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鐵嶺縣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2011年為現狀水平年,根據鐵嶺縣區域水資源、區域地下水狀況、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及在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關鍵詞:區域水資源;地下水超采;水資源開發利用;開發利用潛力;存在的問題
1概述
鐵嶺縣位于遼寧省北部,東部與撫順市清原縣接壤,南部與沈陽市沈北新區隔萬泉河相望,西連法庫縣、調兵山市,北鄰開原市。鐵嶺縣區域總面積2237km2。境內地形特點是東北高,西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該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受蒙古和西伯利亞高氣壓的控制,寒冷干燥;夏季受北太平洋暖流的影響,潮濕高溫,雨量集中。多年平均氣溫7.2℃,7月份最高,月平均氣溫為23.7℃;1月份最低,月平均氣溫-13.1℃;作物生育期平均氣溫16.9℃。流經鐵嶺縣的主要河流有遼河、柴河、凡河、王河、長溝河、西小河、萬泉河、橫道河等,季節性較強。
2區域水資源狀況
鐵嶺縣地處遼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分析以2011年為現狀水平年進行分析研究。根據遼寧省第二次水資源評價1956~2000年系列評價成果表明:該地區多年平均降水量712.4mm;水資源總量4.98億m3,其中地表水資源量4.15億m3、地下水資源量2.49億m3,重復計算量1.66億m3;地下水可開采量1.94億m3。
2.1區域水資源賦存狀況
鐵嶺縣境內以102國道為界,東部為低山丘陵地帶,西部為遼河沖積平原。區內地下水的主要富水區位于遼河沿岸階地平原及支流沖洪積平原。第四系含水層平均厚度25m,主要沉積物為細砂、粗砂及礫卵石,河流常年不斷流是地下水很好的補給源。地下水賦水條件中等區廣泛分布于東部山丘區各河流的小型山間河谷平原,第四系含水層厚度一般8~15m,主要沉積物為砂及砂礫石碎石層,位于凡河、柴河的支流附近,河流季節性較強。
2.2區域水資源用水指標狀況
根據《遼寧省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水資源配置規劃》成果,鐵嶺縣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1276m3/人;人均用水量591m3/人,高于同期鐵嶺市375m3/人、遼寧省340m3/人、全國438m3/人;萬元生產總值取水量103m3/萬元,低于同期鐵嶺市262m3/萬元、全國281m3/萬元、遼寧省130m3/萬元;農村居民生活人均用水量56L/人•d、工業萬元增加值用水量53m3/萬元,與同期遼寧省、鐵嶺市用水指標相當;鐵嶺縣畝均水資源占有量為6135m3/hm2;畝均灌溉用水量為4770m3/hm2,低于同期鐵嶺市7125m3/hm2、遼寧省7170m3/hm2;灌溉水利用系數0.579,略高于鐵嶺市0.558、遼寧省0.566。
2.3區域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狀況
鐵嶺縣近10年地下水開采利用情況如表1,地下水開采分析利用如圖1。2003~2006年地下水開采量維持在較高水平,其原因主要是農田灌溉用水量增加,大水漫灌浪費水資源,隨著管理水平的提高,相應其他用水量基本維持不變,在灌溉面積不減的基礎上,農田灌溉用水量減少;2006年以后總取用地下水量隨之下降;2010年與前后兩年對比地下水開采量增加,主要是大力發展養殖業用水量增加導致其開采量變大。縱觀鐵嶺縣近10年地下水開采量呈遞減趨勢.
2.4區域性水害狀況
鐵嶺縣境內西部地區旱災頻繁,素有“十年九旱”之稱,且大多數年份為春旱。據資料記載,從1935~1980年,干旱年份為28個;1960~1980年的21年中,有16年發生春旱。尤其是1997年以來連續發生的5年干旱,是建國以來和有資料記載以來最為嚴重,其特點是時間長,范圍廣,持續高溫少雨,并多次出現大風揚沙天氣。項目區內現狀灌溉面積為水稻、蔬菜、瓜果苗木等設施農業,大田糧食作物沒有灌溉,旱災對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大損失。根據歷年播種期及出苗期干旱指數情況分析、歷年鐵嶺縣旱情情況匯報材料、鐵嶺縣近10年旱災資料整編統計分析,本地區春旱經常發生,影響糧食產量,采取管灌節水灌溉措施非常必要的。
3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
3.1供水工程現狀
鐵嶺縣農田水利灌溉工程主要以自流引水灌區、提水灌區和井灌區為主,在工程運行管理責任制方面,主要有縣水利局直屬的灌區管理處(所),鄉、鎮水利站,村組管理,個人承包管理等多種形式。3.1.1蓄水工程鐵嶺縣現有大(Ⅱ)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17座,總蓄水量4390萬m3;塘壩48座,方塘45座。小型水庫、方塘、塘壩主要分布在東部山區。大(Ⅱ)型榛子嶺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已經完成,并通過國家驗收。小型水庫通過近幾年的除險加固完好率達60%,方塘、塘壩完好率達38%。3.1.2引(提)水工程鐵嶺縣現有小型提水及水庫灌區18處,小型自流引水工程12處,機電井6600眼,其中配套電井1100眼,小型機井5500眼。其中農田水利工程主要以凡河和柴河兩個中型灌區及平頂堡、長溝沿、八天地、珠爾山、雙井子、催陣堡等10余個小型灌區及排水系統為主。小型提水灌區、機電井及排水站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平原區;兩座中型灌區主要控制鄉鎮分別為大甸子鎮、李千戶鄉、龍山鄉及凡河鎮、腰堡鎮;機電井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平原區,配套機電井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區,小型機井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小型提水灌區完好率達52%,機電井完好率達55%。3.1.3排澇工程鐵嶺縣現有排水泵站37座,總裝機8160kW,機排面積330萬hm2,排水干渠總長185km。3.1.4田間工程鐵嶺縣現有配套橋涵閘8900座,兼有果菜生產、草坪種植等灌溉需用的噴灌、滴灌設施,但田間配套橋涵閘完好率只有30%。
