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我國碳排放市場建設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減少碳排放一直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重要的議題之一,采用碳排放交易體系,運用經濟化手段降低碳排放已經成為了世界上各國減少碳排放的重要的途徑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碳排放市場建設對節能減排影響的相關原理、效果,分析了近些年來我國在碳排放市場建立和交易過程中取得的成就,識別出目前存在的不足,針對市場建設存在的薄弱環節提出相關建議,為構建健全的碳排放市場,促進企業的節能減排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碳排放;市場建設;現狀;發展趨勢
1碳排放交易的市場化機制
1.1外部壓力促進碳排放交易市場化
氣候問題已經成為了全球性問題,世界各國中,許多大型企業都在找尋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的道路。國際上也針對碳排放存在的問題,召開了若干次國家最高領導人會議,其中具有標志性事件是《京都議定書》的簽訂,該議定書的簽訂標志著碳排放正式登上了歷史的舞臺,也標志著人們從思想上的重視轉化成為實際行動。我國受到近些年來自身環境的惡化以及國際社會對我國碳排放的壓力,相關碳排放交易市場逐步建議起來。碳排放交易市場如何促進節能減排,相關機制如下:通過開展相關碳排放交易排放機制,市場化作用讓碳排放相關的資金和技術深入到企業內部,企業通過技術優化,管理創新手段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推動企業內部實現能源結構轉型,倒逼企業從高耗能狀態逐漸朝向低耗能方向轉型,從而實現能源結構優化。近些年國家開始推廣的新舊動能轉換,是減少一次性能源、降低節能減排的有效舉措,也是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有力證明。
1.2碳排放交易機制的運作原理
運作原理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的價值,在我國市場經濟背景,碳排放交易胡設置一定的減排的邊際,通過碳稅進行有效干預,根據市場情況執行相應的市場變化,從而有效降低碳的排放。其中,直接體現是擴大企業的減排途徑,有效降低企業減排成本,通過碳稅方式,將原有高耗能企業通過市場價格調節機制,促進企業朝著低碳項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資本市場向著環保產業方向發展。從目前我國建立起來的碳排放交易系統上看,此交易系統具有交易成本較低,靈活度高,內部資源優勢較強等特點。
1.3促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的衍生
伴隨著國際和國內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巨大發展,企業之間碳排放之間的額度不等,碳排放管理水平差別較大,基于此背景下,相應的金融產生運營而生,例如近些年比較流行的碳金融期貨,碳金融期權等產品都是在此背景下產生的。這些金融產品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降低碳排放。例如,碳金融作為當下較為火熱的綠色金融產品受到了傳統銀行的重視,相關銀行也逐漸開發出新的碳金融產品,金融產品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碳排放交易的便捷程度,個人和企業通過貨幣形式購買碳排放權,創新了交易方式。另外,在碳排放交易過程中,通過金融手段交易,一方面可以加大監管力度,同時可以也能夠在市場上制定合理的定價和交易機制。從市場上看,近些年來,市場上的碳金融產品特更加豐富,碳排放交易和其他大宗商品類似,企業購買這種產品,可以作為風險對沖的手段,最大程度的降低企業的投資風險。并且上市公司的環境管理水平已經成為了投資者參考的因素之一,激發出企業提升自身碳排放管理水平。
2我國碳排放市場建設現狀分析
2.1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的政策演進
自從氣候變化受到世界各國關注以來,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十一五”以來,中國推行了一系列政策應對氣候變化,同時推動碳市場的積極建立。在氣候變化還是那個,中國一直是推動碳市場的推進者。從政策上看,中國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
2.2中國碳排放交易試點地區積極開展碳排放交易實踐
