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利工程水文水資源管理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水資源管理支撐著防洪抗旱、開源供水、增加水源等一系列的水利活動,是未來流域規劃,水資源規劃、配置以及用水調度都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關鍵詞:水文;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
1)水文事業是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公益事業,水文要素包括水文變量和水文現象,常見的特征水位有起漲水位、洪峰水位、警戒水位、保證水位、防洪限制水位。包括降水、徑流、蒸發、水位、流速、流量、水溫、含沙量、冰凌和水質等。2)水文水資源管理是我國社會發展與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之一,與自然環境保護以及人類社會生產生活都息息相關,它與地球上水的形成、循環、時空分布、化學和物理性質,以及與環境間的種種關系等都有著密切的聯系,新時期下,為更加合理地開發和利用水資源、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等方面提供了科學而準確的依據。
2水文水資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應用
2.1水文水資源中遙感技術在水利工程中應用
2.1.1遙感技術可通過對紅外線信息和紫外線信息的快速準確的讀取,將信息通過圖像的形式表現出來,能夠幫助相關工作人員實時了解水文水資源的一種重要方式,將遙感技術運用到水文水資源工作中,已經成為現代化水資源管理中一項非常普遍的現象。目前,該項技術已應用到降水量檢測、地下水遙感、蒸發量檢測等多個方面,是提高水文水資源的工作效率,實現水文資源工作現代化、智能化、精細化的有效保證。
2.1.2遙感技術能夠突破不良環境條件的限制。在遇到惡劣環境條件時,采集信息與實際的數據有一定的偏差水文水資源的數據收集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并不會受到植被、地形、天氣或者冰層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在一些危險較強的地區借助衛星進行的非周期性的連續性工作,進行全天候的信息檢測,并在較短的周期成像,保證采集信息與資料的完整性和精準性,實現對信息的高效的采集。
2.1.3遙感技術可實現對不可見光和可見光進行捕獲。遙感技術可以運用其紫外線和微波等技術手段,能夠捕獲人工作業時無法識別的物體,并通過圖像的形式表現出來,直觀地將反應物體的現階段的基本特征和信息,實現水文水資源中檢測無法檢測到的水位范圍,探測范圍覆蓋面廣,探測環節少,提高檢測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也可以應用到對水溫的檢測中,利用降水點和云頂溫度兩個方面相互作用,建立對應的關系,根據衛星對地面的雨量站進行數據檢測,確定差值,了解水溫變化的規律,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經濟成本和人工成本。
2.1.4利用遙感技術在對降水量進行檢測。該技術主要利用氣象衛星系統的微波輻射法和綜合法利用航空飛機進入云層,通過感知系統對云層中的數據進行收集,將衛星檢測系統收集到的數據,與空間信號的數據進行整合,實現對降水量的計算,實現水文水資源的工作順利高效的運行。
2.1.5遙感技術在水文水資源蒸發量監測中的應用。蒸發量的監測主要是從植物、土壤、水面三個方面蒸發來進行監測。利用遙感技術監測地表能量和質量轉化,以有能量余項法和統計經驗法對整合的數據進行初步的測定,然后利用全遙感信息模型對數據進行再次核算,從而獲得水資源蒸發量數據。或對監測程度的深淺進行分層,建立模型:一層模型通常對地表水的植物和土壤進行監測,檢測的內容比較直觀,主要應用于水資源蒸發量監測開始部分。二層模型對地表植被和土壤進行監測外,還需要對地表下土壤之間的余熱參數以及地表的熱量進行深度的監測,需要將雷達監測系統與遙感技術相結合。
2.1.6遙感技術在水文水資源徑流量預測中的應用。對河川徑流進行估算的過程中,根據遙感技術對水文水資源徑流量預測中的植被、土壤以及地貌特征、相關水系等方面進行分析,結合降水量、蒸發量、土壤含水量等數據,進行參考綜合估算,通過圖像顯示土壤類型、植被種類、分布狀態等,建立完整的信息模型,然后根據雨量站所匯總的該地區的降水量、土壤內部含水量、水流波動量等數據,實現對徑流量的預測。
2.1.7利用遙感技術對水資源環境進行監測。利用遙感技術生成的圖像上會顯示出不同的顏色和覆蓋面,這些顏色、形態和紋理代表著不同的內容,以此估算水體的污染范圍、污染濃度、污染面積、污染源等?;谒w污染后的密度會發生改變的特性,可根據圖像的顏色判斷出水體污染的最嚴重部分,能過此技術,相關工作與部門,可以在第一時間進行處理,防止水污染蔓延,保護水資源。