3.2供水量
根據《鐵嶺市水資源公報》,鐵嶺縣現狀年總供水量23123萬m3,按照供水工程分類:蓄水工程供水量9916萬m3,提水工程供水量910萬m3,水井工程供水量1.23億m3。按照供水水源性質分類:地表水供水量1.08億m3,地下水供水量1.23億m3。鐵嶺市區現狀年總供水量4262萬m3,按照供水工程分類:蓄水工程供水量577萬m3,引水工程供水量476萬m3,水井工程供水量3209萬m3。按照供水水源性質分類:地表水供水量1053萬m3,地下水供水量3209萬m3。
3.3用水量
根據2011年用水量調查資料統計,鐵嶺縣2011年總用水量2.31億m3,其中工業用水量2322萬m3,農田灌溉需水量1.83億m3,林牧漁業130萬m3,生活用水量729萬m3,牲畜水量1681萬m3。3.4水資源開發利用潛力根據遼寧省第二次水資源評價1956~2000年系列評價成果及《2011年鐵嶺市水資源公報》,鐵嶺縣水資源總量4.98億m3,總供水量2.31億m3,開發率46.4%;地表水供水量1.08億m3,水資源量4.15萬m3,開發率26.1%;淺層地下水開采量1.23萬m3,可開采量1.94億m3,開發率63.3%,尚有一定開發潛力。2011年鐵嶺縣總用水量2.31億m3,總耗水量1.77億m3,耗水率76.6%。3.5與三條紅線的適應性鐵嶺縣2015年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為2.63億m3,其中地表水控制指標為1.1億m3,地下水控制指標為1.43億m3;現狀年(2011年)鐵嶺縣總用水量2.31億m3,其中地表水總用水量為1.08億m3,地下水總用水量1.23億m3,距紅線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相差分別為174萬m3和2003萬m3,地表水總用水量已接近紅線,地下水總用水量則還有一定余量。鐵嶺縣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控制指標為0.558,現狀年灌溉水利用系數為0.579,現狀年水利用系數略高于用水效率紅線,但也大大低于管灌設計有效利用系數0.85,通過制定節水措施方案,保證節水設施等措施,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4存在的問題
4.1灌排基礎設施薄弱,支撐糧食生產能力低
鐵嶺縣農村水利工程大多運行時間長,建設標準低,工程老化失修嚴重,灌排基礎設施薄弱,小型水庫通過近幾年的除險加固完好率達到60%,方塘、塘壩完好率達38%,小型提水灌區完好率達52%,機電井完好率達55%,支撐糧食生產能力偏低。
4.2農業灌溉水利用效率低,高效節水灌溉比例小
科學澆灌和節水澆灌技術推廣力度不夠,利用率不高,節水灌溉設施的應用和實際發揮的效益不顯著。
4.3投入嚴重不足,投資渠道分散
國家及省水利部門通過優質水稻生產節水及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等項目對鐵嶺縣的投資,提高了工程所在項目區地塊的灌溉水利用系數,但鐵嶺縣水利設施大部分為20世紀60~70年代建設,破損嚴重,市縣沒有能力提供大量資金進行維護,投資嚴重不足,投資渠道分散。
4.4管理體制改革滯后,運行管理機制不靈活
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管理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法制觀念淡薄,使灌區計劃用水、水量統一調配、水費計收、依法保護工程等正常的灌溉管理工作受到很大影響,造成渠道嚴重淤積和建筑物的損壞。
4.5節水技術創新不足,服務保障體系不完善
供水管網不配套,管理水平低,節水意識淡薄,不利于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利用。鐵嶺縣節水建設仍然滯后,大部分旱田靠天吃飯,農業灌溉水利用效率低,灌溉方式使用大水漫灌,用水粗放,造成水資源浪費;基層水利部門管理范圍窄、級別低,直接面向農村,兼有設計、監理、施工、政府監督等多種職能,但一般不具備相應資質。各鄉鎮的水利站(所),直接承擔著農村水利規劃、建設、管理和執法等重任。且基層水利技術人員從事上傳下達等事物性工作較多,沒有或很少有時間進行深造,技術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層次的實踐經驗,難于承擔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5結語
(1)鐵嶺縣地下水開采量呈逐漸遞減趨勢,地表水總用水量已經十分接近紅線,地下水總用水量還有一定余量。(2)通過制定嚴格節水方案,保證節水設施正常運行,同時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創新管理體制和技術水平,該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還有很大提升空間。(3)鐵嶺縣春旱經常發生,影響糧食產量,采取節水灌溉措施是非常必要的。(4)進一步爭取投入,完善現有水利工程設施,提高生產能力,是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尉成海.遼寧省水資源管理[M].沈陽: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王殿武.現代水文水資源研究[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8.
[3]王兵.鐵嶺市水資源公報(2011-2012年度)[R].2012.
[4]遼寧省水文總站.遼寧省地表水資源[R].1984.
作者:宋興治 單位:遼寧省鐵嶺水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