位的好評。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高職體育教學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并基于學生學習能力及身心發展特點,對學生人生觀及價值觀塑造給予適當引導,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盡快適應社會,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劉立新.體育大學生社會適應性特征對高校體育教學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01):83-88+100.
[2]毛振明,邱麗玲,李海燕,等.通過體育課程改革培養學生社會性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假說———行政班體育課走向走班制體育課:“班文化”走向“隊文化”[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173(03):7-11+36.
[3]文晶晶,文燁,陳晴.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社會適應性中的作用探析[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6(12).
作者:楊軍 于寬 單位:安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