2.2水文水資源中除險加固技術在水利工程中應用
隨著水利事業建設規模和進度的不斷提高,施工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安全問題備受人們關注。在水文水資源管理中,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是重中之重,不容忽視,其作用性與實用性的發揮,大大提高了工程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對如何開展水文水資源管理和運用、水工程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同時,在保證工程的質量安全運行、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等方面,均發揮著極其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2.2.1工程信息與資料,分析計算結果。在水利樞紐工程中,需要結合土壤含水量、區域蓄水量、精確的水位信息數據做支撐。目前,很多單位均利用暴雨強度公式計算下滲率、產流數值、匯流數值完成水文水資源管理中工程信息的輸出,同時,在此基礎上,搜集和整理與之相關的各種資料,例如:周邊地形圖,或通過登記信息、安全評審、原始設計資料、歷史加固措施等,或通過整理工程資料,進行圖實對比,實現偏差控制,也可以對歷史數據和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尤其是壩頂高度實際測量觀察有無漫頂現象,以此計算出河道特征、集水面積、庫容和水位變化,提高抗洪能力。同時,依據水位的合理性,來評估工程設計的滿意度,確保加固施工順利進行,均增強了設計方案的科學性,減少了后期變更,也提高了水利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2.2.2加強實地勘察。很多水利工程加固期間,設計方案和實際情況不相符,存在重施工、輕設計的現象。為此,應做好實地勘察工作,查看水庫進水、梯度調水、引水渠道,認真研究泄洪洞閘門的材質、孔數、底板高度等。確保水文水資源施工管理工作順利進行,最大限度發揮出水利工程的功能與作用。
2.2.3考慮洪水與灌溉因素,合理調整水位。預測洪水對下游人身財產安全造成的影響,注重泄流能力,合理判斷上下游的水位高差、蓄水位變化等指標,動態調整,重要地段或庫容量不滿足實際要求,應該調整水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滿足灌溉需求。
2.3水文水資源中氣候變化研究在水利工程中應用
水文以及水資源環境與人類社會穩定發展息息相關,當氣候出現異常的情況時,淡水資源會受到影響,流域水量平衡、區域具體的需水量、供水量、干旱情況、洪水頻率、農業生產的實際灌溉量等都會發生變化。因此,掌握水資源、人類生產活動之間的關系,是水文資源研究的工作在氣象變化領域方面的新趨勢,也是更好地從氣候變化的角度來研究水文水資源的保障。
2.3.1情境再現生成技術。情境再現生成技術應用已非常廣泛,通過該技術,可以設置水文水資源情景,為相關科研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依據,以此防治自然災害,保障人們生產生活安全。
2.3.2水文模型技術。目前用于估算區域水文水資源對氣候變化響應的水文模型主要有分布式水文模型和經驗統計模型。其中,水文模型技術基于模型內在的精度、率定和參數變化、通用性和便于應用的優勢,提高了時空分辨率與模擬精度,應用廣泛。
3地理信息系統在水文水資源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是一種兼容信息的計算機系統,是水文水資源的重要基礎信息之一,離不開數據輸入、存儲、檢索、分析、輸出等技術支撐,先進的信息管理手段來提高工作效率,它分析和處理海量地理數據的通用技術,它除了在水資源管理和防汛抗旱中有重要作用,對分析空間數據、水土保持監測、農田灌溉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地理信息系統在防汛減災中的應用。我國是自然災害頻發的國家,為防治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國家和各級政府對防洪減災十分重視,在GIS技術和先進的通訊手段的支持下,可實現地理信息、圖像處理、航空攝影、遙感技術的結合,實現了實時水情在電子地圖上即時報警,提供了重要的應急措施預案。
參考文獻
[1]古麗•別克木汗.水文水資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江西農業,2019,(6):61.
[2]王東寧.水文水資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中外企業家,2017,(3):97.
作者:鄭琪 單位:棗莊市水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