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G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建設研究實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5g產業的快速發展對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建設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校企協同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途徑。文章以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建設為例,詳細介紹了在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混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模式改革、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保障方面的研究探索與實踐經驗,可以為兄弟院校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建設和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5G;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建設;校企協同;人才培養
引言
2019年6月,工信部向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4家電信運營商發放了5G商用牌照,標志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時代。5G采用革命性的網絡架構,支持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時延通信)三大應用場景[1]。ITUIMT-2020規范要求5G峰值速率達到20Gbit/s,支持每平方千米100萬個設備的連接密度,支持空口時延小于1ms。隨著5G網絡的大規模建設,通信行業需要大量高素質技術技能型5G通信人才,對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移動通信技術專業開設于2012年,從專業設立之初便注重與行業企業的密切聯系,2016年與南京中興信雅達公司校企合作辦學,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企業工程師組成混編師資團隊,實行雙主體辦學,目前移動通信技術專業共有在校生650余人,近3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均在90%以上,2019年獲評“無錫市職業教育現代化品牌專業”。在專業建設過程中緊跟通信行業發展狀況和職業教育改革要求,積極探索適應5G技術發展的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在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混編師資隊伍建設、教學模式改革、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等方面進行了一定的研究與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
1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知識、技能及職業素質的要求,本專業組建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聘請南京中興信雅達、無錫移動、常州信息、淮安信息等企業和兄弟院校專家作為委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得培養目標更加明確,課程體系更加科學,教學內容更加貼合企業生產實際,教學方法更加適應“互聯網+職業教育”的發展需求。通過企業走訪調研、畢業生跟蹤調查等方式分析通信行業崗位人才需求,確定本專業主要面向移動通信無線網絡優化、通信設備安裝調測和通信工程項目勘測設計3大崗位群,培養學生的通信工程項目勘測設計能力、數據通信設備調試維護能力、光傳輸設備調試維護能力、4G/5G基站開通維護能力和4G/5G無線網絡規劃與優化能力[2]。為了適應5G時代對人才的知識技能需求,在課程體系中新增了5G網絡技術、5G網絡技術實訓兩門課程,并在移動通信無線網絡優化課程中增加了“5G網絡優化模塊”“選擇數據通信技術”“4G網絡技術”“光通信網絡技術”“5G網絡技術”“移動通信無線網絡優化和綜合布線技術與工程”6門課程作為專業核心課程。
2混編師資隊伍建設
移動通信技術更新較快,高職院校教師存在知識體系更新相對遲緩和工程實踐經驗相對匱乏的問題,為了實現教學內容和就業崗位的有效銜接,本專業組建了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中興信雅達企業工程師構成的混編教學團隊。目前,教學團隊共有18人,學校專任教師12名,企業工程師6名,企業教師占比33%,企業教師主要負責專業課程的教學,并承擔部分畢業設計指導任務,通過合編教材將豐富的企業工程項目案例引入教學內容,按照企業生產過程,系統化設計學習情境,實施項目教學,做到學習過程和企業生產過程的無縫銜接,提升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3]。為了提升校內專任教師的專業課教學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通過安排專任教師對企業工程師講授的課程進行跟班聽課學習、共同進行教學設計、共同進行教學資源制作等方式逐步提升專任教師對新增專業課程的教學能力,每年選派教師到合作企業進行工程現場技術鍛煉,推動教師從學歷型向產業型轉變,教師每5年企業實踐累計要求達到1年以上,確保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能夠緊跟產業發展步伐。依托校企合作平臺聯合進行課題申報、技術攻關和社會培訓,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定期選派教師赴國內外高校研修訪學,學習國內外最先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理念,提升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最近兩年,教學團隊成功申報省級課題1項、市級課題2項,發表核心論文3篇,獲得專利授權10余項。
3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
為了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用人單位對學生崗位能力的要求,建設了移動通信技術校內實訓基地,遵循“虛實結合”的建設思路,總投資約1000萬元[4]。包含PTN傳輸實訓室、寬帶接入實訓室、移動通信實訓室、數據通信實訓室、綜合布線實訓室5個實訓室和1個展示體驗廳,實訓室設備根據運營商網絡中的現網設備實時更新,保持實訓過程與企業生產過程的一致。移動通信技術專業的實訓室建設具有設備成本高、更新速度快和難以進行全網環境實訓等諸多問題,為了降低實訓室建設維護成本、構建通信工程項目真實場景和充分滿足學生專業實踐的需求,通信仿真實訓平臺的建設顯得尤為重要,移動通信技術校內實訓基地目前建設有“無線站點工程VR實訓系統”“通信網絡建設與部署仿真實訓系統”2個實訓平臺。移動通信實訓基地被評為“2016年無錫市產教融合現代化實訓基地”,承擔所有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并向企業提供技術培訓、技能鑒定等服務,落實社會服務責任。
4教學模式改革
教材是教學內容的重要載體,把握教材改革要求,制定移動通信技術專業教材建設規劃,推進新形態一體化、活頁式和工作手冊式等教材建設,促進教材的及時新編和修訂,保持教材與產業發展的緊密貼合。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構建移動泛在的學習空間,依托各類在線課程和教學資源,大力推進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目前,在教學過程中已全面使用了超星學習通、雨課堂等智慧教學平臺,對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任務進行科學設計,全程跟蹤學生的學習數據,利用教學平臺數據分析結果,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進行診改。以互動互促的課堂生態為特征,推進翻轉課堂教學,教師主要承擔教學環節的設計和針對性指導,強化師生、生生互動,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升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
5結語
在當前5G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本專業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在人才培養方案制定、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實訓基地建設、信息化教學模式改革、1+X證書落地和職業教育質量提升等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以及行業對人才培養質量要求的逐漸增加,需要進一步創新校企協同模式,為通信行業的發展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
[參考文獻]
[1]李雪.通信技術專業建設研究與實踐—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遼寧高職學報,2019(5):33-37.
[2]史紅彥.“互聯網+”時代高職通信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基于淮安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通信專業的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7(7):207-208,211.
[3]張智輝,韓志孝.基于現代學徒制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6(22):52-54.
[4]陰法明,杜慶波.通信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8(6):23-24.
作者:章杰侈 單位:江蘇信息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