從2011年以來,中國在7個試點地區開展各形式各樣的內容較為豐富的碳排放交易行為,試點工作的推薦為全國執行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推廣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2013年以后,深圳市實行碳排放交易以來,已經累計在該地區交易超過了2億噸的二氧化碳,累計交易額已經超過了46億元,從數據上看,目前市場上的配額已經呈現出一定的成效。但是從整體的交易情況上,還存在較大的問題。首先是目前的配額主要以免費的形式發放,采用拍賣的方式依然占有非常少的比例,導致了目前在交易過程重活躍度還存在一定的提高空間,從總體上,目前的交易價格相對而言較低,市場交易的積極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從數據上看,截止2016年底,試點的配額累計超過12億噸,從區域情況上,上海、湖北以及廣東等地采用配額拍賣的方式,市場積極性相對較高。從局部區域銷售的情況上,北京市具有最大的成交配合,2016年的成交均價(37.66元/噸)也在7個試點中最高。雖然目前各試點試試情況順利進行,相對而言交易量也在穩定上升,但是受到統計方法,項目以及減排量的統計方面存在的問題,今后會對碳排放市場做進一步的監管,做好相應的執行引入標準。
3完善我國碳排放市場建設的若干建議
3.1深入學習,及時掌握信息
碳排放交易體系的相關知識對于我國許多企業而言較為陌生,許多企業還未能掌握市場的相關規則和秩序,建議企業深入學習相關的碳排放交易知識,及時掌握好市場規則秩序,對碳排放規范和溫室氣體減排項目進行合理的設計,可采取項目式導入的方式進行提升。企業如對于碳排放交易體系知識理解不夠深入,可聘請專業的咨詢公司或者機構進行培訓,從而提升自身清潔發展機制以及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對相關交易規范要求,可以快速幫助企業對照國際標準參加相關項目的執行,提升企業項目管理的效率,最大程度的規避企業存在的風險。
3.2加強技術創新能力
從目前我國企業參與碳排放交易基本思路上看,受到企業成本的影響,目前企業思路均為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新能源的使用機會,因此近些年來,我國水能、風能、太陽能的使用依然較為頻繁,這些技術更需要企業大綱的開展技術創新。基于如此,建議企業首先對自身運行過程中在節能減排方面存在的不足進行評估,對重點改造技術進行梳理;其次采用項目方式的導入法,對關鍵環節進行突破;最后增強企業的碳排放管理能力,采用閉環管理的方式對采取的節能減排措施進行及時跟蹤和改進,從而保證項目在執行后能夠達到預計的效果。
3.3有效的資金保證
企業在執行碳排放項目交易的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資金作為保證,由于碳排放市場遵循一定的市場規律,因此如何規避風險,增加企業的交易收入,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非常重要。因此建議企業在執行相應碳排放項目時,在采取方面需要設立專門的監管部門,從而保障項目實施過程總材料、設備到位,在實施過程中工程是否順利投產,竣工要求以及產品要去也需要相應標準,通過實施監管,保障碳排放項目能夠順利落地。
3.4引入金融機構,鼓勵金融創新
目前我國在碳排放交易過程中,市場參與度依然較低,很大程度是由于目前沒有較好的市場產品有關。建議國家采取有關的政策,指導相應的金融機構參與碳排放交易業務,增加我國企業和國外的合作能力。金融機構也需要大膽創新,除了提供一定的碳排放交易的金融產品以外,還可以通過擔保、中介等方式參與到和碳排放市場交易相關的金融業務中。政府可通過政策支持,加大金融產品創新,增加碳金融產品在市場中的份額,讓碳排放交易在我國資本市場活躍起來,為我國碳排放市場交易的活躍發展提供政策支撐。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碳排放市場建設的意義進行了分析,碳排放市場能夠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分析了我國碳排放市場建設歷史進程和現狀,對完善我國碳排放市場建設提出了若干建議。當然碳排放市場的活躍和可持續發展還需要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最終促進環境和經濟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鎧誠,劉敦楠,劉明光,等.我國碳排放交易市場建設效果綜合評價研究[J].智慧電力,2017,45(7).
[2]楊星,梁敬麗.國際碳排放權市場分形與混沌行為特征分析與檢驗———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為例[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17,37(6):1420-1431.
[3]孫乙僑.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的交易模式研究[J].環境科技,2018,31(06):64-69.
作者:孫喬 單位:上海盈碳環境技術咨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