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生態水利工程與水資源保護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我國工業化發展迅速,在帶動國民經濟增長與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給自然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隨著我國環境保護工程的深入發展,生態水利項目建設逐漸增多,作為生命體賴以生存的基礎保障,水資源保護工作是一件長久且持續的事情,做好生態水利建設有助于區域內水文環境的健康發展,是提高水環境自我修復功能的重要舉措。本文就以此為基礎對生態水利工程與水資源保護展開探討。
關鍵詞:生態水利;水利工程;水資源保護;生態保護
引言
我國雖然水資源較為豐富但是區域分配不均勻也比較明顯,部分地區水資源匱乏問題一直困擾著區域經濟發展。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環境工程也逐漸增多,并滲透到各個方面對城市大氣、垃圾、水資源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針對當前部分地區水資源緊缺的局面,如何做好保證區域水資源均勻分配,是一個較為重要的問題。人們在追求片面經濟效益的同時給水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積極建設生態水利工程,實現水文環境下應有的自我恢復功能,是當前水資源保護的發展趨勢。
1生態水利工程相關概述
我國對于生態水利工程有著多方面的理解,雖然各自的說法可能有所不同,但是生態水利工程所具有的效果和作用都是一致的,其主要的目的都是為了保護水文環境,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實現各區域水資源的科學調配與管理,從而達到節約用水、可持續發展的目的。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秉持自然生態理念與因地制宜原則,水資源開發建設需要結合當前環境,在盡可能保證河流原始狀態與周邊區域自然生態平衡為基礎,充分發揮原有地域的地形優勢、資源優勢,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努力打造多樣性的生態系統。針對不同生態系統所具有的服務功能,改善生態環境、擴大灌溉面積、促進作物生長,滿足當地農業、林業、漁業等多方面要求,以生態水利建設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努力得到水資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2生態水利工程實施原則
2.1生物群落多樣性
生物群落多樣性是水生態環境下自有的一種狀態,水生態環境建設應該能夠形成多個數量的小生態環境,并且能夠涵蓋更多物種,并提供適宜、健康的生存空間。生物群落多樣性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整個生物生存環境的自我恢復功能,完善生物系統,避免由于生物環境過于單調導致群落比例、密度不協調,出現退化、衰敗的現象。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破壞,這就需要相關工作人員能夠認識到生物群落多樣性的重要性,在工程開始前對本地水文、地質條件與生物物種進行動態監測,通過不斷的優化調整,選擇對周邊生態環境影響最小的技術方案,降低水利工程建設對流域范圍陸生生物、水生生物、土壤環境等產生的不利影響。
2.2因地制宜原則
我國一直以來都十分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中也應該尊重本地區生態系統的自我修復功能,如果生態水利建設過于自我,那么也很難滿足當前環境與經濟發展需求,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效益和作用。這就要求相關人員能夠結合地區經濟發展與流域條件,滿足當前水文地質、土壤地貌、植被物種等多方面需求,努力打造適合本地區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共同發展的水利項目。在生態系統修復過程中,能夠從長期、宏觀的角度出發,保證生態系統的綜合性、修復性,避免生態水利建設與地區經濟發展相矛盾的現象發生。
3生態水利工程與水資源保護的有效措施
3.1明確生態水利保護的目標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按照生態文明建設與河湖水系生態廊道等多方面要求,對本地區水生態環境進行全面的分析與研究,結合實際生態功能定位制定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與計劃。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按照因地制宜原則,充分發揮本地區地質地貌優勢與生態建設要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原則,做好整體的協調部署工作,保證從點到面都能夠實現生態水利工程的合理布局。
3.2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
進行水利工程建設的主要目是為了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通常情況下水利工程是由政府部門或地方部門開發建設的,雖然政府部門已經在進一步完善水資源的管理工作,但由于行政級別、地區經濟等各方面限制,各自為政的現象仍舊存在,這就造成部分地區在面對有限水資源上相互爭斗、浪費現象嚴重。針對這種情況,必須加強水資源的監督與管理,在保證生態環境平衡的狀態下,滿足各地區對水資源的需求,針對經濟擴大發展、人口迅速增長等問題,對有限的水資源進行合理調配,切會提高水利工程項目決策與建設的整體水平。
3.3河岸防護
河岸防護是水生態環境保護的一種形式,針對水利工程建設中對當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對一定范圍內的水陸連接區域進行河岸防護作業,由于水陸連接區域是水生物與兩棲生物得以生存的基礎保障,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應該做好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以生物物種多樣性為出發點,做好當地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的協調配合,為水生物生存繁殖提供良好的自然空間。除此之外,河岸防護還可以通過周邊景觀設計,提升水利工程的生態效益,搭配合理的植物種類實現生態綠化與園林綠化的結合,在發揮沿岸防護生態保護功能的同時,也具有良好的層次感與藝術感。
3.4恢復水生態自我修復功能
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中項目建設與生態保護之間存在的矛盾問題深入分析,對已經產生損壞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治理,嚴格按照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的原則,做好本地區生態環境改造與系統修復。對影響較大且無法實施改造、修復的工程,應該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保證能夠滿足生態環境下水資源應有的自我修復能力,提高系統配置與技術改革,保證生態水利建設方案能夠符合地區短期與長期發展,對區域內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管理。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生態環境工程的深入發展,水利工程建設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中,除了要滿足基本的區域水源平衡發展需求,還要重視對當地生態環境產生的影響,能夠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探究有助于生態發展的保護對策,保證生物群落多樣性,實現自我恢復功能的最大化,為經濟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玉美.生態水利工程與水資源保護探討[J].工程建設和設計,2018(6):176-177.
[2]楊晴,等.水生態空間功能與管控分類[J].中國水利,2017(12).
[3]朱黨生,等.推進我國水生態空間管控工作思路[J].中國水利,2017(16).
[4]熊珊珊.生態水利規劃對水文環境的積極影響分析[J].南方農業,2016,10(12):240-241.
作者:羅威遠 單位:東莞市水務技術中心